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老

近来常感有初老之症状,忽起一念,欲作而忘,似风中独自凌乱。然以此症结,问百度,遂未果。曾闲读杂文,有一句颇有诗意:人间忽已晚,山河仍犹在。当时遂有遐想,后主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静安词: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颇有相似之处。盖千古之下,一流文学有共情全人类之特点。

而后便联想千古下之古典文学,是否有迹可寻。果然,宋玉《九辨》中感慨: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伤春悲秋自古有之,见草木摇落,便恐美人迟暮。此中忧愁,已见老之症状。然今人常因此而困惑,不解古人于悲秋之情绪,或因未经透网金鳞之苦,故而不识乐观之体认。余忆弱冠时,常沉溺于欲赋新词强说愁之桎梏中。有年长之友人,以少年老成一词以概之。而今想来,盖彼时之我,因是未经透网金鳞之苦,故无法从悲观之情绪中体认乐观之精神。去岁读迦陵师句:以悲观之精神过乐观之生活。方有所感,古人因何而作悲秋之诗文。

读屈子《离骚》日月忽其不奄兮,春与秋其代序,唯草不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例文中,屈子见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见草木之零落,想我之老去。然老去之我,非常人,而是美人,美人的零落,不免有更悲之意,而前文草木之零落,亦是令人惋惜,此乃双重之悲伤。而屈子并非停留哀痛中,后文中滋兰九畹,树蕙百亩。冀家国之安泰,愿人才之辈出。乃悲凉中修自身,树厚德。

唐陈子昂有《感遇》诗数首,中有: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此联与屈子《离骚》略有相似,感慨年华老去,自我品格究竟如何完?诗文便结束在此,余下留白当为读者自我完成。前二则例文,均已家国情怀,自身品格来阐述悲秋老去后,当如何自处,且要自我完成。而古人悲秋中,还有闲情小爱中,可窥古人温柔敦厚之性格特征。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所思之远人,相去日已远,而我也是衣带日已缓,思君之绪令人日渐消瘦衰老,岁月亦是匆匆而过,仅在须臾之间。而此中忧愁无需再道,即使如此,作者对远人还是只有深深的祝福。努力加餐饭。五个字,质朴无华,无一爱字,却无不透露着爱意。此为汉代文人诗之特点,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几乎一字千金矣。后人读之,不仅从中可窥积极希望之精神,亦可见温柔敦厚之性情。

伤春不怕,悲秋不怕。年华衰老亦如何?最是无奈的是沉溺在伤春悲秋之中。

                                        2021.11.23

                                          徐鲁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初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