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志愿论

大学论——致学弟学妹的一封信

前言:

读完了十二年书,你们所处的时间点,是在书与书之间——接下来也还是要读书的。但四年后,你们所处的位置,是真真正正的,“有没有书读”。现在,你们也会调侃,“我没书读了”,这是夸张的修辞手法或者凡尔赛主义,但四年后,就没这么轻松地说出这句话了。

文字是苍白的,你们看到这里的时候,不会意识到什么。我不清楚你们现在如何评价自己过去的一年,或者三年,在读书的时候,有人劝你读书,这言语与文字的说服力远不如你现在,亲身体会过后的想法。同样的,也尽量不要在半年,一年之后,后悔你这几天没有好好地思考你的未来。

目录

  • 大学论——致学弟学妹的一封信
      • 前言:
    • Introduction
    • 1 前置共识
      • 1.1读研/出国
      • 1.2 做人要有上进心
      • 1.3 可以出省
    • 2 地域
      • 2.1 我们
      • 2.2 他们
      • 2.3 大学
    • 3 开始看大学吧
      • 3.1 渠道
      • 3.2 方法
      • 3.3 学科
      • 3.4 别管“底蕴”
      • 3.5 从宣传上看
      • 3.6 学校,也是一个地方
      • 3.6 泡沫,永远的泡沫
      • 3.7 钱,钱,钱
      • 3.8 生活
      • 3.9 地理
      • 3.A 博弈——考虑别人
      • 3.B 人才
      • 3.C 新老院校的区别与苏联系院校
      • 3.D 睿智还是睿智
      • 3.E 形式主义
      • 3.F 道德、素质
      • 3.10 卷
      • 3.11 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有用的数据
      • 3.12 专业方向的畸形
      • 3.13 你想做什么
    • 4 上大学你需要知道的
      • 4.1 人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 4.2 不要自卑,也不能骄傲
      • 4.3 我在苏联上大学
      • 4.4 比赛
      • 4.5 知识上的畸形
    • 总结
    • 后记
    • 备注
    • References

Introduction

我们与我们的朋友的父辈们,按学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画一个柱状图,我们应该可以发现(纯属个人推测),大学与初高中是很高的两个长方形。这意味着,在我们的父辈眼中,上大学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这个观点放眼所有人,不一定正确,所以我强调了“我们与我们的朋友”。因为尽管到2018年,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占比是17%(数据有争议),但没必要来抬杠这一点,人总是要进步的。
伴随着高考的恢复,上大学当然是一个重要的事情,所以在过去,我们会被鞭策着,“好好读书,上大学就没人管你了”。此话不假,但容易造成对大学生活的误解。同样的,你会听说某某师兄上了大学一直在玩——也正因为他一直在玩,你才会知道他在干嘛,这方面也存在着幸存者偏差。如果你平时看看SDIM的公众号啥的,那加重了另一面的误解了,YSH就是典型例子。
回到前言说的话,在四年后,将何去何从,是由你接下来四年(应该是三年)决定的,所以先放弃 “大学好好玩” 这种想法,再继续看。

备注:

  • 这篇文章篇幅很大,其内容极其碎片化,我尽我所能分了章节,对内容进行了安排。
  • 一些缩写,你们拿输入法打一下就知道是什么了。
  • 对于“有的”,“一些”等代词,我并非凭空捏造。只是在这里不方便写明其现实原型。有疑问的QQ私聊我,打电话进行具体讨论也行。
  • 本文定向推送,如果不是直接收到我的分享链接,那你可能看不懂一些梗。

1 前置共识

本文建立在一些共识之上,如果你不认同这些观点,那么本文对你可能没多大帮助。

1.1读研/出国

本文默认读研是重要的。一般来说,有保研和考研的方式,如果你考得很差,那么你可能很难有保研这一条路,一些学校没有保研的资格。本人英语巨烂,在出国上我无法给出任何有用观点。另一点,考研很累,具体的可以上知乎了解。但一般认为保研不比考研轻松。以及另一个共识本科学不到什么

