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型父母:长大后还事事被父母管着?认清本质才能拥有自由

大家好,我是苔花花。今天和大家聊聊如何与控制型父母相处。

我们先一起看看爸妈为啥那么爱控制我们,我们又该如何卸掉“不听话”的心理包袱,努力成为独立的自己。

接下来的几天,我还会和大家分享更具体的应对方法,陪大家一起摆脱“棋子”身份,逃离爸妈“控制”,过上自己的生活。

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有一种吃饭叫“你妈喊你回家吃饭”;有一种不适合叫“你妈觉得你和他不适合”。

网友戏称:同一个世界,同一款妈妈。

说起爸妈们的控制欲,很多小伙伴儿都苦不堪言。

不听好像辜负了他们的爱,有时还会惹得他们泪水涟涟;听话他们爽了,我们自己却有苦难言。

父母为什么那么爱控制我们,我们又该怎么去和控制型的父母相处呢?美国团体心理学与团体心理治疗学会主席尼娜•布朗的《自私的父母》就将给出答案。

01/控制型父母的本质是自恋

说起父母的控制,看过《小欢喜》的人都能想起英子和妈妈宋倩之间的关系。

离婚的后的宋倩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英子身上,事无巨细的管理和安排着英子的学习和生活。不仅全力为英子打造“完美”学习环境,还限制英子吃火锅、麻辣烫和各种零食,甚至为了监督女儿学习,把女儿房间的墙拆掉,装上了便于察看的玻璃。

宋倩的爱不仅没为英子带来快乐,反而让英子在报考时都不愿意报离家近的学校,甚至想用跳河来逃离妈妈。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穿着、交友、饮食、恋爱、喜好、工作,明明是自己的生活,却自己说了都不算,甚至已经成为成年人的你,还被爸妈规定了回家的门禁时间。

其实,这种控制型父母的本质是自恋,他们的思维里都有着同一个思路。

武志红告诉我们:你必须听话是因为父母存在自恋幻觉。

有的人会说,我的爸爸妈妈过着普通的人生,对人谦和有礼,怎么会自恋呢?

自恋在我们的心里是一种自我崇拜,是觉得自己什么都好的心理。其实,这只是自恋的一部分。

就像一个硬币有两面一样,自恋也存在着另一面,也就是自卑。很多自恋者虽然在人前表现得好像觉得自己很棒,但是在内心里都被隐藏起来的羞耻感。

对于他们来说受到别人的认可特别重要。所以,在与人相处时,他们常会忙碌于怎样表现才能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反而忽略了对方的感受。

就好像我们的父母忙着爱我们,忙着为我们付出所有,忙着成为一个完美的爸妈,却唯独忽略了我们的感受,忘了去想想我们是不是需要这种事无巨细的爱和关注,就仿佛我们只是让他们感觉良好的工具。

有的父母还会因为自己没能按自己的理想生活,而希望子女用他们的生活来弥补。

比如,有的人觉得自己有天赋去做一名律师,妈妈却要求他必须成为一名公务员;有的人从小不爱学习,在吃了生活的苦后,在学习这部分对孩子的要求格外的高。

这就像网上那个出名的段子:自己不会飞,下个蛋让孩子飞。

他们把自己的愿望和对孩子的期望相连,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延伸,希望他们可以帮助自己完成没能实现的梦想。

这些父母都有同一个逻辑:我对你这么好,你必须听我的,否则你就不是好孩子。

他们的自恋也表现在觉得自己为孩子付出很多。有的是时间和金钱的付出,有的是关爱的付出。有的爸妈虽然在别人眼里并没为孩子付出太多,但依然觉得自己是伟大的付出者,因为在他们看来,给予生命就是最大的付出。

伴随着他们的付出,他们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了限定,对做不到的孩子进行指责。

这些指责不管孩子是反抗还是顺从都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如果我们反抗,爸妈就会觉得万般委屈,我们看着他们的委屈不是更加愤怒就是更加自责。

如果我们顺从,我们就又多了一次强颜欢笑,不满的情绪累积下来,直至某一天爆发。

控制型父母的孩子心里都有一个父母表情委屈、泪眼朦胧的样子。

02/怨气是衡量自恋幻觉的标准

面对父母的控制,我们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反抗,一种是顺从。其实有时,并不只有父母是控制型的,我们自己也是控制型的。

有的小伙伴儿会觉得,明明是爸妈在管束和要求我们,我们一直都是听话的那一个,为什么还说我们是在控制父母呢?

