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吐不快

我记得我刚看到今年高考作文题的时候就跟朋友说:我要是今年高考,大约的确是要凉透的。作为当年多少出品过几篇范文的人,我自问我的技法和思维都是比较强的,但是,问题来了,今年那封注定不会寄出的信不要求思维——就吹咱们大中国怎样怎样好,我们作为青年要怎样怎样担负历史使命,继往开来,让中国更好,800字,收工,足矣。作为全国一卷,真的,太大,太窄。好的命题,要么能以小见大,自然分出个见识高低;要么就高屋建瓴,指一条大江给学生,任他们自去取那一瓢水,亦能分出个上下。如果作文都是像全国一这样明确地引导向一个空洞而狭窄的话题,那最后比的就不是思维水平而纯是谁更能写出花团锦簇的官样文章了。我只想问出题组:文以载道,若道都能限定死,那要文章还有何用?

都是18岁上下,18年和35年的青年思想上未见得谁就比谁高明,然而范文一篇两篇三篇五篇地看过,俱是一番说教的语气,或者说是在倚老卖老。真要说中国一以贯之的精神,那是很大的一个话题,800字大概是蜻蜓点水,粗略画个轮廓出来——这里边还不能掺抒情,不然百八十字又没了。那么,就事论事,说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所有人都知道。或许35年的考生知道得不像18年考生这样详尽,但在整个中国这么多年的历史的角度看,这些算什么?就算是在现代史的范畴看,这些也都不算是一等一的大事。想知道的,一早就像父辈问清了来龙去脉;不想知道的,你以为素昧平生的无名小卒寄的一封信能有多大用?若说由此生发出什么念头,那也都是本就有了的念头被拉出来曝光而已。

我想或许很多命题组没想明白一件事:我们要考的是语文,是人生态度、思维方式、文字理解和应用,不是考政治,考谁又红又专。真若是写这些作文,抛开导语的限制,全国一的作文我觉得正是应该好生与35年的学生谈谈风月。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我想讲讲18年的我欣赏什么,18年的我们欣赏什么,想讲讲社会的发展中已经有许多人从人退化成了行尸走肉。我迫切地想知道35年时年轻人喜欢什么,极大发展的社会和科技有没有使人的异化更广更深,人,到底还剩几个(某阅读题梗《人,又少了一个》)。我想知道没有经历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没有在九寨沟被地震破坏后跌足长叹自己还未去过的他们还有没有人在多年后的深夜仍辗转反侧。我不会去讲国家发展,我也不会讲青年责任,因为我既不是官员,也不是他们的思想教育老师——我不在其位,所以我不谋其政。

同样的,北京卷我也不想写在祖国的发展中成长——关我甚事?我能看到各种奇奇怪怪的书了——这是祖国的发展;我能随便大口吃肉,早上的豆腐脑能吃一碗倒一碗了——这是祖国的发展;我能出国玩了,在国外有什么问题都能有靠山,甚至小地方的政府都要哈着中国人了——这是祖国的发展。归根结底,咱们,包括一众考生,都是升斗小民,大运输机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对咱们的生活没有影响,所以写东西也就别写那些虚头巴脑的,街头阁老、巷尾尚书那不是啥好头衔。

顺便说一下天津卷。我看完题只有一个想法:君子不器。我为什么要做一个器呢?哪怕是国之重器,那也就是个物件。我为什么要自比为器呢?器再大,容量也是有限的,再能容纳万物,终究也有个限制。形制与内容相称更是无稽之谈——看着最美的是工艺品,然后是象征意义的礼器,最不好看的反而是内容最厚重的实用的器具。工艺品是一人或几人的审美情趣,礼器是一家一姓、一地一国的精神诉求,各种器具却是无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实际需要。我是个人,是万物灵长,我可以是小说受无数人追捧的经济分析师,我可以是解得出世界级的数学难题的服务员;我可以从暴躁的贼头成长为有勇有谋的大将,我可以从粗鲁的农夫成长为雄才大略的帝王;我可以生得青面耸身却文采风流,我可以长得狰狞可怖却内心温柔——盖因我是人,我的心有万千种可能,任何器都无法囊括它。

我的吐槽,重点不是说这几个命题组如何如何,这篇文章为了效果也难免有点偏激,我主要想说的是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各位多关注到“人”这个概念,而不是被迷雾困扰。本来人文关怀应该是高考范文的事的,但是今年他们(有一些)没做,所以我做。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吐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