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交软件20年,中国人疯狂的20年

从1998年腾讯成立至今,中国大众的网络社交走过了风雨变迁的20年。这20年里,中国大众从最开始接触网络社交的新奇到如今的严苛与挑剔,社交软件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伴随着中国大众对于网络社交情感和认知的不断改变,20年里,中国市场涌现出了大量的社交软件:QQ、人人、探探、陌陌、微信、飞信、微博、抖音……这些软件都曾或者正在各自的领域展现着巨大的能量,这里选取几大主流社交软件,细数中国网络社交20年。

1 跳动闪烁的QQ小企鹅

1998年,腾讯成立,在当时或许谁也不会想到这个以企鹅为标志的企业会对今后中国互联网社交的发展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最早,腾讯是为寻呼台建立网上寻呼系统,专业服务于中小型企业,这是QQ的前身。

1999年,QQ诞生。这个以企鹅为标志物的即时通讯软件,适逢当年中国互联网大力发展的大环境,其方便快捷的特性一下子吸引了中国大众的眼球,在短短的几年间,席卷全中国。


其实在QQ诞生之前,中国已经存有了网络社交软件,只不过,这些软件要么因为诞生过早,要么因为企业决策失误,都没能如当年的QQ一样,一下子成长为难望其项背的社交软件独角兽。

那个时候,手机还是奢侈品,更别提移动端口的社交软件了。依附于家庭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桌面版QQ。QQ的使用群体不再局限于大学生、大城市的年轻人,而向公司金白领、工薪阶层、小企业主们、初高中生们开始渗透。普及的受众不论是从收入还是年龄上都开始广度蔓延,人们开始沉浸在网络社交的闹海中。

世纪之初的几年,诺基亚等老牌手机承担了人们熟人移动通信的功能,而家用电脑则背负着陌生人交友聊天的重担。

网络开始让世界变得小了起来,面对网络信息世界的冲击,人们的视野被彻底地打开。无数的人们开始注册QQ号码,熟人们互加好友,新奇的发消息,也添加陌生人为好友,开始神奇的网络体验。

那个时候,人们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挂上QQ,等待着头像的闪动和跳跃,无数的人们坐在电脑前,享受着技术带来的红利。QQ像一张巨网,中国人则像这张巨网上面的每个节点,这些节点每时每刻都在跳动着闪烁着,昭示着那些个兴奋的不眠夜。

记得有次政治老师讲课,家里刚买了电脑,大热天没有空调,她老公一下班就光着膀子聊得热火朝天,政治老师嫉妒的说:和自家人都没话聊了,和别人倒是话不嫌多。这在当时几乎是所有人面对家用电脑和QQ的写照,人们从原先平静的生活中挣脱出来,从原先的小圈子走了出来,融入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中去,进入到更加丰富也更加令人着迷疯狂的新世界。

人们开始比拼QQ装扮、QQ等级,刷点券买衣服。生活一旦褪去单调的外衣,就再也很难披上它了。

情侣们再也不用煲电话粥了,坐在电脑前,打出去的是字,传递出去的是情感。中国人互联网意识的觉醒,将进一步带动网络社交走向更加繁荣的明天。

后来,互联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移动端的崛起造就了中国互联网的一次重新洗牌。但是对于网络社交而言,拥有着数亿用户的QQ只不过是将平台从桌面端扩展到了手机端。手机QQ成为了手机端不可缺少的App,即使手机系统从塞班更迭为Android和ios。说手机QQ是手机的预装软件一点不为过,常年雄踞在各大应用榜榜首。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移动端的兴起,也恰好成就了网络社交,进一步加速了QQ的市场占有量。人们的社交不再局限于电脑前,而是变成了任何一个地方。

当一个软件常年垄断着社交市场时,势必会有诸多的挑战者站出来想要分一杯羹。事实也是如此,在此后的时间里,不断有新的软件试图挑战QQ的霸主地位。

2 那些勇敢的挑战者们

当手机QQ的崛起,动了三大运营商的蛋糕后,三大运营商开始了对后来者QQ的狙击,如果说电话和短信是社交的开始的话。其中,最著名也最成功的当属移动公司的飞信。


移动公司依靠巨大的用户体量,借着中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未成型,在2g网络上,开发了基于移动公司数据库的飞信App,不可否认,这在当时,至少在学生群体,飞信差点打败了QQ。飞信也拥有桌面端和手机端,更重要的是和手机号绑定,即使用户没有网络,也可以收到飞信消息。这对于时刻需要开着手机网络的手机QQ来讲,确实是很大的打击点,毕竟,在当时手机流量价格也是不菲的。

