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奇缘与创作力魔法

从《冰雪奇缘》的剧本创作过程中,我们能学到很多很多。

影片最初的设定剧情是这样的:

童话王国的一对公主姐妹,姐姐艾莎有个制造冰雪的超能力,但是她无法控制,所以其实是个毛病,并因此失去了王位继承权。妹妹安娜是个典型的好姑娘,获得继承权的同时还即将跟英俊的王子结婚……

姐姐深感嫉妒,最终在妹妹婚礼当天发动冰雪攻击……

妹妹被击中,心脏渐冻,只有王子的真爱之吻才能救他……

姐姐制造出来的雪怪失控了,姐妹俩必须联手……

你觉得这个剧情如何。好莱坞有个好习惯,大片正式推出之前要先拍个简陋的样片,内部试映一下看看反应。结果反应都很差。而这时候,距离公布的正式上映日期还有18个月。

关键问题是没人喜欢这两个角色 —— 妹妹太乖,姐姐太邪恶。嫉妒和报复,这样的情节很难讨好观众。而且姐姐一言不合就搞这么大的动作,似乎也不太真实。以两姐妹作为主角,无法控制的超能力,这都是非常新颖的设定,应该有很好的发挥,可是现在这个剧情没有灵魂!

现在的影视剧,通常都是用一个团队的编剧集体创作,这样设计人物、剧情、对话可以发挥个人的特长,跟传统上一个人写剧本的做法很不一样。《冰雪奇缘》的编剧团队,陷入了困境。

接下来的事情,就成了“怎么发挥创造力”的一个经典案例。Duhigg 总结说,我们至少可以从中学到有关创造过程的三个教训。

1.压力

可能有人觉得时间紧、压力大的局面会扼杀创造力,但有时候正因为这样,人才能更清楚地看到最本质的东西。

编剧们自己也对剧情很不满意。有个编剧就说他非常不喜欢王子吻醒公主这个老套剧情 —— 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女孩应该自救!

还是制片人说了一句话。他说咱们能不能先别说你不喜欢的部分,咱们先把这个电影中,你内心深处最喜欢的设定列出来,你最想在这个片里看到什么?

这个,正是迪士尼电影能打动人的秘诀 —— 它总是要求创作者深挖自己的内心,一直挖到最后,其实是创作者把自己心中的某个真实的部分展现给观众。

有一个叫Lee的女编剧说,我小时候经常跟我姐姐打架,长大以后我们分开了,可是有一次我遇到不幸,我姐姐第一时间过来安慰我。想起姐姐,这就是我加入剧组的原因。编剧们最后认定,以姐妹俩为主人公,她们长大以后疏远了,然后又团聚,这个设定,必须保留。

但是问题来了,剧情要想好看,姐妹俩之间必须要有张力。可是有张力的话,似乎就得让一个扮演好人一个扮演坏人,但那样一来,观众就不可能同时喜欢姐妹俩!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呢?

Lee说,我非常不喜欢姐妹俩一好一坏这个设定,根本不真实!真实的姐妹就算分开了也不是因为谁是坏人,而且最后她们总能发现自己其实是需要对方的。

好吧,必须是一对好姐妹。可是剧情张力从哪来呢?

心理学家把这个在这种重压之下的创造,叫做“creative desperation(绝望创造)”。而且心理学家发现,在绝望的时候,人们常常能从自身的经历中获得启发,把个人的素材和新的内容连接起来,产生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创造。

2.人生经历的价值

负责给这部电影写歌曲的是一对夫妻档,Bobby Lopez 和 Kristen Anderson-Lopez。这两人已经被剧情折腾疯了,实在无法给一个坏的姐姐写首好歌。

有一次二人在公园散步,Bobby 突然对 Kristen 说,如果你是艾莎,你会是个什么感受?

Kristen 就想到了自己的经历。作为事业心很强的夫妻,二人在照顾孩子方面不太细心,有时候给孩子吃冰激凌 —— 在美国社会氛围内,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因为冰激凌是不健康食品。有一次他们在饭馆吃饭,还允许孩子一边吃饭一边玩iPad。周围别的家长看Kristen的眼神,就不太赞成。

这其实就是我们以前说过的,被人给judge了。

Kristen 心想,我既想当个好妈妈,好妻子,也想有自己的事业,写好的歌曲,这难道错了吗?我不管怎么努力,你们还是会judge我的,我没有必要为此道歉!

