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D类人陷阱,B类该如何?

我一直关注的博主恶魔奶爸Sam最近写了一篇文章,把人分为四类,分别是A价值导向型,B能力导向型,C利益导向性,和D情绪导向型。奶爸说前三类人很少,大多数人都是D类。文章链接如下:

https://m.weibo.cn/2492465520/4383457549244097

每个人身上几乎都兼具上述四类的特点,决定自己具体是哪类人要看哪种类型在自己身上占比最高。

看完之后我思考很久,希望想清楚自己是哪类人,自己究竟是不是D类人。思考过后的结果是,我可以确定自己不是D类人,但可能是B类。

D类人永远是基于情绪做出行动的,情绪之外的客观因素几乎不考虑,信息调研搜索工作几乎不做。面对学习工作,院校专业和工作单位听上去名头响亮唬住外行最重要,自己能实际获得什么不思考,也不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兴趣,真的擅长,并能努力去做好;面对身边真正关心支持自己的朋友亲人爱人,自己的需求最重要,作死瞎闹随心所欲,全然不关心对方,不考虑对方感受,看不到对方的闪光点。另一方面,D类人总是依赖主观臆断做决策,而不是搜集信息,进行调研并具体分析情况。总的来说,就是虚荣与优越占据上风,或者极端负面情绪主导一切。

我很早前就意识到绝大多数时候理性应该大于感性。学习方面一开始就选择了自己经过评估之后确定喜欢的专业和院校,并预想到自己会享受学习过程,基本没在意过外部虚名。自己做事之前会先搜索查询,有预想和规划,想清楚觉得可以做了就动手。大到自己基本全程DIY申请留学,小到去另一个城市办事,每次都会尽量多考虑并多一些准备,以防万一。对于身边关心自己的人和自己喜欢值得交往的人,也都相互之间有支持鼓励和反馈,非常感恩有他们一直在身边。

然而我是一个一定程度上的完美主义者,也是一个确诊快一年的轻度抑郁症患者。仔细回想自己的经历并再次阅读奶爸的文章之后,我发现一些B类人的特点体现在自己身上。

B类人追求成功卓越,想要证明自己,希望自己是第一,要做一个斗士,同时可以为了目标牺牲掉一些东西。我自己身上或多或少有这些特点。

中小学时候的我非常看重自己的学习成绩,虽然不是必须做第一,但每次都会给自己设定名次目标。如果达到了自己设定的目标区间,也会认为自己可以做的更好,这次还不够;如果没有达到目标区间,就会责怪自己,甚至为此有过几次自残。对于需要朗读和背诵的课后任务,从不允许自己犯错,错一处就从头开始,直到几乎一处不错。对于家庭作业,可以长时间不吃饭不睡觉只为把它做完,父母来劝也不太听得进去。

到大学之后,自己热衷于参加演讲配音话剧等比赛,也都拿到过一定奖项,很多时候依然有想法觉得自己做的不够,需要更好,会在结束比赛或者拿到奖的瞬间怪自己。对于自己十分想要尝试的事情或者想弄明白的问题,会很快着手准备之后就上手做,或者一直思考直到梳理清楚,中途不眠不休不吃不喝的情况也常发生。

总体而言,我从来没有真正对自己满意过,而且一直带着一个想法,就是自己选择的领域,无论如何必须独当一面,否则活着无用。

确诊之后我有过多次发作经历,虽然不会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但每次发作爆哭也很难受。一直在定期进行心理咨询,但症状有时缓解,有时又无征兆地卷土重来。

我知道自己确诊轻度抑郁症的原因不是单一一个,现在还没能完全弄清楚所有原因。完美主义也许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这个结果,但我暂时没找过从完美主义中抽离的有效途径。

如果能成为A类人,应该是最好的状态。避免陷入D类的同时,如何从B类逐渐走向A类呢?这个疑问我暂时没有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避开D类人陷阱,B类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