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是本书的终结篇,做一个学习的促进者——拆书家。拆书家是主动学习的最高境界。“拆书”成为一门新的专业。拆书帮就是要打造一批全新的教育行业“专业人士”,拆书家们通过促进自己和他人学习,将教育的时空拓展到毕业之后和学院之外,将教育的诉求转移到反求诸己和能力提升上。
拆书家要特别留意一种偏差,就是学习者把讨论和演练的目标误解为解决场景问题,而不是在场景中应用所学技能。
这两个目标并不矛盾,但侧重点不完全相同。
在拆书家们的实践中,A3环节出现这种偏差的概率很高。
拆书家给定的A3场景越是贴近学习者的经验,越让学习者感同身受,学习者就越倾向于讨论场景问题本身的解决方式。
如果拆书家发现大家在讨论中出现了偏差,就要及时澄清,说明我们演练的真正目标不是解决场景中的问题,因为可以有很多方法解决这种问题。
没有拆书家拆不了的书
图书类型不同选取片段的方法、备课的思路、讲解的要点也有所不同,对拆书家的能力要求差别也很大。
我们把致用类图书分成4类,即实用类、理论类、叙事类和其他类。
不同类型的图书,主要差别是知识的萃取方式不同,这种差别会影响知识拆页的确定、备课和讲解,但不影响激活、促动、催化和点评。
实用类图书侧重解决问题,通常强调实战、贴近现实、案例较多,往往就某类问题直接给出建议。
理论类图书侧重概念,比如教科书,体系完善、论述缜密。
叙事类图书,如人物传记、通俗历史、小说等,感性内容多于理性内容,有人物、事情节和前因后果,读起来轻松,更容易引发感慨而不是行动。
最后一类是其他类,在拆书帮中,如果从一本书中拆解出的知识和指导和作者原意不同,我们称之为“其他类”。
确定知识拆页
在实用类图书中,确定知识拆页的方法比较简单——找建议、找黑体字。书中还会有大量的案例、解释、前因后果的说明、适用条件的限制、细致入微的指导等。
这些内容不用刻意复制给学习者,如果有必要,在讲解部分由拆书家口述既可。
备课
选择好原书拆页之后,复印或扫描包含完整建议的页面,一般不要超过2页纸。
准备案例时,如果书上的案例已经足够清晰、典型和生动,那么可以直接选用书上的案例。
另外,还应该自己准备一两个案例,在你充分理解该建议适用的情境之后,要自己联想、加工。
因为相对于作者来说,你的经验和背景与学习者的经验和背景更相近一些。
这个加工案例的过程可以理解成“翻译”的过程,就是把作者的案例翻译成你的案例。
示范和讲解时采用案例,是为了帮助学习者理解知识,所以如果让学习者因为难以理解案例的背景信息而增加了学习难度,就得不偿失了。
讲解
实用类图书已经给出清晰的行动建议,所以不需要太多讲解。不妨多关注前因后果: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了之后会如何,等等。
之所以要讲解原因,是因为人们在知道原因后,做一件事的意愿会更强。
实用类图书在给出建议之前,往往会用比较长的篇幅介绍为什么要这么做(前因),你只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你对这部分的理解表达出来即可。
告知人们遵循这个行动之后的结果,会让学习者更愿意行动。
理论类确定知识拆页
在理论类图书中,拆书家要找出作者的主要结论,总结核心理念,然后在讲解中将之转化为建议。
一本优秀的理论类图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会提出一些其他人未明确提出的观点或理念。
一本行为心理学教科书以分解为:行为心理学是什么,研究它的意义是什么,它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观点,以及每个部分的最新研究成果汇总。
备课
确定知识拆页之后,理论类图书备课的主要挑战是把观点或理念转化为建议。
讲解
除了让大家理解观点或理念,讲解更重要的是把握各个理念的应用。相对而言,理论类图书需要更多的讲解,更加侧重于对应用的指导。
叙事类图书
确定知识拆页
拆解叙事类图书的前提是,拆书家个人的归纳能力、演绎能力和知识储备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别人看到的是故事,你却能从中得到启发;别人关注的是情节,你却能联想到我该怎么做;别人看完后感叹,你看完后却能超越。
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你得到的启发或推演出的指导性结论表达出来。这些内容将成为讲解的核心。
备课
选择最能够体现出这一启发或指导性结论的原书片段,复印或扫描下来。没有前因后果,不知道这个故事到底在讲什么。这没关系,在讲解时口头介绍下相关的背景即可。
在总结启发和指导性结论的基础上,加工和演绎自己的案例。这时,你挑选的原文就变成了一个案例。
讲解
学习者在阅读有情节的内容时,一般都会先关注前因后果。拆书家如果想通过讲解引导大家关注某个特定知识,通常需要概括和提炼内容,让学习者觉得“确实是这么回事儿”“我怎么没想到”,而不觉得牵强附会。
叙事类图书的拆解方法,也可以沿用到对电影、电视剧和对话节目等影像资料的拆解上。
其他类图书
“其他类图书”可遇不可求,不是拆书家故意要找一本其他类图书,而是在读某本书的时候产生了联想——这段内容可以用来讲另外一件事。
拆书家对这本书的拆解思路不同,
可以称之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式的拆解:你得到的启发,
或者你作为拆书家希望学习者得到的启发,和原书叙述的内容不是一回事。
拆解:如何提高职场力?
拆书家帮助学习者初步搭建核心能力的知识体系。怎么搭建呢?
仍然用便签。要求每位学习者在1个月内完成至少50张便签,搭建出在这一项核心能力上的“最小规模的架构”。
50张便签,相互之间有关系、有逻辑,用前因后果相互连接,用适用边界相互界定的50张便签。
我们看书、看手机时如果得到了一点儿启发,就写3张便签。
我们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就追问问题的本质,设定解决的目标和行
3张便签。
然后把这些便签加入适当的位置,以此来扩容你的大楼。
像拆书家一样学习
然后把这些便签加入适当的位置,以此来扩容你的大楼。
像拆书家一样学习
人们对“教育”的认知必须升级。
第一,升级时限——教育不止于拿到学历。
第二,升级内涵——教育不只是学习知识。
毕业1年后,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带来的影响就会显现;
毕业3年后,情绪能力和关系能力把差距拉大;毕业5年后,拼的是自我管理能力和逻辑能力;
毕业10年后,成就和幸福取决于在婚姻中不断成长的能力、教养子女的能力,管理激励他人的能力。
第三,升级主体——我们不只是教育产业的消费者。
拆书家们通过促进自己和他人学习,将教育拓展到毕业之后和学院之外,将教育的诉求转变为反求诸己和提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