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世故人情1:上下

人情世故自古以来就如影随形,终生相伴,无论风气与习俗怎样变换,所有人感受的好坏仍旧是一样的调子,而内心感受就是人情世故的根本所在。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要痛苦的活着,把苦痛作为单纯的目的绝对不能成立,这是生而为人的本能。

但这个本能能否顺心如意,那就因人而异了。人潮中不知从哪个方向,有一天忽然投入了一颗需求的石子,乍起涟漪,有被殃及,有因势起。

红楼的世界中,王熙凤是游曳于人群中的佼佼者,身上有着特有的使她穿梭于任何场合的轻浮气,也正是这份轻浮气,决定了她吃的是一口人际关系饭,当然这份天然馈赠,要看她这弄潮郎是否能够加以妥善运用,也将直接决定她的命运走向。

凤辣子对于人心的把握可谓老到圆滑且精准,常言道知易行难,知道是一回事,能够做到又是一回事,最难得的是她能够看人下菜碟,让对方如意,但凡她想。然而伶俐如凤姐,也有失于谨慎小心的时候。

第四十六回,白胡子老儿贾赦看上了老夫人最得力的丫头鸳鸯,差了自己婆娘老邢从中说合,于是邢夫人这天找上了儿媳妇凤姐儿。欢天喜地的场景中,独未见到邢夫人的身影,可一到了不如意的氛围中,邢夫人却出了头。

凤姐儿知道邢夫人秉性愚犟(犟字原文为亻强),只知承顺贾赦以自保,次则婪聚财货为自得,家下一应大小事物,俱由贾赦摆布。凡出入银钱事物,一经他手,便克啬异常,以贾赦浪费为名“须得我就中俭省,方可偿补”,儿女奴仆,一人不靠,一言不听的。

封建时代,宗法集权以孝治天下。女性虽然没有什么权力地位,以男性为尊,但那也只是相对于同位置的男人而言,也即是邢夫人相对贾赦,王夫人相对贾政,王熙凤相对贾琏。作为女性没什么地位,但作为母亲那就要跟孝字挂钩了。王熙凤嫁鸡随鸡,自然得随着贾琏,所以不考虑其它掺杂的情况,邢夫人之于王熙凤,有着绝对的权威

顶头上司自己婆婆的秉性,她王熙凤知道的一清二楚,如果邢夫人是那一类能够听得进人言的【“善人”】也就罢了,纵使她行事再如何荒悖,也可上前劝说一番。但既然已经知道她的为人秉性愚犟,听不进去别人的话,第一时间出言【反劝】,就不是妥当的方式。而且邢夫人有着地位上的压制,你王熙凤逆了她的意思,她如何能够高兴?

凤姐儿听了邢夫人的话,忙道:“依我说,竟别碰这个钉子去......太太听这话,很喜欢老爷呢?这会子回避还恐回避不及,倒拿草棍儿戳老虎的鼻子眼儿去了!太太别恼,我是不敢去的。明放着不中用,而且反招出没意思来。老爷如今上了年纪,行事不妥 ,太太该劝才是。比不得年轻,作这些事无碍。如今兄弟、侄儿、儿子、孙子一大群,还这么闹起来,怎样见人呢?”

看过红楼的大概都知道,王熙凤这番话是很入理的,贾赦白胡子一大把的年纪,而且鸳鸯确实是老夫人不能一日或离、格外倚重的左右臂膀,站在哪一个角度都应该劝导一番,放在谁身上都应该劝导,但是却不能不考虑劝导的对象。入理归入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字字字句都有道理,然而就是不入情。

邢夫人是给贾赦跑腿办事的,她已经为这事找上门来了,她这人的心性你王熙凤也是知道的,反是自己先声夺人叨咕了一大串子。主客倒置让婆婆去听自己的话,这是其一;其二,怕拂了贾母的意思,说自己不敢去,难道就没想到拂了公公婆婆的意思?其三,从公公的行事问题,直言不妥,连带着把婆婆也数落了一顿。

这一车的话说了出来,就差直接说贾赦这老不死的太不像话了,另外倒显得邢夫人是个没有主见、不听人劝的犟驴似的,她即使就是一头犟驴,那你也不能就此表现出来。大家心里明白归明白,还能揣着明白装糊涂,糊弄过去,然而一旦说了出来,脸上可就过不去了。

