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15课《自相矛盾》知识总结+思维导图

寓言是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

《自相矛盾》这则寓言就是讽刺了人们自作聪明,不实事求是的做法。

学习目标

1.认识“吾、夫”等生字,会写“矛、盾”等生字,读准多音字“夫”。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自相矛盾”的故事(重点)

3.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重点)内容全解

内容全解

自相矛盾是一个成语,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这个成语出自于《韩非子》,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和卖盾,他先说他的盾坚固得很,无论用什么矛都戳不穿,接着又说他的矛锐利得很,无论什么盾都戳的穿。后来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因以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本文选自《韩非子·难一》寓言故事

原文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注释

(1)楚人:楚国人。

(2)鬻(yù):出售。

(3)誉之:夸耀(他的)盾。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4)吾:我。

(5)坚:坚硬。

(6)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7)利:锋利。

(8)无不:没有。

(9)或:有人。

(10)以:用。

(11)弗:不 。

(12)应:回答。

(13)夫:句首发语词,那

(14)子:你的

之的用法:

之①:代词,代指他的盾。

之②:虚词,起连接作用。

之③:虚词,起连接作用。

之④:的。

之⑤:的。

之⑥:的。

之⑦:的。

启示:

自相矛盾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说话都应该三思而后行。

世界上不可能同时存在不可刺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和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所以我们做事不要夸过头,免得喧宾夺主。自相矛盾难立足,实事求是是根本。


你可能感兴趣的:(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15课《自相矛盾》知识总结+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