复利是奇迹还是谎言?

 

美好的复利


“Compound interest is the eighth wonder of the world. He who understands it, earns it ... he who doesn't ... pays it.” – Albert Einstein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知之者赚,不知者将付出代价。”

关于复利有个鸡蛋的故事。


从前有个人,得到一个鸡蛋,但他没有吃。他想,如果我等这个鸡蛋孵出小鸡,把小鸡养大,还能生出好多好多蛋,那些蛋再孵出小鸡,由此鸡生蛋、蛋生鸡,我不就发大财了吗?


他这么想着,一不小心,鸡蛋掉地上摔碎了。这个人非常难过,因为他损失的不是一个鸡蛋,而是一笔巨额的财富。


复利这个概念往往能使人肾上腺素飙升,仿佛掌握了复利的秘密,就能迎来美好的人生。

人们在刚知道复利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拿起手中的计算器,反复计算复利的结果(这样太麻烦,我推荐你搜索一个“复利计算器”的网上工具),然后目光斜向上45°,凝望遥远的未来,嘴里流起了哈喇子。

然鹅,过段时间,你会发现,账上的数字好像永远赶不上计划的结果,你不得不重新“修正”自己的发财进度。

并且这个过程可能重复n次。

终于,心中升起一缕不安和疑虑。

咱网上查查呗,顿时“复利的谎言”等等相关内容被你搜了出来。

“随机性”、“不连续”、“不确定性”、概率、幂律分布、肥尾、贝叶斯,各种专业术语砸了过来,再配以名人名言和名书名著。

你懵了。你彻底懵了。有没有?

虽然没太看懂,可是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有没有?

你的心在滴血,信仰没了,希望没了。有没有?

所以复利究竟有什么问题?

或者说有什么影响复利的因素呢?





复利人的困境

让我们简单看下复利的基本公式:F=P*(1+i)^n。


P是初始本金,i是利率或增长率,n是复利次数,你也可以理解为时间。


下面来说说所有人在追求复利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1.等不起


复利很重要的因素是复利次数,也可以说是时间效应,而且初期爬坡很慢。


最初5年,甚至10年,复利效果并不明显。


很多人只见存钱,不见收益,加上又到了成家立业、买房买车的人生阶段,生活负担越来越重,很容易就放弃了。


还没等感受到复利的效果,大多数人就已经从复利的列车上自己跳了下来。


[if !supportLists]2. [endif]运气差

你可能足够自律,足够耐性了。不求多高回报但求日拱一卒。

你也理解花无百日红的道理。

结果现实是,刚好碰上周期上运气差的那段,可能1年,你能忍,可能亏3年,你能忍,如果是股市碰到5年熊市,你再也受不了。

不论你决策有章法没章法,决策本身就存在周期性。

决策也好,人生也罢,都逃不过“stagnation”所谓停滞期,甚至是下滑期。

钝刀磨肉或者瀑布式的下滑,艰难的阶段不是那么好受的。


[if !supportLists]3. [endif]猪赌红了眼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

若偶遇牛市,人人都是股神。

心理学里有一个概念,叫做“锚定效应”。它说的是我们对某个东西进行衡量和感知的时候,很容易被一些随机的数值影响你对它的判断。

比如商品的价签上一般都会写着原价,然后划掉,再写上打折价。这样消费者就更能感觉这次真是便宜。因为被杠掉的价格起到了一种“价值之锚”的作用。


这种效应在投资上也是一样的。

如果你运气好,极短时间内净值暴涨100%,200%甚至更高。

天才感油然而生,甚至会再次掏出计算器,“我再来几次爆发会怎样怎样”云云。

回头再看不起眼的10%那种小机会,会是啥感觉呢?

看不上,不刺激,太慢了。

心里只会锚定超高回报,你也只剩一种选择:增加杠杆。

不正常的增长在任何领域都是非常态的,而且从概率来说,一次爆发之后更大的概率是均值回归。


[if !supportLists]4. [endif]负复利

如果后退了一步,那么只需要再前进一步就可以回到原位。

可惜复利的世界要残酷的多:

若本金亏5%,恢复需涨5.3%;

若本金亏10%,恢复需涨11.1%;

若本金亏15%,恢复需涨17.6%;

若本金亏20%,恢复需涨25%;

若本金亏30%,恢复需涨42.9%;

若本金亏50%,恢复需涨100%;

若本金亏70%,恢复需涨233%;

若本金亏90%,恢复需涨900%;