1.2 做人要有上进心

如果你乐意大学水四年,正如你过去三年那样,那我建议下辈子注意点。

1.3 可以出省

如果你打死不出省,那你的选择也不多,除非你考在正态分布的中间那里。分数还行不想出省的话,那本文也没多大帮助,毕竟就那几个。

2 地域

2.1 我们

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虽然我们心里清楚屁股决定脑袋,但也仍想去奋斗,拼搏;虽然中国的基尼系数不低,但我们也决心过上更好的生活;虽然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还需要相关政策来保障工人利益,但我们还是得继续走下去。
如果我们用卫星图看到潮州,我们会发现,潮汕三市三面依山,一边临水。自古以来,难通音信,才会有 “好收吾骨瘴江边” 的误解。到了现代,交通发达,“春风不度玉门关”,大概是得到了90年代我们才通了铁路。我们常念 “江河日下”,这是客观的,地理上的原因。

2.2 他们

在19年冬令营的时候,我们聊天,他们打过FRC,FTC,感觉只有我是个废物。但大概他们都只能来自北上广深这四个地方,以及一些名校的附属中学,正如所说的的 “中国只有四大城市” 一样。
我是一万二,20年是78万考生,我的班长来自北京,按比例来算,如果我的班长在广东,那他连一本都上不去,还谈什么211。(其实我在上大学之前都没意识到这个问题竟严重到这种地步,211头和二本的“等价性”)(具体计算过程省略)按比例的话,我在江苏,也会是这个学校。众所周知江苏卷,北京也卷,但看起来,好像不太一样。总之,北京人上人。
所以,第一个重点,不同地方卷法不一样。对于不同地方的大学,其卷度与卷向也会不一样。对于同一地方的不同大学,也会存在区别,下文会分析一些情况。
当你,和一个北京人到了同一个大学,你当然会知道,他他妈的不就是个二本?所以,你的高中越垃圾,你在大学越牛逼。这一点我们也可以进行可视化,x是你的才能,y是高中的层次,z是大学的等级,得z=x+y或者z=x*y。所以说不用妄自菲薄,怕卷不过别人。

2.3 大学

一个大学,也会受当地的氛围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其学生肯定大部分都会是那个省的人,所以大学是会有省份特色的。有的大学卷,有的大学很注重打比赛,有的大学啥都不参加,这都有可能是地域的体现。(当然,肯定其他因素影响也很大,这个后面进行叙述)
还有风俗上,其实一个大学内的氛围、人员的素质,也和它所处的省份、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

3 开始看大学吧

3.1 渠道

除去基本的志愿书,百度,学校官网,问人等容易想到的渠道,我这里给出另外一些方式。

  • 谷歌学术,可以通过某一个教授的名字,进去这个学校的主页,看到教授的排行,还能看到引用量。
    大学志愿论_第1张图片
  • 微信公众号,可以通过学校招新宣传的QQ或者微信群,然后找到这个学校的校、院、级、社团等的公众号,看到平常举行的一些活动,可以重点关注奖品(下文会进行解释)。
  • 学校的教务处、学院的网站,可以看到一些通知、公告,可以具体关注成绩的评定方式(下文会进行解释)。
  • 地图,可以看到布局,重点关注 “有效面积”,下文会进行解释。
  • 如果不好搞到的信息,不要吝啬花点钱,一点钱换四年不后悔是值得的。

3.2 方法

接下来我会提到很多需要考虑的因素,在此,建议各位列一个Excel表格,把每个大学的每个考虑中的专业在每个项目的情况写下来,方便自己做判断——在去年,我有一个朋友就使用过这个方式,确实日子过得不错。

