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是中国式教育的痛点

图片发自App

为何在中国式教育的背景下,家长越来越感到焦虑?如何让学区房不再被神圣化,真正回归教育本质?在孩子教育过程中,家长、老师、社会应当分别扮演怎样的角色?

今年暑假,伴随著名演员海清领衔主演的《小欢喜》热播,教育话题再次掀起全民大讨论。如果说《小欢喜》是当下绝大多数中国家庭教育现状的真实写照,那么电视剧火爆热度的背后,其实是每一个家庭对于中国式教育的思考。

易中天教授说过一句话:中国的教育和中国的足球一样,没什么希望!我不赞同现在一些学者和教授的观点,教育总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一直以来的中国式教育,同样也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现在的学者和教授,不也是通过中国式教育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吗?普通人也只能遵循这条唯一道路,通过中国式教育考取理想中的大学,实现自己或者父母的理想。

我不是教育专家,也不是什么学者,只是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普通人。以下是我个人对于中国式教育的看法和理解:

第一,“填鸭式教育”,所谓“填鸭式教育”就是指教育工作者,使用题海战术,不断的让学生做各种习题,各种死记硬背,用于应付各种考试,以升学率作为标准的教学模式。

第二,中国式高考,一张试卷决定考生的成败和命运。什么水平的分数线,决定了你能上什么大学,最终从事什么职业,将来拥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毋庸置疑,这就是现实。

我想,以上两点原因应该是为什么如今的家长对孩子教育感到焦虑的缘由吧。

为了解决这一痛点,各位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1、尊重教育的基本规律, 顺势而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应该起到主心骨的作用,必要时主动引导、帮助孩子成长,扶着他一路走正

2、孩子长大了之后要尊重孩子,让他多发挥自己的天性和兴趣。

3、要接受绝大多数孩子都是平凡的

图片发自App

如何应对“中国式教育的焦虑”

应对“中国式教育的焦虑,家长们应当扮演这样的角色:

1、明确了解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接受教育,考大学是一个好途径,但对于少部分孩子而言,却并不是唯一的出路。要结合自己孩子的天性与兴趣去引导、帮助孩子成长。

2、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和优势,引导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能力,这远远要比教什么东西重要得多,因为知识可能会过时,但是学习能力不会。

应对“中国式教育的焦虑,老师们应当扮演这样的角色:

1、不能对所有孩子进行无差别的,超前的教育。超前教育所带给孩子的压力,往往会适得其反,对孩子的智力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2、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不能硬性地按照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评价要求每个学生

3、注重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关爱,培养适应社会进步的具有主体人格的人,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新时期师德要求。

应对“中国式教育的焦虑,社会应当扮演这样的角色:

1、尊重教育的基本规律 顺势而为。在有助于孩子成长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一个利于孩子快乐学习、成长的环境。

2、完善《教育制度体系》的法律法规,创新教育教学体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家长、老师的后顾之忧。

你可能感兴趣的:(焦虑,是中国式教育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