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孩子发展重点

最好的教育是懂得孩子每一个阶段的发展特点,以提供最好的支持。


在1-2岁期间,孩子发展的主要三个方面是


走路 (行动,非抱抱)

探索 (世界,非书籍)

语言 (母语,非二外)


先说说走路吧,


这个阶段特别有意思,孩子走的像不倒翁,你担心他东倒西歪的,怕他摔倒,可是人家就是能越过坑坑洼洼不平的路,左一下,右一下,就是不倒,即使偶尔摔倒了,也会爬起来。没毛病,除非疼的不行了,嚎上两嗓子。可是担心害怕,嫌累的是父母,总想把他抱在怀里,或牵着走,省事。


父母该怎么做呢?


哪里不平走哪里,父母要跟住保护好,让他尽情探索,不要为了自己舒服不累,让他有限的体验,这样孩子的学习能力就受阻了。这个阶段,孩子正在体验新技能,行走到新的地方,培养自己的独立,享受成就。对于任何人学会新的能力,都会很开心,成年人也是一样。


蒙台梭利认为,一个一岁半的孩子可以走好几里路不会累,但小孩儿在走路时,不像成人那样在心里有一个目标。幼儿学习走路是为了发展自己的能力,建立起自己的存在,他慢慢的走,既没有节奏也没有目标,但四周的景物都吸引着他,鼓舞着他继续向前,如果成人想帮助孩子,他必须放弃自己的步伐与目标,引自《蒙台梭利》第33页。


这是腿的关键期,孩子用腿来感知这个世界,他要到什么地方去,什么样的地形,这是用腿的感知,只有孩子体验过才会知道。


家长必须要了解的三件事,


第一无论有多么累,都不要在宝宝正在探索的时候把TA抱起来,尤其在他强烈要求走路的时候硬抱,或者因为他的哭闹去打他的屁股。


第二如果成人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就跟在孩子后面保证安全,这才叫帮助孩子成长。


第三最不可取的就是买带声响的鞋子给孩子穿上,因为不仅会影响他的听力,而且还会使孩子心烦意乱,不爱走路,要求爸爸妈妈抱。


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在吃饱喝足并获得足够的爱之后,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让自己获得发展。所以如果能获得发展,孩子心情就特别的好,身体就会很健康,但是如果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或得不到发展,孩子就会大发雷霆,脾气暴躁,甚至麻木不仁。如果还有愤怒的话,说明他还有力量去争取发展,但是如果视而不见,麻木不仁,看着很乖,意味着孩子已经放弃了发展,未来连情绪都没有了。所以孩子要按照自己内在的规律去发展自己,家长要给孩子创造学习的条件,让他内心健康,愿意发展自己,不干涉孩子。

再说说关于探索,锻炼大脑,发展心智模式

1~2岁孩子探索的兴趣从哪里开始?还是从探索物质开始探索环境,他们对身边的事物比对人更加感兴趣,所以孩子也在从周围的环境的探索中发展了自己,9个月以后他们开始探索事物是否能够旋转那滚动啊,把整齐的物品弄乱了,使物品发出声响,一岁半到两岁这个阶段,他们就开始探索物品之间的关系,比如说哪一些可以摞在一起,哪一些可以装在里面,哪一些可以排成一行,这些都是关于物体的空间关系,质量,因果这些特质,所以当孩子全身都在探索这些物质的时候,他们的大脑收集了有关事物的信息,他们的感觉器官被高度的统合起来,所以大脑开始非常恰当的工作,肢体与大脑产生了非常和谐的配合,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的感官会受到丰富的刺激,在感官被刺激以后,大脑的树突就开始连接,成为带有环境特征的样子,发展心理学中管这种模式叫做心智模式。

环境越丰富,孩子的大脑越丰富

所以当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每个人内在的神经元模式就不同,所以环境元素丰富,心智结构就丰富,环境元素单一,心智结构就单一,两个心智结构不一样的人在一起就没有办法沟通,所以创造丰富的环境给孩子探索。

最后但很重要的,就是语言,

孩子探索世界的同时也在发展语言,所以0~2岁的孩子,暴露在语言的环境之下,所以他的语言和情感相融,从生活情景中学到的。这个时候不要把孩子的兴趣过早的引到阅读书籍。因为读的书上面有图画,这些只给孩子一个二维的空间,平面,可视不可触摸的,这是二手信息,二手原料。

孩子缺少现实生活的支持,所以在造成表述的时候,他们的内容就会太少了。阅读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特点和心智模式分配,比例应该有所不同。

两岁以前孩子需要习得母语,是从母亲子宫里面就听到的。母语帮助孩子来形成自己的精神内涵,那母语也是用来表达自己与周围的人沟通,所以不要把孩子暴露在太多语言环境之下,这样会造成混乱。

你可能感兴趣的:(1-2岁孩子发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