若本金亏99%,恢复需涨9900%。


复利的路上每后退一步,要想回到原位,就需要花费不止一步甚至是远远不止一步的代价。


可以看出当亏损小于20%更容易回本;但当亏损超过20%,回本的难度呈指数级变大,负复利效应越来越明显,亏到90%回本几乎接近不可能。

反过来设想,你是一个投资奇才,一年挣了100%的回报,那么你下一年如果亏损多少,就会把所有挣的钱亏回去呢?答案是只要50%。


更进一步的,当你真的发生了亏损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只有承担更多风险,去博更高的回报,才能把之前的亏损补回来。而在这个过程中,你就承担了新的风险,可能就遇到新的亏损。然后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别说慢慢致富了,最后把所有钱都赔进去也是有可能的。


巴菲特常说的“第一不要亏损,第二永远记住第一条”,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

一旦亏损,尤其是比较大的亏损,回本可能比登天还难。

这种情况下还谈什么复利的美梦呢?



博取短时间内不合理高回报,本质都是在和概率作对。

和概率作对,一次两次还可能侥幸赢,但时间稍微一长,输只是必然。


因为这四种困境,金融投资这东西,对于多数社会人来说,就是让他们节衣缩食,吃糠咽菜,然后把节省下来的钱在市场上亏掉。


看起来,复利确实很难,可是所谓“不确定性”和复利最多只有半毛钱的关系。

真正影响复利的是什么呢?


金子不下崽儿



牧师们存了2克黄金满一年,打算取回来,于是有了以下对话:

“当然可以,”经理说,“这就是你们的2克黄金。”

“但是,”一个牧师抗议道,“你答应我们付5%的利息。另外的0.1克黄金在哪里?”

“你说什么另外0.1克黄金?我们把你们的金子放在安全的地方,它在那里待了365天。

那就是我取出来还给你们的东西。你在告诉我金子会下仔吗?黄金不会产仔。它只是在那里待着。拿上你们的2克金子,滚开!”


人类“创造性”的思维构想出了“复利”这样的东西,不动脑筋地进行以下假设——利息可以使得物质,包括黄金或者GDP,像小兔子一样产崽儿。

包括爱因斯坦都感叹,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这真是个奇迹吗?


亚里士多德认识得更透彻:“钱是不育的,”

过去,我们将文明的发展放置在钱是多产的假设上,对此假设,很少有人提出疑问。

理财师们、银行家们鼓动:“让你的钱为你效力!”也就是现在大家都熟悉的“让钱生钱。”今日,这种相信钱有生育能力的信仰,其坚定和狂热的程度,比宗教更胜。


1.01^365=37.78,0.99^365=0.0255。

多少人被这条励志公式激励着。

然而凭直觉,凭常识,你也该知道,想比现在的自己厉害36倍是多么不靠谱。


炫目的科技应用和发展,使我们从古至今没有像现在这样,是那么地相信科技、相信发展、相信创造、相信光明的未来,相信人定胜天。

这种自信令有些常识被掩盖:物质财富是“守恒的”。



虽然物质财富不能被创造,但另一方面,债务却能——并且是无限地被创造,因为它的产生,本质上只是纸上增殖而已。


我们人类通过增加对大自然提取的能力和效率,创造GDP。这种创造,也被称为“财富的创造”。

把地球看成一个系统,对这个系统唯一的财富增量就是太阳能。

这些能量,一部分被反射,但还有一部分被地球捕获,因此地球财富将稳定增长。被捕获的能量,或以植物的形式,或以各种自然能量的形式储存。

包括原油和煤矿在内的各种能量形式,或被埋葬在地下,或在风中,或在高处水的势能中,只不过是太阳馈赠的沉睡着的财富储藏形式,直到人类将这些财富拿来转化,并烧掉他们。

显而易见的是,这种能量财富,迟早会因生物的新陈代谢、物体间的摩擦、不可逆的熵增而衰退。

有用能量的最终宿命,是被转化成热和剩下来的无序态。

最后热被散射到宇宙中。

人类自己没有增加全球物质财富的能力。相反,物质财富持续地由有用性向无用性转变。

说到底,只有纸上的增殖能够以指数的形式实现;而任何待利用的能源的可转化性是不断下降的。


复利虽好,但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因为现实的世界是有“天花板”的,由不得你想涨到哪儿就涨到哪儿。