凤姐刚一说完,邢夫人便冷笑起来:“我叫了你来,不过商议商议,你先派上了一篇不是。也有叫你要去的理?自然是我说去。”婆婆的脸立马就拉下来了不是?当然老邢这时候并没有多大的火气,可能正为了鸳鸯的事费心神,也可能仍要倚重凤姐,也可能是矛盾没有激化到一定的程度。但她确实不高兴了。

我给出了一个自以为妥善的方法。先顺着她的意思就问题给出解决的办法,等敲定下来怎么解决以后,再用适当的语气婉言提醒,既顺了她心意,又尽了己心,担当了媳妇子的责任。同一件事,在前面劝和在后面劝,都是劝导,但给人的感受那可差了远了。

先给出解决的办法,那是第一时间站在同一座山头为邢夫人着想的意思,后再加以劝导,那是尽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孝道的体现。如果先后顺序掉个过,就像凤姐所为,反是自己先脱身撇清不蹚浑水,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自己,稍微比较一下,很容易发觉到不同。

这顺序针对的是邢夫人这个人,因为她秉性愚犟,听不进人言,你上来跟她说道理,说破大天也说不通,但话说回来了,就算能够说通,也要换一个委婉些的语气和方式,千万不能小看人心上的那些波澜,搞不好就能翻成冲天大浪。

我这种说法倒把人一概往坏了想了,不妨换一种说法:换一个委婉些的语气和方式,让对方心里多快活舒服一些,多一分顺心如意(这样的感受是不是尤其明显?同一个道理,换个角度,立马改天换地)。

如果邢夫人是一个能够听得进人言的,而且她自己有一定的思考能力的话,王熙凤的方式未为不可。她一时想不到的地方,你第一时间替她想到,出言提醒,就是为她好了,她自己也能够分辨出来你的心意。只是仍旧要注意的是,即便能够听得进别人劝说的,也一定要注意语气和说话的方式。

无论语言的外在形式怎么改变,有一点无论如何不能变,那就是一颗为人心,我为人人,则人人为我,能够切实地为人着想,也就是为自己着想。

这段话里还有一个细节,凤姐儿听了邢夫人的话(讨鸳鸯),忙道:“依我说,竟别碰这个钉子去。”

我上面说凤姐一身的轻浮气,固然她为人行事轻浮些,然而并不代表她说话就轻浮,相反她所有的待人说话一向相当老成稳重,尤其是这些长辈跟前。但这时候的她面对邢夫人,委实轻浮得很,“忙道”、“竟别碰这个钉子去”,这个表现以她的一贯作为来看,差强人意都算不上,很差。

贾母是荣国府的老祖宗,位于食物链的最顶层,是核心中的核心。跟同一个地位的贾政、王夫人相比,贾赦跟老邢是不得宠的,贾母的偏颇有很多因素,跟贾政、王夫人、元春、宝玉各人都有关系。而且因为贾珠的缘故,凤姐跟贾琏两口子也都在贾政这头办事,分别在王夫人与贾政跟前行走,且王夫人跟王熙凤还有一层亲姑侄的关系。

王熙凤奉承起老夫人来,那是想方设法不遗余力的,连带着鸳鸯、黛玉、宝玉等人,也都加意相待。就算王夫人不是她亲姑姑,我相信大家伙也都能看出来,王熙凤一定会往王夫人身上主动靠拢,这跟她奉承贾老夫人是一个道理。她对于贾母、王夫人的真感情固然的确是有,但是见风使舵的秉性也绝不容忽略,这也是她身上特有的轻浮气所决定的。

所以她这时面对邢夫人的轻浮,极大可能不是出于差错,而是她心里对邢夫人历来没有那么的重视,忙中不是出错,而是忙中真实内心的自然流露。小心思一时之间是不容易被发现的,但时间一久,时间会做出最匪夷所思的酝酿,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波澜,谁也说不清。

人生何处不伏笔啊。

这是藏于明面之下的人情世故,能否如意,还须静观。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意·世故人情1: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