3.3 学科

如果我们专业优先,那可能会去关注学科的评价。但对于本科来说可能差别并不大,还不如985优先。对于不同学校,同一个名字的专业,其注重的方向也会不一样,具体的需要自己去进行了解,这也是专业优先时需要注意的。
关于转专业的问题,去年DSH在ZBB的说法是不建议赌,我可真是日了狗了去信了他的鬼话。我要是真去赌转专业去填志愿的话,日子好多了。所以不建议死磕着那几个专业,多看看别的方面的因素。

3.4 别管“底蕴”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不一定对。过去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不建议作为社会主义时代的参考资料。众所周知,中国的大城市只有北上广深这四个。我每次去广州,都喜欢到天河逛,因为那种震撼的感觉是我们的家乡给不了的,深圳也是不错的。但俗话说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当我走出六朝古都市中心的地铁口时,感觉, “就这???”

国庆的时候去了一次漫展,感觉和我在网上看到的漫展的感觉,不太一样。后来我去看我们动漫社的群,他们说漫展还是得去北上广。一座城市的历史,并不决定他今天的地位,就像古代的上海,并无什么存在感。衡量一个城市的地位,有一个指标叫首位度,建议关注一下,某古都在这个数据上很是垃圾。

学校也是,像南科大这种年轻的学校,也不见得好考。一个学校过度地宣扬光辉历史,反倒是给人一种不自信的感觉,(参考一下金中),我们也常说 “好汉不提当年勇”,讽刺的是,截止今日,我能提的 “勇”,仍在当年。学校底蕴的重要性,知乎上也有不少讨论,这里给出结论:“学校底蕴远不如你人的素质重要”。

3.5 从宣传上看

上面提了,宣传上的重视历史底蕴可能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了。这里给出一个奇特的看待宣传的方法,对比往年的宣传资料。如果每一年都是一样的,没有创新,说来说去就那几个人,杰出校友的数量定格在了那一个数字,那你觉得呢?我们这么多年说来说去不还是只有那一个LDL吗?多宣传几遍,单个人的成就改变不了金中的江河日下。我们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潭死水,有什么用?

一个东西,名不见经传就是名不见经传,要是看了一番介绍,觉得,哇,牛逼,那只能说这个宣传做得好,你的判断好不好,不好说。并且很有可能就被骗了。

3.6 学校,也是一个地方

这里给出几个收货地址:

  • XX省XX市XX区XX街道X园六幢2333B
  • XX省XX市XX区X州街23号北校区XX楼2-333
  • XX省XX市XX区XXX街道233号XXXX大学
  • XX省XX市XX区XX街道XX路23号XX中学

这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呢?这几个地址并非我胡编乱造,都是根据真实地址,抹去关键字,修改数字得来,前三个是大学,第四个是中学。MOOC的封面上写着 “好的大学,没有围墙”,看到上面的地址,你觉得哪些看起来是 “有围墙” 的呢?诚然,不能用地址来评价学校,但我们总能感觉出来些什么东西。仿佛前两个地址是一个小区,后两个地址的人住在宿舍,这生活质量也略知一二了。

3.6 泡沫,永远的泡沫

来钱最快的方法,都在《刑法》里写着;不被刑法制裁的赚大钱的,总不是什么善人;卷王,不见得有真才能。渠道一节,提到了关注成绩评定方式,一般称为“综合素质”,一般学校都不会只看考试成绩,会结合上其他的内容。举个例子(非编造),某校D同学,期末分数排名在全级20%左右,当他加上“创新分”后,全级第一。当然,我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我这里的评定上,期末分数占比非常高。
一般来说,会有一些规定,级院校省国不同级别的比赛的加分不一样。这里举两个例子,肝一整年的RM和一些很水的PPT比赛,含金量当然不可相比,但付出的努力根本不在一个量级,可加的分一样。意味着你打一个很牛逼的比赛的过程中,别人可以水一大堆分了,然后在排名上超过你,但他并不见得比你厉害。同样的,众所周知专利可以很水,但他如果也加分的话,多花点钱有何不值?
不要以为上了大学可以专心致志地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上了大学你才会知道为了分,什么都干得出来,人的道德是没有下限的。经常有人为了保研的名额去举报别人。大概高中之后,人就很难再清心寡欲了,这个世界比的是谁更贱,更不择手段,更自私。这点上与半佛的观点近似。最适合自己做点东西的时间,仍然是初高中。
说难听点,当你了解了某些地方人的素质,保研的制度,你就能理解为什么有人想Sha人了。

