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手机配件吸引了我的注意——华为的微泵液冷壳。
简单来说,就是在手机壳里装了无线充电+微泵,为手机实现外置水冷的能力。让手机壳在“外观装饰”和“防摔保护”的功能性上额外加了一个“降温提性能”的作用。
接下来,本文将深挖微泵液冷背后的原理,带大家看懂这个“黑科技”。
首先,作为一块手机壳,那么手机壳应有的功能“外观装饰”必不可少。而在外观这一块,你永远可以对华子的审美放心。手机壳的整体设计遵从Mate 60系列手机的辨识度设计,同样采用了美感十足的同心圆设计。
不同的是,在同心圆的弧线处,这块手机壳进行了可透视的设计,让你可以清晰看到微泵液冷工作时流动的液体,显得科技感十足,与Mate 60系列手机设计灵感来源——“奔腾而下的雅鲁藏布江”遥相呼应。
抛开降热功能不谈,仅仅“看得见的流动的液体”,就能让手机在装饰方面非常凸显个性。
让我爱上这款手机壳的另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降温能力。
我是一个手机游戏爱好者,经常长时间持机玩王者荣耀,但玩的时间一长,手机发热带来的性能下降、掉帧就很恼人,也试过散热背夹等工具,但实际体验都不太好。
液体的比热容往往比固体更大,利用这个原理,很多台式电脑的主机都通过液冷手段进行降温,而微泵液冷,正是相当于给手机加了个便携微型“水冷”装置,让手机的散热变得更优秀。
毫米级微泵的概念在二十多年前就提出来了,但一直没有能在终端产品实现量产,原因无他——太难了!
液冷系统的关键部件为驱动液体流动的驱动泵。大尺寸的驱动泵很常见,但是当驱动泵的尺寸缩小时,会带来各种问题:驱动力大大减弱,加工难度大大增加,泵本体强度减弱等。
一句话概括难度,就是“把驱动泵小型化到毫米级”。
而华为这次带来的微泵液冷壳里面包含两颗体积仅为60立方毫米的微泵,成为首个在终端产品做到了毫米级微泵的量产!
更令人震惊的是,就是这个毫米级别的驱动泵,它提供的驱动压力竟高达100kPa以上,是心脏动力的3倍多!在这个壳子里面有两颗驱动泵,启动时相当于有6颗心脏在同时驱动液体流动。
拿着这个壳子出去可以和朋友说手握6颗“心脏”了。在尺寸如此小的条件下达到如此高的驱动力,足以称之为黑科技了。
在这款手机壳的华为官网,我注意到了一句话 “壳体内侧的高性能相变材料PCM”。
高性能相变材料PCM——这是什么呢?
相变储热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简称PCM)技术,起源于航天领域的需求,目前已经逐步应用于终端产品。此前,华为已经曾经MATE10 RS、MATEBOOK X和儿童手表4X等产品都有使用过类似技术,这次更是进一步技术升级并用到壳子里。
通俗地讲,就是当手机温度升高时,PCM材料由固态转变为液态并吸收热量;而当手机温度低于PCM相变温度时,PCM材料由液态转变为固态释放热量,从而维持手机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这种吸收/释放的热量在业界称之为相变焓,PCM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吸收/释放的能量是其它单一相态的材料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其次,仅有液冷或者是高性能相变材料PCM,只能发挥单一的作用,对于散热不是最优解,但神来之笔是华为把微泵液冷系统和PCM系统结合在了一起。
日常大部分使用场景依靠PCM就能实现清爽的手感体验,然后在超重载场景下,手机SOC发热最严重,因此微泵液冷壳里面SOC对应位置的PCM会较快地相变消耗完,而其他部位的PCM还留存很多。
此时,微泵液冷系统启动,把SOC热量搬运至其他部位,正好可以将还没完全利用的PCM利用起来,该过程仅需几分钟,对手机后盖实现Turbo均温的同时对续航又几乎无影响,达到最大限度的降温效果。
另外,微泵液冷手机壳能够根据手机使用温度及场景,智能启停液冷功能;供电是通过Mate 60本身自带的反向充电能力,在开启状态下自动给手机壳供电,做到了无需任何操作的“无感”级别便利。既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又无需担心对续航有影响。
甚至,考虑到还有部分“显眼包”花粉,因此还可以通过唤醒小艺助手打开无线反向充电开关来主动开启微泵液冷的能力。
实在没想到2023年第一款让我满意的电子产品会是一块手机壳。
无论是从装饰作用上、还是首个实现量产的微泵液冷技术,华为的微泵液冷手机壳都无可挑剔。不知大家会如何评价这块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