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力+古诗词,快乐爱上“背诵并默写全文”

古色古韵的《中国诗词大会》,总是会涌现许多别人家的孩子。

比如内外兼修的才女武亦姝,北大才子彭敏,最让人钦佩的就是第5季中,不到6岁的小选手王恒屹——不仅认识3000多个汉字,还能背诵近600首古诗词。

王恒屹呈现出一种远超过年龄的镇定大方。主持人用“姓氏飞花令”的游戏来考验他——场上的观众说出自己的姓氏,然后由他对出一句带有这个姓氏的古诗词。

蒙曼老师的“蒙”立刻对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外国人大卫的姓氏“大”对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姓氏“李”对出的“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姓氏“周”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样自发热爱学习,不用操心的“同款小神童”谁不想要?

提起古诗词,大家多少都会心有余悸吧,谁的青春还没有过“背诵全篇”、“默写全文”的痛苦经历?

年复一年,时光飞逝,曾经“背诵困难户”的80后乃至90后,也已经开启了陪读陪背的历程,数不清的日夜里,看着孩子们的疲惫和无奈感同身受,难道除了重复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的“老路线”,真的没有别的办法吗?

其实真的有。

就是老生常谈的,寓教于乐,先理解再记忆,从自发感受到主动接受。

这套《写给儿童的古诗游戏书》,一共四本,精选了一百首适合3-8岁儿童诵读的古诗,每一首诗都配有一幅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手绘插画,左侧是诗歌原文,配上汉语拼音和部分注解,右侧则是一个专注力互动小游戏。

每一首诗所配的插画都是由专业的插画师手绘而成,笔触质朴,配色明亮,与诗歌完美融合。而书中的专注力游戏设计不仅和诗歌本身紧密相关,还能锻炼孩子的专注力、空间想象力和立体思维。并且,这些游戏的种类也十分丰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游戏,非常适合父母和孩子共读,在一个个有趣的游戏中爱上一首首优美的古诗。

(一)用“游戏+诗词”来提高专注力

专注力,又称为“注意力”,是指我们的视觉、听觉或者其他心理活动集中于某一种特定事物和活动的能力。

专心玩游戏忘乎所有,这是我们本能产生的“无意注意”,沉浸在书本的世界中,陷入一种心流式体验,这属于我们刻意培养的“有意注意”。能不能很好地调节后者,对儿童的学习和自我控制至关重要。

学习本就是一种反人性反惰性的操作,成年人都会倦怠,何况心智不成熟玩性大的孩子?

我们要做的不是强硬纠正,而是顺应引导。

这套书中的游戏种类十分丰富,真可谓是极尽巧思,努力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在玩中成长,包括汉字、数字、色彩认知、图形连线、迷宫、找不同……

例如,在这首贾岛的《寻隐者不遇》,通过走出迷宫的益智类游戏,既可以锻炼空间感和方位感,又能理解这首诗的大致背景。

《渡汉江》中,还需要孩子学会什么是奇数偶数,才能把图中所有的偶数依次相连,从而找出诗人渡过汉江的路线。

孩子们在诗词游戏中感受到的快乐,对今后的学习乃至人生都大有裨益。他们会体会到艺术游戏蕴含的无限魅力,并学会如何为孩子创造艺术游戏的空间和氛围,成为孩子最棒的游戏伙伴。

当他们能发自内心意识到,自己认真努力学习的是自己喜欢的东西,才能真正学会自律和自控,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二)我们为什么要从小开启“声律启蒙”——拒绝“美盲”“空心病”

每一代家长总是习惯性从小教孩子背诗,但也许很多人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要做这种约定俗成的学习?

因为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如愿以偿成为光彩照人的小神童,读诗背诗,是多少学生当年内心纠结痛苦的坎,也是多少人不屑的东西。

而且,作为一个单纯的爱好,没有实用价值,也几乎不具备变现的效力。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刚需,或者这种语感的早期培养,对孩子的识文写字,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记忆力都有所帮助。

但功用远不止于此。

1.积累文化底蕴

只要是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的人,就一定能够读出诗词中所蕴含的真诚的、充满感动之力的生命。

看看小恒屹的沉稳气质,不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最好诠释吗?

