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逻辑2

一个人如果有基本的逻辑思维,就会有刨根问底的好奇心,遇到事情不满足于表面的解释,而是不断地往下追溯,找到根本原因。

很多时候,事物之间的关系并非“非黑即白”的关系,而是存在着博弈和多样性。

真正的高手看上去都很傻,把正确的(大概率成功的)事情重复做。

第五层次:思维有闭环,思考有逻辑,且能在高层次形成逻辑闭环,并始终保持不断打碎自己的开放心态。

在这一层次的人的思维闭环永远开放,永远没有死环。他的思维是一圈圈螺旋式的,可以无限地往下延伸到深不可测的海底,也可以无限地向宇宙最深处延伸。你会觉得特别可怕,这才是真正的高手。

他大量吸收新知识,无论风吹雨打从不间断,不断地去学习别人的逻辑框架,然后不断地下沉,往外延伸。在吸纳海量的新知识之后,他不断迭代逻辑层次,不断复盘,不断进行结构调整。

面对一次次打击后又重新站起来,这种人的思维结构永远如同初生的婴儿一般,这使他拥有着澎湃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希望。

就算这种人现在的知识结构、知识量都不如你,你也绝对不能小看他。因为他的身体里潜伏着一头真龙,未来无可限量。

每个人都需要平衡。水平低的人,心气通常很高,用上帝视角俯视比他成功的人;水平高的人,心气反而很低,“已知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这就是平衡。

离事实越远,离阴谋论就越近。

本金(1+收益率)时间-欲望=财富自由

概率思维是你要心平气和地承认,就算你做对了所有事情,你成功的概率也不高,比如在今天的互联网行业,成功的概率可能只有约5%;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再思考应该用什么方式提高成功的概率。

在零和博弈中,你要一直保持清醒:你要的是全局的最优解,而不是局部的最优解。

这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被规律作用着,以一种叫作“系统”的方式存在着。

要素,是系统中你看得见的东西;关系,是系统中你看不见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我们要看到要素,看到要素之间的关系,更要看到这些关系背后的规律。

理解了关系和关系背后的规律,你不但能在复杂的系统中理解现在,甚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

所有的战略,都是站在未来看今天。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一旦在某个领域获得了成功,就几乎可以在任何一个领域都获得成功。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存在呢?这背后,其实是有商业逻辑的。

人生,就是一种商业模式。我们可以将其总结为一个公式:人生商业模式=能力×效率×杠杆。



想要拥有获得能力的能力,你要勤奋。你不仅要勤奋,还要可怕的勤奋。你不仅要可怕的勤奋,还要高效而可怕的勤奋。

当然,这一切是有前提的:

第一,你真的想要拥有获得能力的能力。

第二,确保所有的勤奋,都在你的身体和家庭的承受范围之内。

如何才能提高效率呢?怎么把1个小时用出3个小时的效果?这其实也有系统的方法论——选择、方法、工具。

什么是选择?

真正能够提高你效率的方法,不是从17分钟里省出17秒,而是用17分钟省出17个小时。也就是说,你要在这17分钟里做出一个决定——接下来要花费17小时做的事情,到底值不值得做?

在做选择时,你必须考虑:哪些事情是你实现人生目标必须做的?哪些事情是对你的人生目标帮助不大的?哪些事情是你即使失去现有的条件也一定要完成的?

选择,是提高效率的第一要义。

好的工具,能让你事半功倍。

总结而言,怎么才能提高做事情的效率?第一要义,是选择做那些对你来说最最重要的事情。然后,使用更高效的方法、更称手的工具。

人生,是一种商业模式。想要获得成功,就看你能拥有多少能力,达到多高效率,以及使用哪些杠杆。有的人,用它们换回了全世界,而有的人,却一无所获。

我想,一无所获的人,也许就是因为没有带着杠杆,不去寻找支点,就想搬动全世界。

最可怕的能力是获得能力的能力。

最可怕的效率是伸缩时间的效率。

最可怕的杠杆是撬动人心的杠杆。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是什么人?

是那些把工作当成了玩,永远不知疲倦、永远精力充沛的人。

那么,这个世界上,最可悲的又是什么人?

