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1

五四那天早上6点多醒来的时候习惯性刷B站,看到了那则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看完以后挺激动的,顺手转给了同样喜欢刷B站的好友波波同学,留言给他说,未来可期

果然波波看完给我的回复是:热泪盈眶

何冰老师一如既往扎实的台词功底,精准诚恳的文字表达,舞美优秀,摄像优秀,剪辑优秀,文案有升华,BGM有踩点,这篇演讲小视频算是非常硬核的文化精神输出了。

不曾想等我一天忙完下来,这个小视频趁着五四青年节的档口,在朋友圈被刷屏了。到我写下这篇文字的时候已经1075.2万的播放,17.1万的弹幕,点赞和投币都接近130万。

看来我喜欢的B站要出圈了。大家在朋友圈转发的时候,也提炼出了一些经典文字,比如“奔涌吧,后浪”,比如“心中有火,眼里有光”。

只是,我这个年纪的朋友圈,还能称之为青年吗?怎么中年人也转发的一广子劲呢。


2

于是我也来劲了,顺着搜索了一番。

果不其然,出现了不少负面的声音。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网友抨击说《后浪》通篇喊口号,里面描述的场景和年轻人的实际生活不符。尤其是面对这次疫情,毕业生就业困难,很多人面临着失业,大部分的青年人现在都还只是普通人,他们更习惯吐槽自己是社畜,加班、房贷、婚恋交友等等,他们面临着来自生活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就别提什么诗和远方了。

我想起前段时间在微博上看到网名叫磊磊学长的一篇博文。

磊磊学长是今年武大的一名毕业生,他说往年这个时候他的学长学姐们早就定好了毕业去向,或读研、或就业、或留学,而今年的统计表是还有许多空白,更多的人开始迷茫,不知所措。

高晓松在回复磊磊学长的博文里也非常鸡汤的说:

也许慌张就是青春本春,等有一天你不慌张了,青春就从指缝中溜走了。珍惜慌张的青春吧,哪怕走错了路,也会发现一角新世界。

而《后浪》里的场景似乎展示的都是优秀、独立、张扬的青年人,而不是大多数青年人。


3

可是,《后浪》本身就是一部宣传片啊。

就像我们拍证件照一样,会穿正装,整理头发,化个淡妆,再端端正正的坐在镜头前,拍完还要提醒摄影师记得修片。

没有人不知道年轻人辛苦,我也是过来人,我也是社畜,我也看过很多记述年轻人生活不易的片子,一样看到泪目的那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后浪》就是错的。

它是美化了,它是粉饰了,那又怎样。

后浪

《后浪》的主要策划人之一杨亮说:

“这个片子在产出的时候,并没有说去为了要去达到这样的效果而设计。其实它是一个很单纯的东西,为了面对未来去传递一个开放、积极、正面的信息和力量,然后让主流重新认知大多数比较年轻的人。”

我觉得《后浪》做到了。

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

有不同的声音是件好事,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具有思辨性,文化更加多元化,无论是中年人还是青年人都在这个视频里赋予着自己的思考。

4

最后用鲁迅先生在《无声的中国》对青年人的寄语作为结尾吧。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真,自然是不容易的。譬如态度,就不容易真,讲演时候就不是我的真态度,因为我对朋友,孩子说话时候的态度是不这样的。但总可以说些较真的话,发些较真的声音。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我坚信,未来可期。

毕竟,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