2.多一种在平凡中安慰自己的选择

《诗词大会》的选手中,除了后生可畏的天才少年少女们,大家应该都会记得一个外卖小哥——雷海为吧。

雷海为展现的就是在平淡生活中,慢慢缓缓坚持自己无用爱好的人。

1981年出生的雷海为,2008年开始在杭州工作。务工14年,在等待外卖的间歇,掏出随身携带的一本《唐诗三百首》开始去背,他说,如果能在这个时间背会一首诗,他就觉得极好了。

他首先接受了自己平凡的出生,坦然地面对着社会带来的磨砺与苦难,本身从事的体力工作又很繁忙辛苦,谋生的同时用最接地气的方法去忠于内心做一个“文艺青年”——去图书馆参加“音乐会”,去参加汉服西湖游活动,记录在自己的朋友圈。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决赛上,比起来自两届亚军的天之骄子北大才子彭敏,他更淡定,更沉着,更朴实,更安静,就像扫地僧,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他也做到了父亲取名时对他的期望,“他希望我能成为一个有文化涵养的人吧,将山川湖海藏于心中。”

十几年前开始坚持一个无用爱好时,他不会想得到自己会因此有机会站到央视的舞台,展示自己“千淘万漉,黄沙吹尽”发光的一面,赢得冠军;他的生活会不会因此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我无从而知,但是我坚信,因为这种坚持心之所向,心底由衷的热爱去经营的事,至少会拯救自己,摆脱平庸琐碎的一切。

这是趋于去忠于内心,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的人生逻辑带来的奇迹。

作为家长,我们不只是为了功利地把孩子培养成材,更应该让他们具备能抗击压力风险,承受挫折,不管困境或平庸,宠辱不惊,都有能让自己幸福快乐,有所依托的能力。

跟具有精确结构的西方语言相比,中国古汉语讲究神似、朦胧,想象空间大,从小学习中国古诗,是古典韵味传承的窍诀。

对庸庸碌碌,因现实势利劳心劳力,不知体味身边的美好的成年人,古典文化是另一个美好的存在,而诗词特有的声律是打开大门的钥匙,读着读着心烦意乱消失,豁然开朗。

作为家长,不去强迫,而是巧借游戏力培养兴趣,为的就是给孩子多一种选择,多打开万千世界的一面。

累了,倦了,还能抬头看看窗外,想起小时候背过的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慰藉自己,不好吗?

3.从小树立综合意识

每首古诗插画风格稚朴明亮,适应儿童心理。专注力游戏设计源自古诗的含蓄意象,切入巧妙,种类丰富,用古诗喂养专注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互补中西方教育特色。

游戏+学习,文科+理科,是可以兼顾的,不要有偏见和先入为主的排斥心理,早早就有培养“博雅”综合素质的意识。从小就可以全面发展。

吴冠中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

现在很多人穷,穷的不是物质,也不是文化,而是审美。

没有恰当的审美,生活剥露出最务实最粗俗的一面,越来越追求实用化的背后,生活越来越无趣、越来越枯萎。

就连很多本该对世界充满期待的孩子,小小年纪,缺少对未来的期待,成了“空心人”。

让孩子们学诗,是让他们对天地草木鸟兽、对人生的聚散离合都有关怀的爱心。

孩子们的情感、美感、心性、知性,被精选的文字所浸润、滋养,进而体会世界的广阔、人生的丰富,给孩子们开启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所以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正确引导,学习诗歌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和孩子共同享受心灵熏陶的美好亲子时光。

看看《中国诗词大会》里的孩子,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感受到美。

北岛也说,“让孩子天生的直觉和悟性,开启诗歌之门,越年轻越好。”

别小看孩子们的悟性与思想,教会他们时刻都能从身边领略美,是一生受益无穷的财富,一定要让他活的有爱有情怀。诗和远方也许遥不可及,是属于别人的;也有可能就在街角的新华书店。

所以除了能为孩子提供的各种刚需和硬件之外,不妨付出些许精力,在诗词上面,也许这就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平凡重复人生中的“小而美”和“小确幸。


作者:小冒,热爱阅读,平均年读110+本书。

用刻意练习写出多平台10w+的野生写作者。立志通过写作改变人生,坚持工作、娱乐、阅读、写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误。愿意写深度思考剧评的娱乐生活杂博。

你可能感兴趣的:(游戏力+古诗词,快乐爱上“背诵并默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