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不称帝?

曹操不称帝,可以说是当时的政治环境、政治势力、人心以及个人因素等几方面原因所致,为什么呢?浅析如下:

第一, 当时所处的社会政局下,东汉王朝皇帝的大权旁落,甚至可以被权臣废立,例如董卓带兵进洛阳后,废了少帝而立献帝,倒行逆施。但是就是此举,导致了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最终落得个身死家灭的境地。直接说明了当时虽然汉帝已经没有威信,但依然还有名义上的影响力,如同东周天子,只剩下了名分。

曹操《短歌行》

第二,汉帝有其政治优势。曹操非常明智,在经过李傕郭汜之乱后,主动营救献帝,并接回许都,从此以后曹操占了天然政治优势,“挟天子以令不臣”,借助皇帝的名义,讨伐反对势力,至少看起来是师出有名。要知道,师出无名,在道义上是站不住脚的。“四世三公”的袁绍也曾被谋士建议迎汉帝,但刚愎自用的本初却不以为然,认为是累赘,从而错失良机,让曹操占了先机。

曹操《观沧海》

第三,整体社会的“正统观念”还比较盛行。毕竟两汉刘氏江山已有四百余年,人们并不会那么容易接受一个刘姓皇族以外的人当皇帝。袁术袁公路就是例子,他自以为得到传国玉玺就能称帝,结果贸然继位,做了出头鸟,遭到其他诸侯的反对,群起而攻之,最终下场凄惨。

第四,曹操自己本身并没有强烈的称帝愿望。名士许邵曾这样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诚如所言,曹操确实具有雄才大略,平黄巾军、平吕布、袁绍、袁术,征乌桓,基本统一了北方中原,结束北方军阀林立的局面,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正如他自己所说,死后墓碑上愿刻上汉相曹操,他并不想背上篡位的骂名。还有他也说过,愿为周文王,也就是说,他不会自己称帝,而为子孙打下基础,毕竟经过曹操几十年的经营,人们慢慢也会习惯曹氏家族统治。果然,他的儿子曹丕在曹操死后不久就逼献帝退位而做了皇帝。

第五,内外的反对。其他诸侯反对曹操称帝,这个很容易就能理解。比如刘备、孙权等人绝不会坐视曹操篡位改元。但即使是曹操阵营内部,也是有人反对的,比如荀彧。这不是说荀彧一个人反对,他代表的是门阀家族这一势力,隋唐以前,门阀势力雄厚。要知道,曹操执政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打击门阀势力,因为他本身不属于这类世家大族,而这些世族势力不可小觑,当时没有这些世族的支持,曹操也很难坐稳位置。曹操能力强,可以震得住这些世家,到了他的儿子曹丕那里,大族势力又起,曹丕为了顺应他们,也采了“九品中正制”。

当然,曹操自己是一位实用主义者,他明白手中的权力才是真的,皇帝只是傀儡,所以并不需要称帝,他更像是春秋时期齐桓公那样尊王攘夷的霸主式人物,正如他自己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所说“设使天下无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他自己认为,在维护天子地位上仍然有功劳。

鲍国安老师饰演的曹操

你可能感兴趣的:(曹操为什么不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