3.7 钱,钱,钱

如果你自费做过项目,那我想你不会还想再来一次,除非你是地主家的儿子。一些大学,在大一的时候就会让你立项,做个什么东西,目前已知的有哈工深,中大,东南,吉林珠,像我就没有这种待遇了。重点并不是说这样真能培养出什么,毕竟肯定比不上ISD和SDIM那种,但重点是钱!!!!你有钱可以做你想做的东西。如果你不知道钱的重要性,可以去看我另一篇博客,你认为我总共花了多少钱?答案是一万多。。。。。净亏一万+。一般来说你不可能在自己预计的金额内完成一个东西,除非你做过类似的项目。举个悲伤的例子,我打个RM,同学和老师我们合起来垫了六位数,学校一分钱还没给,这是人干的事?
还有一点是奖学金,不同学校的奖学金的差距可以达到两个数量级。这里不具体举例,但著名有钱大学有哪些大家也是知道的。这也体现在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你的学校有钱,那你的宿舍、基础设施也不会太差,要是没钱,那你们打个比赛还捉襟见肘。对于比赛中钱的重要性我估计你们是没啥体会,但先记着这个结论吧。
那如何判断有没有钱渠道一节提到,可以关注一下社团活动的奖品,这就是很好的一个体现。要是学校没钱,那社团也不会好过,也不会见得比我们高中的社团好。

3.8 生活

一节提到,有钱的学校生活不会太差。对于生活的其他细节,有的也需要进行考虑。比如有的学校晚上会熄灯断电,这对于工科生来说简直是无法忍受的事情。你不能充你的充电宝,你的电脑也没有供电,你跑不完的渲染又该怎么办,你的台式机也点不亮了。。。确实,我觉得对成年人进行断电是非常弱智的主意,但不妨碍有的你们考不上的大学也这么干。

还有一些学校会有强制起床的制度,要求到某个地方打卡。然后工作时间哪怕没课还不允许在寝室,要抽查。你应该能理解这个规则有多离谱——如果你有一个台式机在宿舍,那你很难使用它,这可能会对你的工作有巨大的影响,

前面学校,也是一个地方一节提到了地址的问题,其实你走进校园,也能有类似体会。我原本以为大学校内环境只是比高中好一点——商店有更多东西等,但直到我去了浙江某学校,我才知道,校内的商店也能有24h营业的,校内也有电脑店、奶茶店,就像我们走在大街上一样。

对于吃饭来说,不同地区的恩格尔系数也不一样,地理位置也会带来食材上的不一样,一些没良心的学校还会恶意抬高食堂价格并且禁止外卖。这方面自己把握。

3.9 地理

地理因素,一方面是在哪个城市,另一方面是在这个城市的什么位置。别管“底蕴” 一节提到,城市的底蕴其实也可以忽略。并且大的城市,其人的素质也不见得就好——这是我曾经的一个错觉。我曾经出学校,走斑马线过马路时一辆汽车按着喇叭向我冲来,在学校内也曾因一辆逆向飙车的摩托车与死神擦肩而过——在我们家乡这种四五线城市,汽车都懂得让行人。并且学校在城市中的位置也需要考虑,一些学校你坐一个小时公交,再加一个小时地铁,才到了热闹的地方。

3.A 博弈——考虑别人

如果现在有AB两个同等级学校,常年A比B高1-2分,那我们不难理解报B的人求稳,报A的人更有斗志。这也会影响学校的风气。同样会导致下文提到的人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这个问题。不过还有另外一个博弈的问题,在去年,很难预计武汉大学分数的升降,因为我们无法预计大部分人在第几层。
还有一个点,近年来广东人出省量越来越多,导致省外一些大学分数飞涨,比如西电。所以这个也应纳入考虑范围,特别是在去年,疫情并没有打压广东人出省欲望,反倒是暴涨。接下来的趋势如何,请自行分析。