但是,单一群体的成功无法放大到整个社会,学生群体毕竟是这个社会的少部分,学生们的疯狂并不能代表中国人的疯狂。飞信的推广对象被限制了,但也让QQ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霸主地位似乎并不是那么的稳固。

与飞信几乎同一时期的还有中国的“Facebook”:人人网。人人网从Web端起家,专注于高校学生的实名社交,后来也推出了移动客户端。对比中国这些年出现的如此多的社交软件,人人网似乎更符合社交的属性,而不仅仅是一个社交工具。

最近被一篇题为《13年后重新登陆人人网,你会看到你青春的截止日期》的文章刷屏了,人人网属于90年前后出生的人。作为当年最火的高校社交平台,现在的人们已经鲜有人知道了。也不会知道当年的它缔造了多少神话,作为最受欢迎的大学生社交平台,在当年微信还没有普及的时代,人人网注册人数达到了8000万。飞信掌管学生的手机,人人网掌管学生的电脑,这两者结合起来,与QQ分庭伉礼,大有取而代之的意味。

QQ推出表情包,人人网也推出表情包,当时的人们开玩笑说,马化腾和陈一周的脸型决定了各自表情包的形状——QQ推出了圆形表情包,人人网的表情包则是方形的。

学生们大都逐渐从QQ转战人人网,“六度空间理论”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学生们在这里很容易就能找到共同认识的人,大家感受到了世界的渺小,表面上看,当时也是各大高校联系最紧密的时代。虽然大家在不同的大学,但似乎彼此的距离并没有那么遥远。

学生们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人人网上面,人人网俨然成为了一个线上的综合大学校园,各大高校的通知在上面公布,每个人在上面发状态,每个高校有自己的人人号,学生们在上面互动,用户可以看到所有人的回复,即使彼此不是好友。那是疯狂的时代,那时人人网如日中天的时代。每天,人人网上都在上演着不一样的精彩,人人小站的造富神话,树洞每天的表白,公众号上的干货,助推了人人网的进一步繁荣。


在经历短暂的繁荣之后,人人网开启了它的急速下坠之路。

内容同质化,浪费时间,这在后来成为了学生们对人人网的共识。在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开始注销人人网账号,尽管后来也忍不住又开通了账号,反复几次后最终还是彻底告别了人人网。万千学子也都开始了从人人网的退潮,似乎只是一瞬间,一代枭雄突然就这样落寞了。

我在当时第一次感受到了用户对于这些社交平台的力量,也明白了内容生产的重要性。用户可以给平台繁荣,也能瞬间让平台坠落。尽管人人网后来也开发了手机客户端,可还是为时已晚,错过了移动端发展的风口期,终究没能挽回已经凸显的颓势。

飞信和人人网的故事本来似乎很美好,但是由于自我定位和发展策略失误,加之在新一代社交天王微信的滔滔攻势下,最后也落得片甲不留。

3 天之骄子微信

微信崛起于腾讯内部,在一定程度上蚕食了QQ的市场份额,这种现象似乎是难以理解的。历史上几乎少有自捣自家后院的,这也是腾讯的伟大之处。微信多年的发展,让我们不得不感叹腾讯的英明和果断。

移动端的快速发展,给所有的互联网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那些抓住时代契机的企业给自己的市值添了很多个零,那些故步自封或者慢人一步的企业要么止步不前要么从此销声。

微信,严格来讲,不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社交软件,但它达到了社交软件的效果。微信更像是一种短信和电话在流量降费时代下的替代品,基于熟人交流的朋友圈带有社交平台的影子,但它更多地是克制。摇一摇,附近的人也都是处于附属的发展位置,用户可以随时关掉这些功能。

作为中国第一批使用微信的用户,切身经历了微信在周边生活中的变迁和普及。最开始,周围使用微信的人很少,成熟的QQ已经可以满足大家的需求了,微信的推广似乎并没有那么顺利。我安装了塞班系统下的微信,使用QQ号码注册,每天使用微信接收QQ消息。这也是我佩服腾讯的地方,强大的企业执行力和对新产品的资源扶持以及快速的落地能力,都将微信成功的推在了网民的面前。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也不能忽视当初存在的问题,微信被大众冠以yuepao软件的名号,但是,随着微信的用户数量增多,微信习惯的逐步养成,微信的通讯功能被摆在了主位,人们逐渐淡忘了曾经对于微信的批评和鄙夷,加入到了微信大军中。

流量降费、移动端爆发,微信牢牢抓住了这两个入口,人们再也不用发一毛钱一条的短信,也终于不再编辑很长的短信只为了省下几毛的短信费。但就是这省下几毛钱的效果,造就了微信的使用日常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微信势如破竹攻城略地,一度风头盖过自家兄弟QQ。

