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博弈论》(四)之枪手博弈

本书的“枪手博弈”是说,实力最强者未必有绝对优势,实力最弱者也未必处于绝对劣势。合作才能对抗强敌,当实力较弱时,最好的选择就是让自己不陷入斗争中。

故事原型是这样的

有甲、乙、丙三个枪手,甲的枪法最准,十发八中;乙的枪法中等,十发六中;丙的枪法最差,十发四中。有一天他们为了争夺心爱的姑娘,决一死战。请问最终谁能活下来?我们可能认为枪法最准的能活下来。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1.假设一次只能发射一颗子弹,三人同时开枪

在博弈中,参与者必定会根据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来制定博弈策略。么,对于每个枪手而言,最佳策略就是除掉对自己威胁最大的那名对手。

甲是这么想的:因为乙对他的威胁最大,肯定会先选择对乙开枪,到了下一轮面对实力更弱的丙会更加有优势。

乙是这么想的:如果能先开枪干掉甲,那么下一轮面对丙,自己的赢面更大。

丙是这么想的:如果能先干掉甲,下轮面对乙,自己的赢面也会更大一点。

经过一轮枪战之后,他们三人活下来的概率是多少呢?

甲:被乙丙同时射杀,存活率(1-60%)*(1-40%)= 24%

乙:被甲射杀,存活率1-80% = 20%

丙:没人射杀,存活率100%

一轮枪战过后,甲乙同时死亡的概率:(1-24%)*(1-20%) = 60.8%

所以枪法最弱的存活的几率最大。

2.假设三个枪手不是同时开枪,那么情况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1)甲先开枪。按照枪手的最优策略,甲必定把枪口对准乙,结果一:乙死亡,接下来丙开枪,甲的存活率60%,丙的存活率100%;结果二:乙未死,乙开枪的目标仍然是甲,甲的存活率40%,丙的存活率仍然是100%。

(2)乙先开枪。和第一种情况几乎一样,属于甲乙之间的对决,丙的存活率仍然最高。

(3)丙先开枪。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博弈。策略一:丙按原策略向甲开枪。如果甲活着,还好办,甲乙混战丙继续活着;但是如果甲死了呢?那么乙会向丙开枪,乙的存活率100%,丙的存活率40%,乙成了存活率最高的那个人了。策略二:丙放空枪。随便开一枪,下一个开枪的是甲,他会向乙开枪,这样一来丙的存活率最高。

3.在什么情况下,甲的存活率最高、丙的存活率最低呢?

上面的例子隐含一个假定,那就是甲乙丙三人都清楚地了解对手打枪的命中率。但现实生活中,因为信息不对称,在枪手互相不知道对手命中率的信息的情况下,或者枪手甲伪装自己,让枪手乙和丙认为甲的枪法最差。

这时,甲被乙射、甲被丙射、甲被乙丙射及甲不被乙丙射的机率各为25%,按贝氏(Bayes)定理计算(过程忽略),甲的存活率为31%,乙的存活率为23%,丙的存活率为17%。

也就是说,在信息不对称或者强者伪装的情况下,命中率最高的枪手甲存活的几率最大,枪法最差的丙存活的可能性最小。


思考:

枪手博弈告诉我们(以下观点与书中基本不一致):

1.韬晦很必要。枪法最差的丙竟然能在第一轮枪战中幸存,让人难免发出“英雄创造历史,庸人繁衍子孙”的感叹。但如果枪手甲能够伪装自己,让乙和丙认为他的枪法最差:这时,幸存者是甲的概率就会大幅上升。所以,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能力很强且又懂得韬光养晦的人,往往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2.实力很关键。上面的第一个案例仅限于一轮枪战,如果有第二轮呢?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无法“斩草除根、一把定输赢”,而是要多轮碾压。第一轮后,如果在甲乙均被击中,则丙成为最终幸存者;只要甲乙在第一轮枪战中有一人存活,那最终胜出的很可能是甲和乙中的幸存者。这说明,能力差的人在竞争中耍弄手腕能赢一时,但往往不能最终成事;提升自己实力会在最后的对决中起到关键作用。

3.方向很重要。第二个案例中丙的装傻充楞,以及第三个案例中甲的深藏不露,其实恰恰说明:方向比方法、能力更为重要。知道要做什么,强于研究如何去做。比如这里,甲、丙要知道自己应该干啥,这一点就比他的能力更能够让他保命。

 

在一场博弈中能否获胜,很多情况下并不完全取决于参与者的实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各方实力对比所形成的制约关系。

在第一个案例里,乙和丙实际上就是一种联盟关系:他俩都想要干掉威胁最大的甲。那么来判断下,乙和丙,谁更有可能背叛,谁更可能忠诚?答案下期揭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博弈论》(四)之枪手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