3.B 人才

尽量要往更能吸引人才的地方去。上文博弈——考虑别人一节提到的AB两个学校,这里给出一个个人观点,A的人会比B的更加有才

以及,你可以相信比你厉害的人,至少可以听取他们的建议。在真正的人才不去的地方,我也不建议你去;在人才所向之地,你也可以去。还有你的师兄师姐,如果他们没有回来宣讲,那可能是在告诉你,“不要来!”

这其实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在宣传一节中提到的“问渠那得清如许”的问题,无非就是不吸引人才了。对于下面新老院校的区别与苏联系院校讲到的新老院校,其实也有这个特点。一些新的学校确实更能吸引人才。在有的学校你甚至还能参加华为开发者大会,你站在华为的角度,你希望到有人才的地方去开,还是到江河日下的地方去?

对于尺度大一点的地理来说,我们当然知道,高中工科含金量最高的一些比赛,FTC、FRC、VEX、RM假期营等,以及科创有真材实料的情况。但一些地区就不搞这个,自然会造成人才的匮乏。

3.C 新老院校的区别与苏联系院校

下文我在苏联上大学一节有提到苏联系院校的一些特点。当然,苏联系和老牌院校与新学校的区别可以总结为效率。一些学校会过度政治优先,浪费许多不必要的精力。这里提一下“苏联系院校”的来源,许多老大学在当初创立的时候,都是借鉴苏联老大哥的经验,全套的教育模式照搬。后来在之前的基础上对教材修修补补,也没有什么质的变化,我称之为“苏联系院校”。

当然,并非所有的老牌大学都不开化,只是一部分而已,在他的日常管理、规划、章程中,你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其眼界、效率、效果上的不足。有时候,不只是低效,还有不思进取。说句题外话,很多学校都存在洋人的宿舍和国人的不在一个层次,我想着哪怕是要搞渗透,NGO长驱直入不划算更多吗?这还会挑起国内矛盾。

对于一些新的学校,有些确实值得夸奖,你可以关注他的教育方法、平常的活动,这些可以从公众号之类的地方知道。

3.D 睿智还是睿智

这里举一个例子,一个学校把机器人工程放在机械学院,你说是睿智呢,还是睿智呢?

宣传一节中提到,可以关注学校教务处、学院、年级的网站。你从一些规章制度中自己进行判断。泡沫一节中所提到的关注成绩评定方式,也体现了睿智程度。同样的,相关的内容也能体现其文明开化的程度,这个是新老院校的区别与苏联系院校一节中的重要部分

包括一些专业方向与课程上,下文畸形也会稍微提到。比如说我这里有的学院还在教Visual Basic。这都21世纪过了20年了啊。。。。。。。

3.E 形式主义

这是许多苏联系院校的特点,会严重地导致效率低下。比如我这,就有金中那味了,甚至还更浓。举办个省赛来一堆领导,但学校自己微博、B站官号播都不播,一点消息都没有——这还不如华农。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落实到打比赛最重要的东西——钱上,今年一分钱还没给我们,全是老师自己垫的。可谓是一点诚意都没有,明摆着的利用。

3.F 道德、素质

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地区、学校、人的道德。

在我这,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一种风气,院与院之间是敌对的关系,别的院的东西,这边一律反对,想加分就搞你,极其恶心。

对于人的道德与素质来说,极差无比。这里的道德好理解,就是道德,比方说食堂光明正大插队,马路上逆向飙车,以至于我差点命丧黄泉,还有过马路不用看,走在大陆中间等等。

这里说的素质,包括但不限于擅长领域的数量、眼界、具体技术水平、说话的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宣传能力等。以至于我一个高中天天怀疑我为什么这么菜的人,在这其实是个受欢迎的大佬。