现实世界中的增长,往往是一条“S型曲线”——初期很缓慢,然后有一段指数级别的高速增长,最后进入基本平稳的平台期。


并且这过程中会存在各种扰动,相对于标准走势会出现向下或向上偏差。花无百日红,潮起又潮落,是普遍的自然规律。

数学中的“逻辑函数”就是一种S型曲线 。


我们中国过去几十年经历的城市化也是s型增长的典型。

城市化率在30%以下时,增速非常缓慢,30%-70%就是高速增长时期,70%之后增速趋于平缓,直到80%左右,8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符合二八法则的规律。

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刚刚超过60%。


另外,据有人考证,爱因斯坦没说过那句第八大奇迹之类的傻话。



不确定中的确定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概率世界中,概率不是全部。

而常识往往更重要。


1.股票价格基于公司的盈利。最终,公司盈利或亏损决定了投资者的输赢。

2.公司的盈利取决于国家经济状况。

3.全球的经济能力是持续增长的。

股票实际上是代表市场里一定规模以上的公司,GDP的增长很大意义上是由这些公司销售额的增长来决定的。

当GDP出现长期的持续增长的时候,几乎所有股票加在一起的总指数会以这样的速度来增长。

这是一切可以持续取得复利增长的基石,懂得并且坚信这一点,是成功投资应具备的知识。


那么凭什么经济几乎每年都在增长?也许有一些年份会有一些衰退,而有一些年份增长会多一些。

但总体来说,过去200年里,经济确实是在不断向上的。

凭什么呢?

如何解释这个现象?


前面说到,我们所谓创造财富的过程,就是从自然馈赠中汲取能量并加以利用的过程。

能量总使用值和GDP是高度相关的。

那么,在过去16000年里,人类社会的GDP增长情况是怎么样的?



粗略将人类文明分为3阶段。

1.0文明:狩猎采集的时代,公元前1万年之前,那时候人和其他动物其实没什么区别。(可能是突破了邓巴数的限制,更易团结合作形成社群)

2.0文明:公元前9000年左右,农业和畜牧业最早在两河流域出现。

3.0文明:1750年左右开始,基础物理的发展破除了宗教的话语垄断权,一次、二次工业革命直到现在。


每个文明阶段,在达到本阶段的天花板后,将保持长期的水平甚或会出现暂时的些微下降,只有等到另一个革命性的基础突破时,才会进去下一个大发展阶段。


问题是,我们现在到了天花板了吗?


前段时间有个词叫内卷,可以看下“从内卷说开去:自然选择、网络最优化原则与抗阻匹配、国家未来”的相关内容。

从目前来看,人类文明还没进入3.0的“内卷”阶段,人类发展还没有达到3.0文明可能的天花板,即使基础科学暂时没有特别突出的突破,基础之上的各类科技应用的潜力还远没有挖掘殆尽。


从大的方向来看,股市或者国家乃至全球的发展,上升是主旋律,下跌只是暂时的。

这就是为什么交易中买涨的英文是“long”,做空的英文是“short”:

最近几百年或者有人类,智人算起上万年,发展、上升是长期的,后退、下跌只是短暂的。

在不近的可预见的未来也是如此。


回到中国,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一旦醒来,全世界都会为之颤抖。用不了几年,中国的经济体量大概率会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经济体。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会是美国的两倍。


瞎扯一句,错了别怪我:综上,对于普通投资人,如果你没有时间一天到晚研究股票,那么最不差的选择就是买点指数基金。买指数就是买国运。



所谓随机与不确定性


常人所说的随机性,只是世界长时间地不按照正常的速度发展,讲的是围绕大趋势的周期波动。这种波动显得很任性。

那么为什么会有周期,有波动?


古雅典雄辩家德摩斯梯尼的一句名言所说的:“每个人想什么,就会信什么”,查理·芒格也曾经引用这句话。


随着丹尼尔·卡尼曼和特威尔斯基对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推动,认为“理性人”常常受到社会习惯、个人偏好和观念影响,故理性预期总会出现系统偏差。“市场有效”是不现实的假设,由于存在种种套利限制和投资人的行为性偏差,市场定价总是存在“错误”。


乔治·索罗斯的“反身理论”认为:

“在人参与的情况下,这些参与者的……歪曲事实的偏见,会影响与其相关的情况,因为错误的观点会导致人产生不适当的行为。”


拿市场举例。


股价上涨,房价上涨,手上这些资产升值了。之后会发生什么:

[if !supportLists]1. [endif]人们就会更加乐观,会愿意花更多钱,消费更多。

[if !supportLists]2. [endif]消费更多会促进更多生产,GDP上升。

[if !supportLists]3. [endif]经济上升以及市场的上涨同时会促使人们更多的买入股票,或买房子。

[if !supportLists]4. [endif]更多的资产买入使得资产价值进一步的上涨。

[if !supportLists]5. [endif]继续从1开始循环。

这种现象表明心理会影响行为,行为会影响经济,从而导致经济短期出现变化。

你想什么,就会做什么,你做什么,最终就会得到什么,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预言往往会自我实现。


