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嫁到吐蕃,过得幸福吗?丧夫后守寡30年,一生无子

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历史,大多都是历代史学家们根据历史典籍和自我发挥一点点拼凑出来的。我们或许觉得所看到的历史就是真实的,但是往往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历史,只是撰写史书的人描绘出来的,一切的真真假假都随时有可能被后人考证推翻。

其实有很多在历史上风光无限的“大事件”都是经过了文史官们的精心编撰、属于“美容”过的“历史”。正所谓吃什么样的皇粮就写什么样的历史,其实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的话,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吃哪家饭就说哪家话,历朝历代的官史皆是如此。

和亲剧照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唐朝在当时堪称是世界第一强,周边的许多藩国邻邦都很希望能与大唐交好,吐蕃也是其中的一个。

在大部分人的历史认知里,文成公主是促进大唐与吐蕃交好、文明往来的和亲使者,她不仅平息了唐蕃之间的战争,而且在下嫁到吐蕃的这几十年的时间里,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大唐的文明和先进的技术带到了落后的吐蕃。

史书上的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更称得上是“国际模范夫妻”,这样的一段佳话成为人们印象中的“最美和亲”,认为文成公主下嫁吐蕃是非常美好幸福的。

国画文成公主

但,史学家在详尽考证了那段历史后,对文成公主嫁到吐蕃之后是否真的幸福提出了新的观点。

一个中原的贵族姑娘即将远嫁完全陌生的西域,这事放到通讯交通如此发达的今天都可能会让人忐忑,而在当时,这场和亲路上所经历的点点滴滴和心路历程,也只有文成公主自己能够明白。

其实大唐和吐蕃的这次和亲并非一拍即合,而是经历了三番波折,期间还经历了一次比较大的战争,大唐不堪吐蕃骚扰才不得已同意和亲之策。

剧照

当时大唐的地位可谓是非常尊贵的,不仅拥有最强大的兵力和广阔的疆土,而且威震四海属于绝对霸主,那为何大唐最终还是答应了“和亲”这种比较委屈的事儿呢?

当吐蕃第一次要求跟大唐王朝和亲的时候,其实是被李世民给拒绝了的,因为当时的吐蕃在大唐眼中压根就不起眼,估计唐太宗听到和亲请求之后想到的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所以说根本就不可能答应和亲的这种要求。

但是这一拒绝不要紧,当时势单力薄的吐蕃,虽然不敢在强大的大唐面前造次,但是心怀愤懑的松赞干布却如同受辱,暗暗的在心里给这个未来的岳父记了笔账。

剧照

求亲失败之后,性情刚烈的松赞干布咽不下这口气,立下决心一定要吃到天鹅肉,于是不断积累实力对大唐进行“牛皮糖”式的骚扰。

但对小小的吐蕃来说大唐毕竟如同大象,一次次的边境骚扰都无法撼动大唐,而松赞干布却也是个特别“轴”的人,贞观十二年他竟然率兵杀入了松州(如今四川境内),大唐这才发现这个不起眼的小家伙实在难缠,派出重兵才将吐蕃部赶出松州地界。

虽说这次骚扰依旧以失败告终,但松赞干布却成功让唐太宗看到了自己的难缠,退出松州的松赞干布不忘喊话:若是不嫁个公主给俺做老婆,俺反正有的是时间,明年后年俺可会年年都卷土重来!

塑像

脑壳疼的唐太宗没辙,这吐蕃虽小,但有一个这么“轴”的家伙时刻准备骚扰自己也挺烦人,于是他决定答应吐蕃和亲之情——你不是要娶个公主回去么,公主咱多的是!就这样,他在皇室宗亲族内挑了一个女子,并将其封为“文成公主”,答应了吐蕃方面的联姻之情。

对于唐太宗来说,若是能用一个宗室女子换得边疆安宁,这买卖也不赖,再说,宗室女子又不是自家闺女,也犯不着太多心疼,松赞干布要的不过就是公主那个名,一切,都是个面子问题啊。

《旧唐书》记载:“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与吐蕃”。

就这样文成公主在完全懵懂的情况下,以一种“下嫁”的方式踏上了去往吐蕃。对于大唐来说,文成公主不过就是一枚平息番邦争纷的棋子罢了,但是对于文成公主来说这一去就是牺牲了自己的一生。

松赞干布和公主塑像

文成公主在到达了吐蕃之后,由于多年未能生育子嗣,仅和松赞干布“恩爱”相处了三四年,其余时间基本被拥有六位妻子的松赞干布冷落了,而且在嫁到吐蕃还不到10年的时间里,松赞干布就撒手人寰了,当时文成公主年仅二十五岁,而她在丧夫后仍然选择独自留在西域继续生活了三十年,因此史学家认为文成公主在异域守寡三十年是谈不上幸福的。

十六岁孤身远嫁西域,二十五岁丧夫后守寡三十年,一生无子,这就是文成公主的一生,她带来的积极历史影响无疑是伟大的,但,她于历史的伟大,并不等同于她个人的幸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成公主嫁到吐蕃,过得幸福吗?丧夫后守寡30年,一生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