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这本科普书你不看就out了...

文|小影吉,高冬·审|书影君

“如果一个光子打向有两个狭缝的平面,有一个狭缝可以观测到,那它没有同时通过两个狭缝;如果观测不到那它会通过,但如果它是...”

还记得《生活大爆炸》一开始那段绕死无数人的开场白吗?书影君本着周末轻松一下的心情打开这部剧,没想到这几秒钟差点让俺弃剧...

话说身处“科技大爆炸”的时代,再不学点科普知识就连电视剧都看不懂了呢...茶余饭后朋友们在谈“黑洞”、“引力波”的梗,你只能在旁尬笑...心酸...

没关系,

今天书影君就给大家推荐一本寓教于乐的科普书,科学家们自掀“底裤”式的欢乐科普读物:

《想到还有95%的问题留给人类,我就放心了》

据说,这是一本你不看就会“落伍”的书,至少在天文知识方面是这样的....

呃...这书名跟谢耳朵的台词一样又长又绕...难道“生活无法自理”的理工男们都喜欢用很长很绕的句式来显得自己很牛逼?

是因为这样更省时间吗...?

咳咳,好了废话不多说,切入正题...

想知道宇宙从何而来吗?

想知道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想知道宇宙最终会怎样吗?

想知道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吗?

...

读完这本书...对不起,你还是会不知道...

没逗你...

这本书和一般科普“已知”的书不一样,是一本科普“未知”、让人类知道自己有多“无知”的书...

它想要告诉你的是这张“大饼”所示的灰色地带。

是不是有点“香菇蓝瘦”和失望?

不用急,《三体》里面有句名言:“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无知并不可怕,不知道自己有多无知才是最可怕的...

那么这本书里到底讲了什么东东让大家甚至科学家们都觉得自己很“无知”呢?

一起来看一下吧~

看不见的暗物质

暗物质是啥?

在我们未知的95%中,有27%的东西被我们称为“暗物质”,剩余的68%是一些我们完全搞不懂的东西。物理学家称之为“暗能量”。

暗物质无处不在。事实上,你现在就在暗物质中畅游。那么我们是怎么知道它的存在的?

答案是:星系的自转

20世纪60年代,

当时的天文学家对星系的自转产生了困惑:按理说星系自转太快,超出引力对它的牵引就应从星系的边缘飞出去,就像转盘上的球一样...

但实际上它并没飞出去,相反好像有一只无形的手把它拉住了。为了让这个达到临界值飞出去的转速变得合理,科学家们就必须增加星球的计算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人们看不见的额外质量从何而来呢...

著名的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经说过:“特别的推断需要特别的证据。

这个奇怪的难题在天文学界存在了数十年,一直没得到解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种多出来的、神秘、不可见的东西,并把它称为“暗物质”...

那么暗物质到底长啥样?就如同本书的英文书名《we have no idea》一样...

We have no idea.....

最基本的粒子

宇宙到底是啥组成的?

一提到这个问题我们便开始环顾四周,从桌子、椅子、凳子、房子...算起...但你第一眼看到的物体其实就已经包含了无数的原子、质子、电子...

在日复一日的物理探索中,目前科学家们发现了12种物质粒子。其中6种被为“夸克”,剩余的6种被称为“轻子”。

然而,组成你周围一切事物的粒子却只有上面12种粒子中的3种:上夸克、下夸克、电子。

其中上夸克和下夸克能够组成质子和中子。

学过初中化学的都知道,质子、中子和电子一起能够组成原子。万物就是这样像乐高玩具一样组建起来了...

那么剩下的九种粒子是做什么的呢?它们为什么存在?

We have no idea.....

我们明白如何将三个粒子结合在一起、我们也知道原子如何组成分子、如何构成复杂的物体...但我们知道的也只有这么多了。

我们对于这一切非常熟悉,但我们不知万物为什么会按照现在的方式组成,也不知道它们能不能按照另外一种方式组成另外一个宇宙...

到底是谁设定了这些规则呢?

We have no idea.....

质量就是重量?

平时生活中,都会约莫着把质量等同于重量,但两者其实不一样。

对于有质量东西,你大概会考虑它们包含什么。就好比你吃完饭去称重突然胖了1斤,肯定会觉得是刚吃的饭导致的。

就好比把羊驼切成两半,羊驼的质量自然是这两半羊驼质量和。如果你把羊驼切成n块,自然就是这n份的和。

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对的,但如果n>10^23,那就不对了。

原因听起来非常奇怪:羊驼的总质量不仅仅包括它各个部分的质量,还包括使这些部分维持在一起的能量...这就是“结合能”。

这似乎不符合人们的直觉。

假如你拿了三颗豆子,分别测量它们的质量,那么三颗豆子的质量应该是三者之和,这很简单。

可如果把三颗豆子放进一个小袋子里,用非常大的能量把它们压在一起,你会发现他们的质量比分开称的总和大了很多...

它称起来更重了,也更难移动了...

这一切的原因就在于,袋内豆子的质量并不仅仅来自里面豆子的质量,还来自把豆子束缚在一起的能量。

那么这个“结合能”到底是什么?

We have no idea.....

诸如此类颠覆我们“三观”、让我们涨知识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

书影君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对天文感兴趣,又怕读不懂一堆科学术语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作者豪尔赫•陈是个巴拿马籍华人,在斯坦福大学读机械博士期间,就开始创作PhD Comics,以漫画的方式记录科学青年的生活。

《科学》《纽约时报》等媒体对他的作品也有极高评价,陈博士就此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络漫画家...

俗话说,知道自己的“无知”是开始“求知”的第一步

“已知”能让我们更确定地面对未来,而“未知”能激起我们的好奇心,人类的进步就是将“未知”变成“已知”的过程。

按照作者的说法,世界上还有95%的未知事物亟待发现,所以爱折腾的好奇宝宝们也不怕没事做了~

好了,今天的好书就介绍到这里,

觉得好看的朋友,帮忙点个赞吧~

往期文章请点击“阅读原文”

(づ ̄ 3 ̄)づ

关注“书影解读”,一起快乐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这本科普书你不看就out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