所以炒作那是很正常的。因为价格和人心,会相互影响,相互加强。

人之道,损不足而益有余。这会导致各种偏差的拉大,所谓的幂律分布,所谓的二八法则,讲得都是这个道理。


然而人之道必然突不破天之道的天花板,“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效果最终会把各种偏差打回原形。


最终,整个过程就像钟摆。总会从一个极端向另外一个极端摆动。

中庸的思想就是均衡,但现实世界中绝对的均衡是很难保持的。钟摆到了最下方是作用力的平衡点,然而这是它速度最快的时候,在平衡位置的时间反而最短。

我们平时说矫枉过正,这个词多数是个贬义词。其实矫枉往往必然导致过正。


任何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系统内的自我加强效应,造成很大的影响和后果,这就是不确定性的本质。





复利的本质


众所周知,年化收益率是一个几何平均的概念。年化多少只是个事后的结果,绝非投资者应该去追求的因。

复利从来不是追求稳定,追求每年收益一点点。

就是以复利闻名的巴菲特,他的复利也完全不均匀,不连续。他在40多岁时资产还经历过腰斩。


那什么是复利呢?


刚开始的时候,复利效应是很微小的,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产生惊人的效果。

原因是,每一点哪怕很微小的进步,都会成为下一步基石,从而不断自我强化。

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复利的本质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反过来加强事情A,不断循环。

只要符合这个基本精神的过程,都可以看做复利效应。

重点是,凡是你的增长,都能成为本金,而不是被拿走。

只要过去的积累对未来有意义,那就是复利了。

所以,复利的概念,只是告诉你功不唐捐,要按“长期主义”行事,要坚持,要相信时间的力量。


复利如果放到个人精进和成长上同样成立,所谓知识的复利,智慧的复利,往往比数字的复利更惊人。

还拿巴菲特举例子,巴菲特绝大部分的财富是他60岁以后赚到的,有人说,这是投资的复利效应产生了作用,开始很小,后面越来越大。这么说也没错。

但其实,这和巴菲特的学习能力也有很大的关系。有的人“人过四十不学艺”,到了一定年龄就不愿意学习了,但巴菲特一直保持着学习的状态。

芒格曾评价道,巴菲特在65岁之后投资技艺突飞猛进。

以前他曾说不投科技股,说看不懂科技股。可得益于投资技艺持续地复利增长,最后还是投了苹果,现在苹果已经是他的第三大资产。这为他带来了超高的回报。



最后


总结以上,复利有两个问题:

[if !supportLists]1. [endif]不确定性带来的复利不连续甚至是负复利。(可操作性)

[if !supportLists]2. [endif]有限与无限的矛盾带来的不可持续性。(本质矛盾)


对于1,不确定性的结果,是有限的,是有天花板的,是会均值回归的。

任凭意外事件怎么蹦跶,我们只需要牢牢把握他必然会回归的“均值”,“大势”即可。

对于2,复利无限加速增值当然会受制于环境或自身的上限,可多数人的问题不是进入了平台期而是还没真正进入加速增长期。

就像你明明还食不果腹,偏偏要担心万一不小心赚了一个亿,钱不知该怎么花一样。

“容量”问题,对绝大多数人,都不是个问题。


成功者在想办法,失败者在找借口。

一波“揭露”复利谎言的骚操作,已经给还没成功的平凡人们,找了足够多的理由。

在丧文化,“佛系”成为潮流的大背景下,这种论调可以说深得人心,令人如炎夏饮冰。

然而数学只是一种表达的艺术,一种对世界抽象然后简化的表达方式。

没有合理的概念原理为基础的数学表达,无意义。

你大可放心,就任何问题,世界上科学界的通用说法是“当前科学理解”(current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指的是目前的理解程度和深度,任何理论都是猜想,都等待着被推翻。

所以,千万别被各种术语吓倒。


请继续相信时间的力量,珍惜时间,让复利奔跑吧。



附上鸡血两句:


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

你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的你回不去的曾经。



推荐相关阅读:

1.[英]查尔斯·汉迪(Charles Handy).第二曲线:跨越“S型曲线”的二次增长[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2.成甲.好好学习[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4.李录.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0.

你可能感兴趣的:(复利是奇迹还是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