这些点很大程度来源于这些人这十多年来的卷度与卷向。前面地域一节也有提到类似的问题。整天只知道学习是在培养完全的利己主义者,自私的,不择手段的人,尤其是这个省,更是如此。卷度越大,人越自私。而卷向会觉得你的素质,比方说有的人评论股市是赌博,原因是“网络上的东西都是虚拟的”,有的人连沐浴露如何正确地打开都不知道,这种人能上大学就是中国教育最大的失败。但很遗憾,他们上了。这种令人大跌眼镜的水平,是一个成年人该有的?但没办法,一些地方的人的素质,就是这么差。

3.10 卷

其实为什么这一小节放在这个地方,因为我前面试图将“卷”这一个字拆分到不同的方面进行叙述,但有些事情来说,不拆开的效果反而更好。

我最近发现了一种新的判断依据。一般来说,数学建模比赛是一个非常好的加分方式,如果一个学校卷的话,通常会导致一堆人趋之若鹜,当然,其中肯定不乏有水平的人,但肯定不多。这里给出我前不久参加的一个数模比赛的成绩单中,各个学校的队伍个数的前几个。

学校 队伍数
山东科技大学 277
安徽理工大学 148
武夷学院 127
湖北师范大学 89
福建农林大学 84
昆明理工大学 84
吉首大学 69
枣庄学院 67
华北理工大学 62
山东省菏泽市菏泽学院 62
云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 54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52
塔里木大学 48
宁夏师范学院 47
南京理工大学 45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43

意味着其实在这些大学,大家都在不停的卷,你可能没有时间停下脚步来做你想做的事,比如说出去拍拍春景,或者只是打个球,还是打个Pao——这其实很不利于长寿。

这个表格对我来说其实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很遗憾,我这在这里面,并且是录取分数最高的——意味着我志愿只要不填这里,我完全可以多活十年,甚至几十年。

3.11 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有用的数据

哪怕它看起来没有用。比方说我填志愿的时候,我知道这个地方挂科率全国第一,但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很明显及格线是60分,那意味着我在别的学校,我可以拿到更高的分数,如果你想出国,而目标院校是看分数或者绩点的,那这个时候就后悔莫及了。

以及我在填志愿的时候,我知道有人在喷这里博士生的恶劣环境,但我并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意味着这个学校的管理、品质、道德等方面的不足。

还有一个很神奇的数据,叫自杀率,在某些榜单上,我这排名第八。其实这一个数据也对应着上一节所说的,不妨称之为卷度。在日常生活中,某些傻逼专业的学生,也是无一不想跳楼的。

3.12 专业方向的畸形

举个例子,我这个学院有几个专业。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还好。电子科学与技术是学光电的,光电工程是学光学的,微电子是学材料的。这看着就非常畸形对吧?但每一年都有许多人争破头要转来这个地位最高的学院,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压力又大,名气也没多好。

所以,同一个专业下,不同学校的情况会不一样,这个也应该纳入考虑范围,需要具体了解到学院内的制度,教授的课程,具体的资金、活动等。不过可以不作为非常重要的判断依据,毕竟众所周知,本科学不到什么。重要的是你大学干了什么,不在于学的什么。

3.13 你想做什么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依据。如果你想当个海王,你总不能去一个男女比例5:1的地方吧?

说笑了,其他事情我不太清楚,但如果你想打RM,那该去的地方也是很明了的,哈工,东大,华工,这些老牌强队也是不错的,但注意的是,据说华工不让大一的人参加——恕我直言,这貌似有点傻逼了,对于一些人来说,你因为他大一而拒绝了他,会是你的一大损失。注意的是,电科G了,后继无人了,今年也没打了。

