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Map源码解析

Java 8系列之重新认识HashMap
关于HashMap,上面链接里美团团队出的文章已经很好了。这篇博客详细聊一下HashMap里几个关键的算法。

二次hash算法

    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return (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

源码只有一行,分为3步:

  • h = key.hashCode(),取到哈希码
  • h >>> 16,哈希码无符号右移16位(原长度32位),高位补0。这一步相当于把哈希码的高16位变成低位。
  • h 和右移的结果做异或。由于h >>> 16后高16位为0,任何数和0异或都是其本身,所以这一步保证了二次hash的结果中,高16位不变,低16位有key.hashCode()高位和低位的特征。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和hashMap中下标计算有关,往下看。

取下标算法

n = table.length;
index =  (n-1) & hash;

由于n = table.length必为2的x次幂,(n-1) & hash时:

  • 只要x <= 16即数组长度小于65535时,hash中只有低16位参与了运算。所以二次hash算法中低位结合了高位的特征,就是为了减小hash碰撞。
  • (n-1) & hash等效于hash / n,即求余操作。举个栗子,n=16时,如下:
hash值   10101010
n-1      00001111
——————————————————
&        00001010  // 和1与时不变,和0与时=0

通过位运算实现了等效于求余的算法,效率更高。

tableSizeFor()

把构造函数传入的表示长度的任意数字优化为最接近它的2的n次幂的值,比如传入6,最终为8,传入129,最终为256。

    static final int MAXIMUM_CAPACITY = 1 << 30;
    /**
     * Returns a power of two size for the given target capacity.
     */
    static final int tableSizeFor(int cap) {
        int n = cap - 1;
        n |= n >>> 1;
        n |= n >>> 2;
        n |= n >>> 4;
        n |= n >>> 8;
        n |= n >>> 16;
        return (n < 0) ? 1 : (n >= MAXIMUM_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 n + 1;
    }

下面分析这个算法:
首先,为什么要对cap做减1操作。int n = cap - 1;
这是为了防止,cap已经是2的幂。如果cap已经是2的幂, 又没有执行这个减1操作,则执行完后面的几条无符号右移操作之后,返回的capacity将是这个cap的2倍。如果不懂,要看完后面的几个无符号右移之后再回来看看。
下面看看这几个无符号右移操作:
如果n这时为0了(经过了cap-1之后),则经过后面的几次无符号右移依然是0,最后返回的capacity是1(最后有个n+1的操作)。
这里只讨论n不等于0的情况。
第一次右移

n |= n >>> 1;

由于n不等于0,则n的二进制表示中总会有一bit为1,这时考虑最高位的1。通过无符号右移1位,则将最高位的1右移了1位,再做或操作,使得n的二进制表示中与最高位的1紧邻的右边一位也为1,如000011xxxxxx。
第二次右移

n |= n >>> 2;

注意,这个n已经经过了n |= n >>> 1; 操作。假设此时n为000011xxxxxx ,则n无符号右移两位,会将最高位两个连续的1右移两位,然后再与原来的n做或操作,这样n的二进制表示的高位中会有4个连续的1。如00001111xxxxxx 。
第三次右移

n |= n >>> 4;

这次把已经有的高位中的连续的4个1,右移4位,再做或操作,这样n的二进制表示的高位中会有8个连续的1。如00001111 1111xxxxxx 。
以此类推
注意,容量最大也就是32bit的正数,因此最后n |= n >>> 16; ,最多也就32个1,但是这时已经大于了MAXIMUM_CAPACITY ,所以取值到MAXIMUM_CAPACITY
举个栗子,如果构造函数里传入的数组长度是13,二进制为1101,经过n |= n >>> 1后还是1101,再n |= n >>> 2,为11111111后续右移4、8、16都为0000,再求或还是它本身。最后return n+1,即为1111 + 1 = 10000,即十进制的16,大功告成。

resize() 扩容算法

java 8 的扩容算法因为引入了红黑树,所以比较复杂,我们只提其中比较关键的地方:扩容后怎么确认新下标?
首先要知道扩容是2倍扩容,长度依然为2的次幂。
常规思路当然是重走一次index = (table.length-1) & hash,java 8之前确实是这样做的。

java8优化了这个算法:只需要看看原来的hash值新增的那个bit是1还是0就好了,是0的话索引没变,是1的话索引变成“原索引+oldCap,即hash & oldCap == 0”。
上面这句话是啥意思?举个例子:

// 假设hash值为10101010,原数组长度为8,扩容后为16,根据(table.length-1) & hash 即为
         10101010
oldCap-1 00000111
——————————————————
  &      00000010

         10101010
newCap-1 00001111
——————————————————
  &      00001010
//  oldIndex即为hash前三位的值010,newIndex是hash前四位的值1010。
//  关键在新增的这一位,为0时 oldIndex=newIndex,位置不变;为1时newIndex = oldIndex + oldCap
// 所以这里无需再计算(table.length-1) & hash,只要判断新增的这一位是0还是1就可以;

         10101010
oldCap   00001000
——————————————————
  &      00001000
// 直接hash & oldCap == 0,true 时新增的bit为0;index不变,false 时为1,newIndex = oldIndex + oldCap

总结

所以HashMap的长度为什么要优化为2的次幂?从上面的算法可以看出:

  1. 取下标算法(table.length-1) & hash ,当length为2的次幂时,等效于求余,比求余效率更高。
  2. 扩容时只需要判断新增的那个bit即可确定下标。

你可能感兴趣的:(HashMap源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