这个小伙伴儿的发言很好。控制型子女,常常都是听话的那一部分好孩子。

我们是怎么成为控制型子女的呢?

直接对我们提出各种要求和反对意见的父母对我们的控制是主动型控制,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被判断出来的。而顺从的孩子,对父母形成的控制通常是被动型控制。

大多是因为自己顺从了父母的话,放弃了个人想法,因而在心里暗自觉得父母要对我们负责,否则就是父母不对。

编辑

搜图

举个例子:

当我们选择工作时,如果我们因为听从父母的建议选择了一个稳定工作,而放弃自己原本喜欢的工作。在以后当我们在晋职遇见障碍,或者因工资不高而感觉到生活拮据时,我们就很容易在心里迁怒于父母,觉得父母有义务在生活上支助我们。这种在潜移默化中流出出来的态度,就会对父母形成压力,造成一种被动的控制。

不管是对于父母还是我们自己,判断是不是成为了控制者,都有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看看自己有没有怨气冲天。

父母因为我们不听话而产生怨气,我们因为听从了父母的话而产生了怨气。这些怨气就都可能转化为控制。

当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父母是一个控制者,我们就可以调整自己的内心,告诉自己我们有为自己人生做出选择并承担责任的权利,不必去过分内疚。因为父母的伤心失望都是来自于他们自己,而和你无关。

当我们意识到我们自己成为了控制者,我们也可以更好的调整自己,勇敢的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而不是将责任推给父母。

03/你永远有一个选择范围

在《自私的父母》这本书里,写了这样一个咨询案例:

一个大学毕业的女孩,很想留在上学的城市发展。可父母却希望她回到老家去工作。她很清楚她的父母是控制型父母,不仅两人坚持做她的思想工作,还让七大姑八大姨轮番上阵给她施加压力。重压下,她已经开始倾向于回家工作了。

其实,不管是留在上学的城市,还是听父母的话回老家去,这都是那个女孩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她父母或者亲朋好友的选择。

能够为这个选择承担责任的也只有她自己,而不是她的父母和亲朋好友。

也许我们没有面对父母带来的这种压力,但却面对父母在我们选择伴侣上施加的压力,或者在日常的小事中,要穿什么吃什么做什么的要求。

在面对这样的父母时,我们要知道,我们永远有一个选择范围。

只不过如果我们按自己的心意选择了,就要承受父母带来的指责和压力,和因为让父母难过带来的自责。服从了父母,其实是我们在下意识逃避因为拒绝父母而必须要承担的后果。

前两天,章子怡和汪峰为小儿子庆生的新闻火遍全网。现在看来,不管外界怎么评说,章子怡和汪峰的家庭生活是幸福的。不仅两个人总会不定期撒出狗粮,章子怡和小苹果的相处也让人们给这对母女打出满分。

其实,章子怡在选择和汪峰在一起时也经历了来自父母压力的两难选择。

也许是因为汪峰前几段婚姻都不顺利,也许是因为章子怡的名气要远远大于汪峰,也许因为他们看起来就像两个世界的人。章子怡的父母对于她的选择非常反对,甚至不许在家里提汪峰的名字。

但是章子怡觉得自己已经是个成年人,想为自己而活,勇敢的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只要你能勇敢的承担责任,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人能替你做出选择,所有的选择都会是来自于你自己。

04/一个测验

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个来自于《自私的父母》这本书中,关于我们内心是否受到控制型父母持续影响的心理测试。

编辑

搜图

按表下方的标准将分值加起来,得出最后分值。得分越高,说明我们受到的负面影响越大。

希望这个测验,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也让我们能更加清晰自己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控制型的父母和自己。

明天,让我们一起看看在与控制型父母相处中,我们的内心会受到哪些伤害,我们又该怎样来帮助自己。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对父母做出的最大妥协,通过倾述治愈自己的伤。

我是苔花花,陪你摘下身上的刺,轻轻拥抱爱的人。我们明天再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控制型父母:长大后还事事被父母管着?认清本质才能拥有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