一些迂腐的学校,可能天生就不会适合这个比赛,我在前面苏联系大概也有这个意思。就说我这里,简直是厚颜无耻,以怨报德,详见参考文献。

现在打RM的学校越来越多,但一些刚起步的学校只会打高校联盟赛或者某个兵种的单项赛(一般是步兵),而不会打那个真正的RM——超级对抗赛,这个注意一下。很重要的是那个学校对待RM的态度,最好是了解清楚RM是保研的阻力还是助力,反正我这是大大的阻力。以及我前面大学底蕴人才提过,你甚至应该去考虑当地的高中的卷向来推测大学的卷度与卷向——比方说江苏,你想要有打过FRC,或者去过RM假期营的大佬,那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4 上大学你需要知道的

4.1 人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考好了当我没说)说来惭愧,我在年级上能找到的志同道合的,仍然只有一个,和高中一样。某种程度上说,我挺失败的。至少在小学班里我还能找到一个,初中没刻意地找过,全级至少有两个。
在我们战队里还有用360的,Mac装Win的,也只有视觉的知道ROS。在以往,我感觉,凡是玩机器人的,这些东西,这些鄙视链,是应该很清楚的啊,哪怕是整天刷知乎B站,也应该知道了啊。现在觉得整个年级知道Github的一个手都能数过来,更别说别的了。这个不排除地域关系,上文有提到。
曾经我觉得LDL能吊打本科生,现在我知道我错了,他打个211研究生肯定不是问题(985的研究生也应该能打)。(我们这211研究生甚至连串联机械臂的逆运动学都不会算)。
也做好自力更生的准备,你可能再难遇到一个前辈来带你了。至于FTC,FRC,VEX,RMCamp的大佬,没那么容易遇到的。

4.2 不要自卑,也不能骄傲

我在地域一节有提到,我们并不比别人差。但不要忘了,谦虚的重要性,除非你高考大爆炸,否则我认为你不可能吊打所有人。

4.3 我在苏联上大学

这个小标题很奇怪,但其实很有意思。截止目前,我觉得我这最苏联的一点是线代教材,虽然别的教材也多多少少有苏联味,但我觉得线代是最浓厚的。我们的教材,都是我们学校老师编的,有时候为了不同而不同。我们的线代教材把克莱姆法则翻译成冷门的“克拉默”,先讲矩阵,然后讲行列式,不过有的人跟我说正常教材应该是先讲行列式,再说矩阵。其实区别也不大,都是那个套路,摆出一堆晦涩的定义,云里雾里的解释,不直观的证明。稍微有点常识,或者看过B站的都应该知道,公认的最易懂的方式是从向量开始,然后从方程组或者线性变换引入矩阵。这种苏联式教育完全就是在磨灭着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与耐心,活该培养出的学生基础不好。当然,用好教材的学校也不是没有,考不上罢了。

平常走在路上,或是学校举办什么活动,三句不离红色,这虽然是普遍现象,但在这类老牌院校更加显著。其实这也无可厚非,但一些苏联系院校的特色,我认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其发展了。

4.4 比赛

在大学期间有很多比赛,它们也存在着“性价比”和鄙视链。在一些很卷的学校,人们通常会参加很多的比赛来加分。前面提到过关注测评方式,其中可能会涉及到学校认证的比赛有哪些。一般来说,数模的性价比挺高,肝两三天就有个奖,有的还是国家级。性价比最低的目前来说应该是RM了,从每年9月份肝到下一年8月,每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的,比不过别人花一个星期打两次数模。但通过RM,理论上你也可以认识很多优秀的人,因为这个比赛的规模很大,每个队伍几十个人。不过也别期待着你的队友有多牛逼,论交友来说,大学RM是远远比不上高中RM假期营的。

所以你填志愿的时候也应该考虑上这点,你是想好好卷,保研,还是想干类似打RM这种爆肝但很牛逼又伟大却很有可能挂科的事?