Kristen 当即就说,也许艾莎根本就不是坏人!她一直都在努力做个好姐姐,可是没有用,别人还是会 judge 她!人们惩罚她,仅仅是因为她是她自己!她被逼到一定的程度,唯一的出路就是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了!Let it go!

Bobby 一看你这个感觉太对了!二人马上想到,歌曲的开头应该是典型的女孩童话,中间艾莎面对压力,一直想做个符合别人预期的好女孩,后面艾莎终于想通了,let it go!这个心理转变把她从女孩变成女人。

Kristen就在公园里把这首歌唱出来了,Bobby用手机录下来,两人回到家里连夜编曲,发电子邮件寄到剧组。

全体编剧听了这首歌。迪士尼高层当场拍板:这首歌就是主题曲,这首歌就是整个电影的主题。

3.扰动

所有编剧都喜欢这个主题,现在两姐妹都是好人,观众都喜欢,而且还产生了张力。一通百通!整个影片三分之二的剧情很快就定下来了。

但是编剧团队又有了一个新的麻烦:他们不知道结尾怎么写。

事后分析,团队当时大概陷入了“当局者迷”的状态 —— 用好莱坞的语言说,这叫做 spinning(围绕一个东西旋转)。也就是说编剧们对目前的剧情设定非常满意,他们整个沉浸在这个设定之中,没有灵活性,也没有办法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了。

这时候迪士尼高层使出了看似很不起眼的一招 —— 他们把前面说的那位叫Lee的女编剧,提拔为这个电影的副导演,并且给了她对剧本最后拍板的权力。

此书作者说,这个办法,其实就是对系统的一个外来扰动。生物学家很早就知道,如果一个生态系统长期没有外来扰动,其中一个物种就会一家独大,整个系统毫无生气。这时候如果突然来一个不大不小的外来扰动,打破原有平衡,系统往往能爆发很大的创造性,也就是不同的物种都活跃起来。

人还是这个人,但扰动之后角色不同,Lee现在能从全局的角度考虑剧情了。

很快 Lee 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大局观的看法:这部电影的主题应该是“爱与恐惧”。妹妹代表爱,姐姐代表恐惧。姐姐在片中的的心灵之旅是战胜对自己超能力的恐惧,妹妹的心灵之旅则应该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

王子对妹妹不是真爱!因为真爱意味着牺牲!没有牺牲的爱纯属自恋。那么影片结局,就必须是妹妹通过牺牲自己去救姐姐,才理解了真爱,而这个真爱也救了她自己!

这才有了我们最后看到的电影结局:王子用剑砍向姐姐,妹妹在自己即将完全冰冻的一刹那,替姐姐挡住了剑锋。

这是一部充满迪士尼元素,而又特别与众不同的电影。主人公是两个公主,但王子居然是坏人;公主不是王子救的,而是自救;救下她们的不是一开始就有的真爱,而是因为救的这个动作,才让真爱展现出来。

此书作者说,创造力可能很难捉摸,但创造的过程是可以总结和模仿的。《冰雪奇缘》的剧本创作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你先想好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再解决怎么得到这些。

|我的评论

对有志于创造内容的人来说,这个故事里可以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但我最想说的,是迪士尼的创作态度。

现在中国电影从票房到投资,可能都不逊色于好莱坞,可是为什么很多国产电影的剧情看着那么愚蠢,那么虚假呢?我们在特效技术之类的硬件方面投入很多,在编剧这个环节上,是不是还比人家落后很远呢?

你到底想呈现一个什么故事?我们的编剧曾经有过这种程度的内心追问吗?

|由此得到

三个激发创造力的办法:

把你最想要的东西列出来,用解决问题的思维想想怎么实现它。

个人的经历,往往是创作的源泉 —— 你要做的是把自己投入过情感的经历,跟新的东西连接起来,这就是创造。

旁观者清。陷入一个情境不能自拔的时候,主动换一个视角。

但更重要的教训是这个:只有对内心追问到迪士尼编剧们这样的程度,让自己信服,才能让观众信服。

自己感动过的,才能让观众感动。

Let it go,你得先有过这样的情绪,它才是一个立得住的、撑得起整部电影的主题情绪。

你可能感兴趣的:(冰雪奇缘与创作力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