是那些白天在枯燥地工作,晚上在消耗地玩,日夜如此,任由生命在看似平衡的重复循环中消逝不见的人。


时间颗粒度,就是一个人管理时间的基本单位。

有人的时间颗粒度是半天,比如退休老人;有人的时间颗粒度是15分钟,比如王健林;有人的时间颗粒度是5分钟,比如比尔·盖茨。

在商业世界中,拥有受人尊敬的职业化素养——恪守时间,是一项非常基本的要求。而恪守时间的本质,就是理解并尊重别人的时间颗粒度。


正态分布和幂律分布是主宰商业世界的两个数学模型,它们的核心区别在于边际交付时间是否为零。只有边际交付时间为零,或者抽离出边际交付时间为零的部分,企业才有机会获得指数级增长。


那些能帮到你的人,不是你的人脉;只有那些你能帮到的人,才是你的人脉。

只有强大的内心,才会示弱。示弱,会邀请能量,邀请善意,邀请帮助。


人体内,有一套“奖励机制”。这套“奖励机制”是DNA(基因)为了繁衍,生命为了延续而创造的,宗教认为它是被“设计”的,而进化论认为它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出来的。

这套奖励机制是什么呢?就是你做了清单上的一些有利于生存、繁衍的事情,人体就会按量分泌出一些令你愉悦的化学物质,作为对你的奖励。但你要是不做呢?人体就会分泌出另一些物质,让你痛苦。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体是DNA的宿主。

聪明的人类发现,看一幅美丽的画、听一首美妙的歌,会使自己或心生愉悦,或潸然泪下,或心潮澎湃,虽然这对生存、繁衍没有任何帮助。

通过艺术品“黑”进奖励系统分泌的化学物质,量很小,也不值得修复。所以,几千年来,人类就利用这个漏洞和DNA的容忍,来取悦自己,在艰难的生活中,找些乐趣。


关于幽默,学术界主流的理论大概有三种:优越感理论、错愕感理论和释放感理论。

不管你要给人制造的是“优越感”“错愕感”还是“释放感”,都需要一种稀缺的能力,甚至是天赋,那就是智慧。只有当你的智慧多到溢出时,才有幽默感。幽默,是溢出的智慧。

边界感的本质,是对所有权的认知。你要知道,什么是你的,什么是他的。你在你的范围内做事,他也在他的范围内做事,如果要跨越边界,就需要先征求对方的同意。

别人的时间的所有权属于谁?属于他自己,你并没有权利占用。你一旦要占用别人的时间,就需要经过对方的同意。强行占用,就属于越界。

和别人沟通交流的时候也是如此。表达的权利是你的,接受的权利是对方的。你说的观点,对方可以不信,可以不同意,也可以不接受,但是你有表达的权利。对方不能因为他觉得你说得不对,就不让你开口。同样,你也不能因为对方不同意你的观点,就想尽办法强迫对方必须接受。这就是边界感。



快乐源泉:内啡肽、血清素

那么,什么化学物质才和快乐相关呢?内啡肽。

我们的大脑里会分泌一些内源的、类似吗啡的物质,也就是内啡肽。它能刺激我们的大脑,让我们觉得很开心。

内啡肽很有特点,它和多巴胺不同,不需要有很强的动机。比如日常吃辣就可以刺激大脑产生内啡肽,只不过这种刺激性相对较弱。跑步也能让大脑产生内啡肽,但得持续跑很长时间。在跑步的过程中你能感觉到,大脑在运动时能得到比较温和的刺激,其作用物就是使我们开心的内啡肽。

能使我们快乐的还有另一种化学物质——血清素。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血清素,但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物质。最好的控制抑郁症的药,就是刺激血清素释放的,或者说是增强血清素功能的。比如吃糖

仇子龙老师说,获得快乐有三种方法。一种是通过目的性很强的多巴胺,去找事情做,比如完成艰难的工作;一种是通过长时间持续锻炼去刺激分泌内啡肽;还有一种是刺激分泌能让大脑觉得单纯快乐的血清素。


普遍法则:我无法说服你,无法改变你,无法教化你,但是,你可以保留你的想法,我也可以保留我的观点,因为一定有我们彼此都认同的东西。比如尊重生命——尊重生命的珍贵和伟大,不轻易杀人。比如契约精神——彼此承诺过的事情,要尽可能做到,不能撒谎和欺骗。这些普遍的价值观,超越了族群的冲突,使人们形成更大范围的信任。

战争的本质,是对能量的控制。


勤劳致富。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勤劳真的能致富吗?不一定。

除了劳动和生产率,财富还取决于效用,即这就是财富的本质。

你想要拥有更多的财富,就要使自己在整个交易链条上变得更加稀缺。

比如,对于个人来说,你要思考的问题应该是:

——我是否拥有非常稀缺的能力?

——我是否在公司最稀缺的部门?

——我是否在部门最稀缺的岗位?

——我是否拥有最稀缺的资源?

——我现在拥有的稀缺性,未来还能继续稀缺吗?


信任,是一种能力。被信任,是一种更重要的能力。有信用的人,有话事权。从本质上看,我觉得人的一生,是赢得信任的一生,是勇敢地用责任换取信任的一生。


公平——用“同一把”尺子丈量万物;

公正——选“哪一把”尺子来丈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底层逻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