4.5 知识上的畸形

还记得为什么毕导有一个“相切可吃”的视频吗?因为在那段时间,有一个电视节目有一个“学霸”说,用微积分说明薯片掉到地上是可以吃的。

思考一下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在这句话中,那个地方会让人觉得牛逼?“微积分”三个字。其实高中学的求导也可以是微积分学的一部分,但中国对“大学”多年来搞得很神圣,不平易近人,自然会导致知识的遥远,从而导致大学中课程、教材的闭门造车。

比方说,有读CS的拿一个如何写CS外挂的视频问我,“我读到大几可以做到”,我想着大约本科毕业也做不到。这难道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吗?大学知识的名誉与实际严重不符。

比方说有的学校执意自己编教材,为了不同而不同,把章节的顺序倒一下,把一些音译的词换成更冷门的那一个,就算是一本教材了——这样纯属闲得蛋疼,瞎搞。这也不是说大家都在用的教材有多好,中国大部分教材是没有最烂,只有更烂。

总结

建议回到前面看一眼前言,意识一下你们所面对的难题有多重要。
弗洛伊德:人生就象弈棋, 一步失误, 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不论你现在后不后悔,我只希望,接下来四年你不要后悔。
如果你觉得你和我比较熟,那我布置一个作业,把你这整一个填志愿的分析过程,写一篇完整的论文,然后看看,想发给我也行,不发也行。要求是需要考虑上你这个分数下能读的所有学校,在排除一些铁定不读之后,剩下的进行具体分析。

后记

这篇文章从三月份开始写。我原本的想法是面谈,但你们在填志愿的时候,我还要期末考,今年大学的放假很晚,还有RM,我是回不去了。所以写一篇文章来讲述我想说的内容。

我的目标是希望TSSYS的各位可以读上一个正确的大学。你要是问我我后不后悔,我不知道。就像罗永浩说的,一个人在那段时间,做了他认为正确的事情,你能说他错吗?我当初的判断也是具备完善的分析过程的,只不过思路上缺乏见识,有一些偏差。正如你不可能亲自试一下吸毒,但你可以通过别人的案例来约束自己。你不可能花半年时间试读大学,再半年复读,所以我希望能给你们提供一些信息。我去年这个时候并没有任何的前辈来给我讲道理,但我这个人总不愿放弃一颗善良的心,这大概是我在大学期间最大的缺点了。

你们不懂这份感情,创客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在18年的开放日的时候,哪有创客,我们高一,很多事情就已经是YSH在操办了,我们从那段爆肝的岁月走来,带来了这一个房间,我也很高兴能在这里认识你们,至少你们比起你们的同学来,已经是优秀的了。我原本的想法是只面对YSH讲述志愿的注意点,但后来一想,你们也挺可怜的,我何不也帮一把。这不能怪你们,很多东西都只能怪在“江河日下”头上,至于LDL这种,那更是可遇不可求了。

其实主要是想帮大家避坑,但写着写着感觉其实判断起来倒是不难了,因为发觉只要别想着来找我,或者跟我靠近,那貌似都没什么坑了。当然,这建立在你和我考得差不多的基础上,判断起来很容易。如果你考得更加靠近正态分布的肚子,那分析起来任务量还是不小的。

备注

本文定向推送,如果不是直接收到了我的分享,那可能看不明白一些梗,一些说法可能会有偏差,见谅。
文章都是人写的,不可能不带主观色彩,本文重在讲述避坑,不具备客观资料性质。

References

[ 1 ] Dingdang-Da . 在潮州市金山中学读书是怎样的体验
[ EB/OL ]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856924/answer/948069158

[ 2 ] Wiki . List of countries by tertiary education attainment
[ EB/PL ]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tertiary_education_attainment

[ 3 ] 百度百科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EB/OL ]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7%A6%E8%BF%81%E8%87%B3%E8%93%9D%E5%85%B3%E7%A4%BA%E4%BE%84%E5%AD%99%E6%B9%98/2819193?fr=aladdin

[ 4 ] Sr . 2018潮州金中探索社开放日宣传视频
[ EB/OL ]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W41157gY

[ 5 ] Dingdang-Da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EB/OL ] .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9052565

你可能感兴趣的:(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