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读后感

摘:

  但是问题……人的贪懒好闲的这种根性,便是自己随身带来的堕落的陷阱!我们要尽量把这种根性除掉,天天拢除它,时时拔除它,毫不容情地拔除它。

…...我的年青时代是受过“典谟训诰”“稚颂”之音的重陶,因此我的文章一时也不容易摆脱那种格调。这就跟奴隶们头上的烙印一样。虽然奴隶籍解除了,而烙印始终除不掉。到你们这一代就不同了,你们根本没有受过烙印所以你们的诗,彻内彻外都是自己在作主人,这些地方是使我羡慕你们这一代的。

    其一整本书舞台感很强,譬如每一章的场景布置,及人物对话的表现。具体细致的描写将舞台的布置更为准确。

  第二、人物形象刻画突出鲜明,如屈原对宋玉的对话表现出一个洁白有高尚品质的文人政治家的形象,还有婵娟的赴死,一种悲壮的形象表现。宋玉的虚伪自傲在其与公子子兰的对话中就能体会。为他之后的背叛埋下伏笔,南后的心虚毒辩。楚怀王的昏庸等。

  第三、其震憾性很强,“雷电公颂”部分那天马行空的发泄,留下深刻印象。

  第四、语言更为通俗化服务大众,情节起伏强引人入胜。同时屈原还有其一定的时代意义,呼唤青年释放天性。

  在我看来,对于不了解郭老艺术创作的读者可能会有一定误导。该剧虽然尊重历史,但虚构成份较多,表现“实事求似”的特点。郭老是在历史基础上将其艺术化,具有文学性但对于青少年观看我想在书前加一些剧中人物生平简介会更好。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屈原》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