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缺了烟火气

有时候,我总会思考我写下的每一个字是不是我自己要的,它们是不是独一无二的。我发现我有三分之二的话是屁话,另外三分之一中的一半可有可无,所以我其实失语了,我发现文字的功用几乎被社会化了,被热点、头条一点点固化掉,文字少了烟火气,生活也缺了烟火气。

缺了烟火气,所以少掉了好多乐趣。昨日,翻看小学语文的教材,有一篇文章叫大森林的主人,读起来依然感动的,里面的老猎人在大森林中怡然自得烤火、不慌不忙做松鸡的描述让我神往,仿佛文字在冒烟,句子在煮茶,阵阵香气透过书页像我袭来,我像是个吸足了的烟客,那是一种怎样的美啊。今日读了陆放翁的那两句心在天山,身老仓州,又是一种英雄气短,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慨叹。我都想去劝一劝他,没事的,老兄,我们理解你,你不要再纠结了,也没必要再示儿了,我们都懂你。

现在的文章呢,总是考虑着表现和变现。大家都丢掉了写字者那最后一点点矜持,像是站街拉客的婊子样,拉一个横幅,大家快来看,我坚持了二十二天,终于变现了多少,阅读量多少。好嘛,点进去就是一二百字的哀谈,中心思想就是写得东西没人看,公众号没赚到钱。问题是大家没搞明白一件事,写字本身就是思想的交流,别人认同你,汇成书,有了商品属性,有了收入,固然好;无人认同,也没必要如此这般,无病呻吟,自艾自怜吧!

少了烟火气,分不清鲫鱼鲤鱼,分不清葱蒜,分不清人情世故,那就丢掉了很多生活中的兴趣点,红楼梦中尽是些生活琐事,但是写得很有趣,如果没有生活气,没有烟火气,那必然是读不懂的,也断然写不出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有桂花油。水浒一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作者对故事体会多深啊,如果不是那雪下的紧,又怎么会压塌屋子,又怎么会有火烧草料场,又怎么会斗杀蒋门神,又怎么会有后来的一切。

现在的读者,每天阅读碎片话的新闻消息,毫无美感,就像猪食吃多了,便成了猪,便看不得稍艰深的东西了。生活在几个app告诉他的那个世界中,忙得不亦乐乎,但问题是总感觉又一种无名的焦虑和愤怒,所以口水战来了,键盘侠来了,偏执狂也来了。对,他们来了,他们来了,他们带着偏执和执念来了,这不是网络上很火的句式嘛?可怜的无知,可恨的盲从。

缺少烟火气,总感觉少了点可爱。那个时候的文人是可爱的。东坡肉、东坡肘子,走到那文章写到那,吃到那。惟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个格局目前我还没看到,我的妈,狂得要死,可爱得要死。你看看外国的文豪也很可爱呀,普希金告诉我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然后拿起长剑跟别人决斗去了;托尔斯泰贵族生活过得腻歪了,自己要去流浪,你以为他真得想流浪,人家只是想看看他妈的什么才叫生活。

我们现在会吃鱼,不会捕鱼,那怎么会理解唯手熟尔是什么意思呢,那是对生活观察多么细致啊。昨天在知乎上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怎么优雅地抠鼻屎,有一个回答很有趣,它说轻拢慢捻抹复挑,大珠小珠落玉盘,我觉得这位仁兄懂得文学,懂得生活,也很可爱。我想我们不要动不动就什么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魔幻现实,我们不要再开帽子工厂了,不要再扯着横幅,挂羊头连狗肉都不卖,只卖狗下水了,饶了汉字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缺了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