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神分裂症》

一、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1、在药物治疗上来说,现在抗精神病药已经有非常多种,主要包括第一代和第二代新型抗精神病药;在临床中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由于疗效好、副作用小、安全性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普及和广泛使用;


2、在心理治疗上,精神分裂症患者也需要非常多的心理支持,还有认知技术和行为技术来改善患者认知,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恢复;


3、在物理治疗手段,有非常多成熟的物理治疗技术来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经典的包括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即MECT;还包括经颅磁刺激治疗以及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等,都是非常成熟的物理治疗手段;经过系统化全病程综合治疗,精神分裂症可以获得比较良好的预后。

三个治疗方法中最重要的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分为三个阶层:急性治疗期为4-6周,此时期主要是控制症状,防止损伤进一步发展;巩固治疗期至少6个月,目的主要是防止疾病复燃,进一步改善症状,恢复社会功能;维持治疗期至少是5年或者更长,且有部分患者可能要终生治疗,此时期治疗主要是为了防止复发,进一步改善社会功能。

1.要经常向患者解释维持治疗的必要性,培养其按时按量服药的自觉性。


2.定期带病人门诊随访,不要长期代诊配药,以便医生及时监测病情的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适时采取对应措施。


3.精神分裂症治疗时间的长短还与患者生活的环境有关。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对病人多加关心、支持,帮助病人调节心理平衡,应付各种不良刺激。要让患者注意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患者逐步恢复职业和社交功能。对患者出现的过错,要理解、容忍,避免过分的批评、自责、抱怨。也不要过分介入患者的个人生活,以免损害患者处事的决断能力。


4.可参加一些疾病普及讲座,了解病情反复和复发的先兆表现,以便及时干预。


5.对服药不合作的病人可采用长效针剂注射,或改换用法简便、病人容易接受的药物来维持。

二、精神分裂症的原因

1、遗传因素

精神分裂症具有遗传性,家族中有精神病遗传史的人的患病率较高。研究显示,父母同患精神分裂症,其子女患精神分裂症的危险性为40%左右,父母其中一人患精神分裂症,其子女的患病率为7%-17%。

2、心理社会因素

生活中受到突发性或刺激性事件如父母离异、亲人死亡、升学未成、经济压力等社会生活事件诱发精神分裂症者较为常见,而且心理社会因素对于病程的延续及预后也有重要的影响。


3、病前性格特征

若性格偏异或性格不健全,心理承受能力低于正常人,尤其是患有分裂型人格障碍,那么在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时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刺激,增加发病的危险性。

4、生物化学因素

①神经生化研究显示,患者存在有多种神经递质功能异常,主要涉及多巴胺、5-羟色胺、谷氨酸。

②神经解剖和神经影像学研究显示,患者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存在脑组织萎缩,脑室扩大和沟回增宽。

③母孕期病毒感染,围产期并发症,幼年的不良应激和躯体疾病,与神经系统发育缺陷有关,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有一定影响。

5、环境因素

研究认为,生活在贫困阶层的人群生活条件很差,接受治疗不及时,再加上易与家人发生冲突,引起反复住院,最终造成疾病迁延不愈,从而增加了患精神分裂的病率。

三、案例督导

1.你怎么看他的这三次治疗?

2.父母关系如何?家庭氛围如何?

3.有没有创伤事件?被别人骂成蠢猪?22岁发病。

4.与痛苦共存的能力。勇于面对问题,加以解决。不要想着一定要消灭症状,徒劳无功。

5.放在关系的脉络中去看。

6.关于目标的多层次统一原则。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