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

    说实话,《枢纽》这本书今天听了三遍,但是还是没大明白。主要是历史内在的逻辑知识不够。

    今天解说《枢纽》这本书的是其作者——施展。作者以“超大规模性”作为关键词来解释关于中国的一些问题。

    本次音频,解说了三个问题。中国为什么能长期维持大一统的国家?超大规模性给中国带来哪些困境?转型期,超大规模性给我们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

    世界的秩序可以分为海洋秩序和大陆秩序。海洋秩序是指那些积极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国家和地区,比如西方很多国家。大陆秩序指的是怀疑全球化,没有加入全球化的国家,像苏联;也指难以参与全球化的国家,如第三世界。中国介于海洋秩序和大陆秩序之间,也就是这本书书名枢纽的意义。

中国为什么能长期维持大一统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文明的国家,这种没有中断指的是文明的肉身载体,就是帝国一直存在。在中国,一个帝国的陨落,紧接着是另一个帝国的崛起。而其它地区,一个帝国的没落,接着进入漫长的分解,比如古罗马帝国后是长期的多国分裂格局。

    为什么中国能长期维持大一统?

    超大规模性,从一个角度给出了答案。

    超大规模性,既指中国人口规模超大,如清朝时期达到四亿多人,又指人口带来的丰厚财富红利,(农耕时代,人口多意味着财富多)同时,也指中国连片农耕土地规模。

    中国中央政权拥有足够大的军事能力,能够压制任何地方性的离心倾向。我们刚说,中国人口多,人口多意味着财富的池子大;另一方面,因为土地辽阔平坦,人口稠密,攫取财富的成本低,雄厚的财富实力促使中国拥有足够大的军事能力,能够碾压其它力量,维持大一统局面。

    到了后期,中国的社会扁平化,像宋朝以后的中国以小家庭平民结构为主,这样没有足够强大的力量与中央抗衡。宋朝之后,历史上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起义。

超大规模性带来的困境

    封闭期,超大规模也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超大规模带来过剩的人口,社会和经济被自我锁死在一种低技术水平线上,使技术变迁不能出现,西方称之为内卷化

超大规模的积极意义

    转型时期,超大规模的人口红利,带来了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改革开放后,中国形成世界加工厂,就是因为低廉的劳动力。

    听完这本书,很多内容并不能理解。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当时的贸易。

    历史书告诉我们,清朝的对外贸易是被迫打开的,是屈辱的,是资本主义对中国的掠夺。

    曾国藩置办的军队庞大,清政府无力养活,同意曾国藩收入厘金。厘金也就是贸易中的各省之间商品的贸易税。正是这个厘金,支撑了湘君的庞大支出,保住了清政府统治。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西方国家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却在无意识间帮助清政府获得了新的自我保全能力。

    作者施展说,对于近代历史的评价,是要非常谨慎的,没有什么非黑即白的事情。

枢纽

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