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逼自己一次,你才能站在食物链顶端

我有一个尽量坚持的原则:做一件事j就尽最大努力做到第一,哪怕付出很多,依然无法实现。

做到第一这种愿望,多数情况下,多数人并没有觉着重要,差不多就行。

我之所以这么做,和我自身的经历有关。

我小时候体弱多病,很晚才上小学。正因为这个原因,我在班级属于傻大个,不过非常听老师的话,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下课认真写作业。

小学每个期末都是第一,三好学生证拿到手软。那时候就尝到了第一的甜头,老师喜欢、同学喜欢,整个人被围绕在光环下。老师会推荐我到市里去学习、去演讲,捞到了很多好处,整个人也自信很多。当时的心里就是没有啥自己干不成的事。

争夺第一的心态,一直持续到初中。因为自己叛逆,到初中就没有好好学习,失去了第一这把交椅。此后的人生就感觉灰突突的,没有开过挂,一直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

工作后,发现第一这个事,变得越来越重要。刚参加工作那会,有一个去国外出差的机会,但名额有限。老板定了一项规则,谁能抗大活,谁业绩最好,谁才能出差。当时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一心想出国看看,就开始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把关键的项目和业务全都拦在手里。

身边人都劝我,干嘛那么拼命,出差机会很多,这次不行就下次,你别把自己身体累垮了。

我知道他们是好心,毕竟我工作经验短,和身边一些工作10几年老员工比,几乎没有任何优势。

这么玩命的干活,只不过是给他人做嫁衣。

我也只是笑笑,虚心接受大家的建议,但行动上并没有放缓,依然逼自己前进。

最终结果,并没有如我所愿,老板还是派了资深的老员工出差。但我好像找回了小学时候的我,那个自信满满,集各种宠爱于一身的我。

此后凡事,我能够做到第一的,我就尽全力去做,成了一个有创业心态的打工者,成了别人眼里的“异类”。

前几天,一个同事和我说,他想离职,但是还没有下定决心。

他现在的工资不够花,上有老下有小,还要还房贷,年龄也35多了。

人到中年,在公司发展又不顺,想努力又努力不起来,想回老家发展,又下不了决心。

他有一个老乡在大连老家花了2年时间,考了注册会计师,拿到了一个offer,年薪20万。在老家真的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了。

他也想这么干,可是一想考注会要扒掉一层皮(背4本大厚书),就又退缩了。

我没有劝他要拼一把,我知道不管我怎么说,他都还会在旋涡里出不来,他不忍心逼自己一把。

心理学上有一个马太效应,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富者越富,穷者越穷。

这个世界很多事情都遵守这个法则。富豪把钱放银行,都比普通人一年甚至几年赚的多。

那普通人怎么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起码变得好过一点呢。就是在某个方面做到第一,逼自己一次,进入马太效应的前半部分。

这想想就很难,意味着这要失去很多很多。比如,睡觉时间、看电影时间、娱乐时间、锻炼身体的时间,甚至一些看不见的机会。

这是一种艰难的选择。做到第一,要比第二付出的努力何止100倍、1000倍。你看那些拿冠军的运动员: 2015年孙杨发了条微博,他在微博里算了一下自己的累计训练量。他从7岁开始,累计游了47550000米,地球周长约为4万公里,算起来孙杨绕了地球一圈儿多。

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旦跻身到上层,金钱、资源、流量都会像你倾斜。只要你微微那么努力一点,就可以保持住,而且会给你带来巨大的信心。

做一次第一,哪怕在一件小事上,都会给你带来无穷的信心。现在努力回想一下,自己过去做过的第一,那种感觉是不是很爽,一种发自心底的爽。这种爽会给你无穷的力量,让你有信心做任何事。

人有时候做不成事,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是在做的开始就怀疑自己,一直在自我否定,从没有相信过自己,也就从没有真正的努力过。

做第一很难,逼自己更难。这种难是无中生有,从零到一,也可能得不到世人认可。

但我想这种难,这种痛苦好过于,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

人生那么短,又那么长,无论如何,至少逼自己一次,拿一次第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至少逼自己一次,你才能站在食物链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