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智驾战火升级:价格战开打,NOA规模化要如何突破?

“平价”高阶智驾方案,将在成为车企决胜智驾下半场的关键点。

上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问界新M7销量突破了5万,余承东也在朋友圈发文感叹:起死回生,真不容易!

问界新M7于9月华为秋季发布会正式上市, 24.98万元的起步价,不仅与上一代M7的起售价降低4万,也比理想L7的起步价格31.98万元低了7万,同时搭载华为鸿蒙生态系统和华为ADS 2.0智能辅助驾驶,着实吸引了一波人气。

高阶智驾战火升级:价格战开打,NOA规模化要如何突破?_第1张图片

得益于新车型小鹏G6的推出,一直低迷的小鹏汽车销量终于重回万辆水平线以上。这款车20.99万标配单Orin+高速NOA,22.99万标配双Orin+激光雷达+全场景NOA的配置,必将卷起今年下半年的高阶智能驾驶「价格战」。

今年开始,小鹏、理想、蔚来、智己、华为系等部分头部智能化车企已经进入城市NOA的规模化竞赛周期。

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不含硬件标配+软件选装)NOA交付新车26.32万辆,同比增长120.44%,从2023年开始,NOA规模化(从高速到城区)将是未来两年智驾市场的主旋律之一。

但从行业现状来看,日益激烈的降本战、尚未完全明朗的趋势走向、以及分层且复杂的市场格局,都对高阶智驾供应链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芯片、传感器、域控制器、软件算法到车企,都需要细化部署阶梯方案

打响降本战

高阶智驾系统降本战已经打响。

日前,毫末智行发布的HP170(算力5TOPS)、HP370(32TOPS)、HP570(72TOPS或100TOPS)三款“性价比”行泊一体产品,可实现从无图高速无图 NOH、城市记忆行车、城市全场景无图 NOH ,价格分别对应3000元级/5000元级/8000元级。

毫末智行提供了非常灵活的感知硬件配置与算力平台方案选项,“丰俭由人”,意在突破高阶智驾系统的成本底线(基于功能需求),降低高阶智驾量产门槛,提升市场接受度。

不久前上市的宝骏云朵灵犀版售价12.58万起,搭载了大疆车载行泊一体智能驾驶方案,32TOPS算力,传感器采用7V(含800万双目摄像头)纯视觉方案,可实现 “无图”高速NOA。

高阶智驾战火升级:价格战开打,NOA规模化要如何突破?_第2张图片

大疆车载的方案特点在于“强视觉感知+无高精地图依赖+无激光雷达依赖”,并通过实现环视感知复用与融合,进而降低了传感器硬件成本,实现系统成本的大幅下降,也不失为另一条有效的降本之路。

早在去年,易航智能推出了高性价比的高速NOA(领航辅助驾驶)行泊一体产品并实现了量产交付。该方案基于16TOPS算力,相较当时市面同类方案成本降低50%以上。

据易航智能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今年易航智能重点推动了高阶智驾(高速NOA)行泊一体产品的国产单SOC方案落地,由此可进一步降低成本。公司城市NOA行泊一体项目也正在与某合资品牌合作开发中,该方案可基于地平线双J5或者Orin方案,同样极具性价比优势。

另一大本土供应商纽劢Nullmax推出了平台化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MaxDrive卓行,满足高中低不同配置的量产需求。

据介绍,在5/6V的摄像头配置下,Nullmax可以提供包括高速NOP功能在内的行泊一体应用,满足所有主流价位车型标配高速NOP的需求,性价比远高于同类方案。

其中单TDA4方案(无需外挂MCU)已经实现高速NOP,目前该方案已经实现落地;而在更高阶的硬件配置上,Nullmax可以提供支持全场景自动驾驶的Ultimate Self-Driving功能,不依赖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实现城区领航功能,并且同样可以在单颗低算力版本的Orin芯片上实现落地。

综合来看,其方案主要通过更低的算力、更少的芯片,实现同等甚至更优的功能体验,达到降本的效果。此前,Nullmax提出了深度融合的4.0行泊一体,核心就在于所有计算资源和传感器的深度共享复用,这也是行泊一体增效降本的关键。

在此之前,包括华为、小鹏等相继宣布“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方案计划。基于无图(不依赖高精度地图)的功能释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技术成熟度快速提升(尤其是BEV+Transformer的技术架构),以及数据闭环驱动模式的确立。

例如华为ADS2.0方案在融合BEV(Bird Eye View鸟瞰图)感知能力基础上,业界首创用于检测通用障碍物GOD网络,基于感知能力的升级与算法优化,可进一步 “削弱”对感知硬件的高度依赖。ADS2.0 方案也从最初的三颗激光雷达变成了头顶一颗,而这无疑可以大幅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

