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丨看书到底要不要做笔记?

曾经,我天真的以为,只要我读的书足够多,那我的世界就足够大。

这话确实没错,但耐不住我阅读的速度赶不上我忘记的速度,读完一本忘一本,到头来发现自己都白读了,导致那会儿我开始怀疑读书到底有用没用。

后来我读了很多关于阅读类的书籍和文章,上边都提倡做阅读笔记;但是有时候会看到一些在公共场所抱着书阅读的人,他们貌似都没有做阅读记录的动作。

所以那段时间我比较纠结,就是读书到底有没有必要做笔记。

那关于这个问题,现在的我觉得,得因阅读目的和书籍类型而异,比如消遣类的阅读可以不用做笔记,又比如致用类的书籍,阅读时还是有必要做一下的,除非你真的是有一套自己的记忆方式,不做笔记也能够轻松记下所看所想

我做阅读笔记是从2017年才开始的,刚开始的时候没有成套的体系,就是阅读时随手在书上划一下比较好的段落,读完后再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整本书的思路记录在笔记本上。

这个方法虽然很笨拙单一,但是至少当我想不起书籍内容时,再去翻阅思维导图,我一眼就能看到书中重点和大致的内容。

后来慢慢的发现,思维导图的作用,只是能帮助我缕清书籍概括,真正要达到我的需求,还有很远一段距离,于是我集中了一段时间专门看“阅读方法”类的图书和文章,最后终于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阅读方法体系。

今天的这篇文章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也是上一篇文章的续篇,这里我分享一下我在读书过程中,是如何做阅读随手笔记的,主要会从工具篇和工具应用方法两个方面去说。


工具篇

营造氛围的工具我就不说了,上一篇有提到过,这里说一下我阅读时准备的工具。

读书架:我有头疼的毛病,低头久了容易犯,所以就买了这个,关键还可以让颈椎更舒服

纸质书:考虑到阅读有效率的问题,所以我情况允许的话,尽量都是读纸质书。

便利贴:市面上随便什么样的便利贴都行,最好是纸张不要太小,因为这个是用来写阅读笔记的关键,太小了写不下。

我用的是这种的,无粘性,两边都可以写字,大小参考图片。我写字大,行间距宽,足够我用了。

标签贴:市面上随便什么样的都可以,能写字就行

笔:我共准备了四支笔

工具使用方法

中性笔:我们在阅读时,书中的某个观点或者某段话,可能会跟自己产生共鸣或者给自己新的观点,那书中这一类的文字,我都会用中性笔标记出来并记录。

荧光笔:我会准备两个颜色,一个颜色专门用来标记可以引用的观点和故事片段等,一个是专门用来标记金句的。凡是用荧光笔标记的语段,我几乎很少去发表自己的想法了,因为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会用来进行以后的创作引用。

多色圆珠笔:圆珠笔在最开始时,我是用来在标签贴上写字的,因为用别的笔写容易掉色;现在偶尔也会用来写荧光笔部分的个人观点

便利贴:用来进行记录。我选用的这种因为两面都可以写字,所以将其分为A面和B面。

A面用来记录自己当下产生的想法和观点;B面用来记录此观点可应用场所/可引用的主题/自己总结的金句/行动,并且在A面标记好页码,方便后期卡片掉出来能找到它的所属页在哪

符号# 写的都是可用选题;符号□ 写的是行动,也就是可用在什么样的场景做什么事。

每读完两章左右后,我会把这些便利贴全部都拿出来,进行删减,整理并输入。

删是因为我在阅读时产生的想法,等过段时间再去看的时候,发现有的是不正确的,有的是重复的,有的是无效观点等等。

标签贴:标签贴我是和荧光笔结合使用的,我会写上此段金句/观点/故事可引用的主题场景,然后贴在对应的那一页,同样的也会每读完两章左右,将其进行整理和输入。


今日分享就到这里啦,虽然我的方法看起来复杂又繁琐,但是这个方法让我每次读完一本书, 对书籍内容的记忆都会更清晰,即使想不起来,再去翻阅也会很快能理清思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享丨看书到底要不要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