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与人之祸福》

从韩非的著作中,我们明显能够看得出来,韩非是崇尚老子及道家的;至于孔子儒家,韩非基本上都是嗤之以鼻。

《解老》篇里,韩非大量引用老子的言论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首先是所谓的“大丈夫”该如何地处事,其次是人生祸福的关系,观点几乎全文罗列《老子》原话。

比如:“所谓‘大丈夫’者,谓其智之大也。所谓‘处其厚而不处其薄’者,行情实而去礼貌也。所谓‘处其实不处其华’者,必缘理,不径绝也。所谓‘去彼取此’者,去貌、径绝而取缘理,好情实也。故曰:‘去彼取此。’”我们现在如果一提到“大丈夫”,后面立刻就会跟上一句“能屈能伸”的“后缀”;追根溯源,这个所谓的“后缀”其实也是来自于《老子》,来自于韩非此次所列举的“处其厚而不处其薄”、“处其实不处其华”以及“去彼取此”等。

而至于人之祸福,韩非则直接引用《老子》原文道:“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行端直,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得事理,则必成功。尽天年,则全而寿。必成功,则富与贵。全寿富贵之谓福。而福本于有祸。故曰:‘祸兮福之所倚。’以成其功也。”老子的这段行文很容易理解,主要是用来推理解释“祸兮福之所倚”这句哲言的!而至于后半句的“福兮祸之所伏”,老子则这样解释:“人有福,则富贵至;富贵至,则衣食美;衣食美,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而动弃理。行邪僻,则身夭死;动弃理,则无成功。夫内有死夭之难而外无成功之名者,大祸也。而祸本生于有福。故曰:‘福兮祸之所伏。’”行文推理同样也很清楚,这里无需再多赘述。

接着,韩非自己的观点论述道,如果你懂得了老子的这种“祸福之道”,懂得按照事物的法则去办事,那就没有不成功的;但如你违背了此“祸福之道”及事物法则而轻举妄动的,那么即使你上有天子诸侯那般的权势尊严,下有像猜顿、陶朱以及卜祝等那般的富有,最终你同样还是会失去百姓、丧失财产的。故而,《老子》曾反复地警告着人们“孰知其极”!那意思就是说,有谁能够懂得,祸福转化的这些道理是何等的广阔深远而又至真至极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丈夫与人之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