微信的强势发展,也让运营商开始头疼,辛运的是,最后,微信守住了免费的城池,自此,开启了开挂的起飞速度。


智能手机更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微信沟通,语音电话、视频电话集于一身,图片分享、文件传送,QQ的功能也被嫁接到了微信上,全能的微信捕获了中国人的心。

今天,从城市到农村,人们都在用微信交流沟通,微信,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国民应用。支付宝花重金做的社交最后也只是个半成品,在农村,人们的手机可以没有手机QQ可以没有支付宝,但一定有微信。以至于后来的手机支付在城市会看到支付宝和微信的二维码,但在农村却只有微信的二维码。

微信普及这么些年,通讯的地位虽然无人撼动,但是朋友圈在近几年显现出了它的颓势,人们不再愿意发状态,朋友圈已经成为了微商的天下。纵观这些年平台化社交的发展,似乎总难逃衰败的厄运。

如今,人们对于微信,已然是疯狂的稀松平常。当一个产品,成为了人们的习惯后,这已经是刻在骨子里的疯狂了。

4 细分领域的独角兽们

微信的地位虽然无法撼动,但是聪明的中国人开辟出了一条条独身于微信之外的道路。

陌陌是最像微信的社交软件,但它终究慢了一步,而这一步,却成为了日后无法迈过去的鸿沟。

现在的陌陌,虽然起初社会风评不好,但是由于主攻陌生人社交,却也安稳的活着。陌生人社交,沟通成本低,这也间接导致用户粘性低,我曾经在陌陌上认识了很多陌生的朋友,但是在我有了女票之后,我还是自觉卸载了它。不是我不信任陌陌,而是我担心社会舆论会给我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直播的兴起让陌陌二次起飞,直播这种形式很难界定其属不属于社交,直播将传统的表演舞台下沉,普通大众的秀场门槛降低,带来了一场大众的狂欢。

陌陌在通讯领域活出了自己的样子,微博也在话题和内容方面打下了自己的城池。

说起微博,现在的人们可能再也不会抛出一句:腾讯微博还是新浪微博?

当年腾讯忌惮于新浪微博的迅猛势头,重金打造腾讯微博抵抗其对社交市场的侵吞。多年后,腾讯重金扶持微视对抗抖音,历史总在不经意间上演同样的故事。

新浪微博(以下简称微博)开辟了自己的话题和内容社交,它扶持了大量的话题和内容的贡献者与创作者,为平台输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源头活水的持续输入,帮助微博在独立微信之外的地方建立了自己的城堡帝国。

微博每天都会引爆热议话题,中国人每天也都在讨论这些话题,巧合的是,人们不仅在微博平台讨论转发这些话题,也会利用其它诸如微信的软件传播这些话题。这些软件,虽有某些功能重合,但整体上保持着和谐互依的平衡关系——微博提供话题,微信提供途径。

近两年,短视频的兴起也让腾讯有点慌神,视频以更加生动的形态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使用抖音的过程,明明说好的十分钟,最后却变成了两小时,这就是短视频的魅力。

视频相较文字和图片,具有天生的优势。但是就目前短视频的发展来看,还是难有系统的社交属性,腾讯微视狙击抖音,其实狙击的不是抖音的社交,而是抖音占据了中国人大量的时间。视频可以像微博一样,是社交的话题和内容,但是作为社交的途径,还是过于复杂了。

抖音也还是创造了一系列的神话,人们创作、模仿、宣发,更多地是不停的刷刷刷,公众场合总能见到人们乐此不疲地刷着抖音,人们也都在谈论着抖音现象。但是,抖音能否像微博一样,产出源源不断的内容供民众消遣,将人们留在抖音上,这是对它最大的考验。


5 疯狂的背后

中国网络社交20年,涌现出了大量的软件平台,它们有的优质有的劣质,有的长久有的短暂。在这20年里,它们共同见证了中国人在每个时期不一样的疯狂。

这么些年,人们转战于各大软件,追随着每一次的浪潮。

QQ抓住了互联网入口,微信抓住了流量入口,抖音、人人,微博,陌陌等则在各自的细分领域把握了内容、用户、平台、需求的入口,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纵观这20年,人们通讯的基础需求从未改变,那么目前以通讯为本的QQ和微信似乎就难现其颓势。

网络新形态和新产物的出现,会引领社交名义下的又一次次疯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几年。

疯狂过后,市场终会回归理性和最平衡最平常的状态,而人们也会回归社交的本性:有的说,不孤独。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社交软件20年,中国人疯狂的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