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背锅侠

想像一下这么一个场景:你是公司的老板,把一个你很欣赏的经理派去海外开拓新的市场。他考察回来告诉你,外面人傻钱多速来。鉴于他给你描绘的景象,既令人兴奋,又听起来极为合情合理,你决定前往海外大干一番事业,不赚到十个亿誓不回来。可是到了当地一看,不知道到从哪里来的竞争对手,早就占据了市场,不仅如此,他们还和当地其它势力勾结,强占了你斥巨资建造的办公大楼。此时你信任的经理跟你说,因为他是当地人,想请你去他的家乡,让家乡人民知道他的成功,你会同意吗?

假设你依旧十分信任经理的花言巧语,和他去了他的家乡。结果一场瘟疫,夺去了经理的性命,也让你大病一场。当你修养好回国之后,发现公司因为你长期病假,决定让你的弟弟接任你的职位,还把所有的资产都划给了你的弟弟。假设这一切完全是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的,这时候谁要是在你面前提到这个经理,你会是什么反应呢?你会不会觉得他忠义无敌?

再假设,经过千辛万苦,你终于拿回了老板的位置。对于这位带你出海的经理,你会不会在以后宣传企业的时候提到他?如果提到他,你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宣传他?会不会把他推到企业功臣的位置?

听起来扯得和明朝有点远了。远归远,但如果把这个故事的主角换成是皇上,经理换成个太监,最后皇上归来,给太监修祠赐经,这个皇上是不是傻得有点过份了?但历史上的确是有这么一段:这个傻帽皇上就是明英宗。这个太监叫王振。

史书上是这么记载土木堡之变的:“正统十四年六月,明朝的瓦剌太师也先侵犯他人领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令异母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大军出征。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行军路线屡变,士兵疲惫不堪。兵部尚书邝埜一再要求入居庸关,以保安全,但王振不准。后勤不续退至土木堡时王振下令移营,饥渴难忍的军士一哄而起,人马失序,瓦剌军趁机进攻。明军仓促应战,所以兵败,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当时京师精锐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万。”

之后咱们英宗大人就被瓦剌给俘虏了,他弟据说是百般不乐意,但为了大明不被也先要挟,勉强做了皇帝。英宗在瓦剌呆了一年,就用光辉伟大的人格感动了异族,不远千里地把英宗又毫发无损地给送回了北京。而当初百般不乐意的弟弟这时候却当皇帝当上了瘾,真皇帝回来让人十分尴尬。思来想去,没有干掉英宗,当成太上皇给供(SUO)了七年。而英宗呢,就用了七年的时间继续感召了身边的人,把弟弟干掉复辟又当了皇帝……

英宗的身世说来真是凄惨又挺神奇的,凄惨当然无过于听信宦官被俘,回来又被亲弟弟摆了一道。神奇的是,外族不杀他,他弟不杀他,还能凭借一己之力不断感化各族人民为己所用,可见宽厚仁慈之深。

但即便是如此宽善之人,对于王振也过于通达了。北京二环内的智化寺,还留着这种种通达的痕迹:天顺元年,就是英宗刚刚复辟成功的那年,就忙不迭地在这座敢用庑殿顶歇山顶等皇家制式的家庙里再给这位误他至深的宦官修一个“精忠祠”。如果英宗脑子没瓦特,按照史书的记载,被王振坑成那样,不诛连九族都算是宽仁了(当然可能太监没有九族好诛连),还要表彰“精忠”是个什么神操作呢?

图为智化寺正殿,图片为原创,转载注明出处

不仅如此,英宗还在天顺六年,就是修了精忠祠的六年之后,又赐了大藏经给王振的这个家庙,还生怕大家不周知,又立了一个石碑,广而告之,我就是和王振好,至死方休都不足以说明我二人之间的感情。如果这个王振不是个宦官,我简直就要怀疑这二位是不是有断袖之癖了。


图为英宗颁赐藏经碑,原创图片,转载注明出处

这座智化寺一直到清朝乾隆年间都还香火鼎盛,盛到败家子隆隆的臣子都看不下去的程度,说一个误国之臣不该享受人间这些景仰,与礼不合。啥也不懂又喜欢四处盖章的隆隆大笔一挥就准了,于是王振的石碑,雕像,竟然在清朝死于非命。

可见,即便是贵为天子的英宗,十几年来一直在为王振奔走呼告,各种洗白,又是说王振不是被锤死的,是自刎殉国,又是修祠赐经立碑,王振的锅还是背了几千年,到清朝都不得善终。那么王振这只锅到底冤不冤,历史的真相到底又是什么?


图为智化寺藏殿,内有转轮藏及明代藻井。图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先,英宗他不是个傻子。如果英宗真的昏庸无能,易受人蛊惑,那么他是如何忍受过担惊受害的八年孤寂岁月,又怎么可能感化到这么多人帮他复辟成功?英宗不仅不是傻子,而且是个有政治头脑,思路清晰,意志坚定,双商在线,能活到电视剧最后一集的狠角色。这种级别的玩家如何会听信王振什么“不要踩踏庄稼”的鬼话,而让十万明军惨死土木堡?甚至把自己也玩到被异族俘虏,九死一生?不存在的。因此极大可能,王振真的是个背锅侠,而且背了大多都是英宗的锅,才会让英宗在归来之后,对他有着莫大的感激与愧疚。

至于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比较可信的说法是,英宗气愤于官僚们的不作为,愤而出征。王振也许明知是死,依旧相随。而自小生在宫廷的英宗,指挥起大军来显然力不从心,可以参照单位组织出去一日游,五个大巴车管理起来都要出人命。二十万大军数日乃至月余的作战路线,吃喝拉撒,英宗大概率是搞到七荤八素。于是一路上,错误百出的作战计划让大军苦不堪言。而王振就承担起了不断地为英宗各种擦屁股的光荣任务。为了维护英宗的光辉形象,他把锅都揽到自己身上,并且编出诸如“衣锦还乡,免踏庄稼”之类“你爱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借口。而英宗复辟之前之后,都是皇族。于是不管皇帝本人怎么想,史官是不敢有损皇家颜面的,王振这些便宜理由,简直不要太方便。至于后世,以讹传讹,才终于把这口锅铸成了铁锅。此为一说,供大家业余玩乐。

历史的真相如今也许不可考量,让我们还是着眼一下今世当下。结尾猝不及防打一波广告:如今智化寺梨花尚好,清明节假期有夜场,每日上下午都有京音乐表演,夜场亦有。北京的朋友如果有兴趣,不妨安排一波,在现代化建筑群中,给咱们明朝背锅侠添点热闹,争取自己人生无需飞锅,不用背锅!:P


图为智化寺钟楼与梨花,图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明代背锅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