针对BEV感知方案,魔视智能独有自研多传感器特征级前融合算法框架Cyclops,灵活适配多传感器搭载方案,实现了基于4路环视相机前融合3D感知算法、激光视觉深度感知融合算法与激光点云3D感知方案,为行、泊域提供统一的算法框架。通过神经网络自动提取多传感器原始数据特征,实现深度学习前融合方案。

该框架对于单相机输入可形成单目深度算法感知框架,对于多模态数据输入则可形成前融合算法框架与BEV算法框架等。

据介绍,魔视智能全栈自研的高阶行泊一体域控制器MagicPilot 2.0,能够覆盖所有市面主流的L2级别行车功能及全场景融合泊车、记忆泊车功能。通过魔视智能独创的前融合框架进行传感器数据的前融合,充分利用各传感器特性,互为补充,互为冗余,提升场景覆盖度的同时增加了系统的安全性。

NOA突破规模化

进入2023年,一边是少数头部车企开始发力城区NOA(领航辅助驾驶),另一边则是更多车企进入普及高速NOA的新周期,规模化依旧是主旋律。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看来, NOA交付整体市场销量占比达到80%的30万元以下车型,才是NOA规模化的关键。而只有规模化普及搭载,端到端的数据驱动闭环模式才有机会进入可持续迭代周期。从另一个层面来说,降本的另一条路径,就是保障车型的销量规模。

车企们已经给出了策略,除了进一步降低高阶智驾的入手门槛,还并推出了灵活的差异化方案,例如高速NOA和城区NOA采用两种不同的芯片平台。

不久前,腾势N7成为新一代英伟达新平台Orin-N芯片的首发车型,算力为84TOPS,在原本的传感器上去掉两颗激光雷达,支持高速NOA、AVP代客泊车等功能。

资料显示,腾势N7基于Orin-N的高快智驾包选装价格1.5万元,大约是高阶智驾全享包选装价的一半。车主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不同价位的不同能力的智驾方案。

可以观察到,各大智驾供应商早已经开始部署不同层级的方案配置。

在去年-今年上半年,绝大部分本土应商都推出了5-20TOPS的轻量级行泊一体域控产品,在感知配置提升的情况下,支持入门版高速NOA,部分企业已经率先规模量产。

例如,知行科技自研的高性价比行泊一体域控制器方案iDC Mid,已经于今年1月领先向某头部车企供货规模量产,已获得6份来自不同OEM的定点函。

该产品仅采用单TDA4 VM芯片方案,无独立MCU,可实现高速NoA, HPA, RPA, APA, SV3D等功能。其即将推出基于更高性能硬件平台、更强传感器配置的升级版iDC High,功能拓展到城市NoA,并支持更高级的泊车应用,预计将在2024年开始量产。

此外,中算力平台(TDA4 VH、Orin-N、J5等)的方案也开始进入窗口期,主打高速NOA+城市记忆行车,进一步瞄准消费者使用频次更高的日常通勤场景(更高的价值感),可进一步推动NOA的规模化进程。

资料显示,征程5量产合作的车企已经覆盖了理想,比亚迪、蔚来汽车、上汽集团、长安汽车、埃安、红旗、哪吒汽车、奇瑞汽车等等,以及还未官宣的几家外资和合资车企的合作,正在成为主流车企高阶智能化进阶的主要选择之一。

作为国内首款百TOPS大算力车规级智能芯片,征程5单颗芯片算力高达128TOPS,可很好的支持高阶智驾系统的量产需求,开放支持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多传感器感知、融合、预测与规划控制需求,并高效支持如BEV和Transfromer等领先智能驾驶算法模型的应用部署,同时支持上层应用的差异化开发和软件OTA升级。

另一大本土供应商超星未来在2022年发布了智能驾驶计算芯片「惊蛰R1」,可提供16TOPS@INT8的AI算力和[email protected]的通用算力。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需求和传感器配置,超星未来基于惊蛰R1芯片推出了多个梯度的参考方案,包括NOVA-ADCU Ultra 高阶行泊一体参考方案、NOVA-ADCU Pro 轻量级行泊一体参考方案、NOVA-ADCU Air (Bino) 双目智驾参考方案等。

其中NOVA-ADCU Ultra基于两颗惊蛰R1芯片加车规级MCU,主要面向10V5R1L高阶行泊一体方案,行车可支持城区NOA、TJP、HWP等;NOVA-ADCU Pro 基于单颗惊蛰R1芯片+车规级MCU,可实现5V5R轻量级行泊一体方案,行车方面支持高速NOA等功能。

据超星未来介绍,基于高效算力平台、以及自研的高能效AI处理架构「平湖」、全流程开发工具链「鲁班」等,其方案可在实现同级别智能驾驶方案的前提下降低30%-50%的总体成本。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类近两年已经领先在ADAS赛道上率先实现规模化量产的一批本土供应商,并基于技术能力在L2-L2++多个赛道实现了多线部署,接下来基于规模效益的成本可控,量产经验,经过验证的方案可靠性,尤其是工程化能力等方面也将具备一定优势。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动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