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辈子到底需要读多少书?

过去的一年,先后搬过三次住的地方,最痛苦莫过于搬书了,充分印证了古人那句“汗牛充栋”。每次把书装进箱子的时候,我都会把书大致翻一下,一来看看有没有夹贵重的东西,二来就是回忆一下这本书的内容。收拾的过程,发现自己虽然买的书很多,但是看完的不多,记住的就更少了,很多书乍一看封皮,完全想不起讲的什么内容,直到打开看到自己在书上作的笔记,才会隐约想起一些内容。我大概数了一下,现在住的地方的书就有不下300本,再加上学生时期的书、在图书馆借的书,这个数字我不敢想。试想一下,连我这样一个“伪秀才”都看过这么多书,那些高知们到底读了多少书。这不禁让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人这一辈子到底需要读多少书?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现在想来,古人的万卷书也就是现在小学生的阅读量了,那为什么古人依然可以留下那么多千古绝唱、那么多高深的智慧。很显然,一个人智慧不取决于读过多少书,而取决于你对书的理解程度有多深。人生中重要的道理其实就那么几个,各个学科、各个专业重要的理论也没多少,我们现在人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细枝末节,好比是我们要把一棵树上的所有果子都摘下来,现在的做法是一个一个地去摘,而古代的做法往往是用杆子去打树枝,然后果子纷纷落地,虽然果子会有损伤,但效率却高出几倍。

想到这里,我把手上的书大概分成了七类:专业书、心理学的书、演讲的书、历史书、思维方式的书、经管类的书、为人处世的书。然后,我又把每一类的书大概翻了一遍,发现在当今这个时代,你想要了解任何领域的知识,其实三本书足够了:一本讲概念、原理;一本讲操作,再有一本分几个专项深入讨论一下基本就涵盖了80%以上的内容,对于我们普通人而已,掌握某个领域80%以上的知识,只要你身体力行去做,足以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事情。按照这个算法,我这300多本书可以直接减到21本,完全能够指导我处理好周遭的一切。就拿我最熟悉的经济学为例,我现在手上有10几本经济学的书,基本都读了一遍,笔记也是密密麻麻的。但我仔细看这些笔记,发现好多好多内容都是重复的,我读这些书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理解不同作者的讲述方式和体系搭建,在实际上,不管你怎样搭建,内容还是那些内容,反而因为读了不同人的书,导致对知识理解的深度不够,纠结于谁对谁错。只要是经典的书籍,大概率都是对的,只是大家的讨论的背景、前提不同而已。莫不如找一本原理性的书,然后在同一原理下的不同的情况针问题对进行充分讨论,这样记得又深又牢,更便于遇到类似情况,全面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

书贵精不贵多。人这一辈子到底需要读多少书?一定因人而异,但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我们已经读过的书足以受益终生,与其追求数量,不如深究质量,重温那些读过的书,或许比我们追那些畅销书更有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这一辈子到底需要读多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