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喜欢这句话已经很久了,既然喜欢,总得写点什么。

人们常说,喜欢往往是一种心情,那就随着心情随意聊聊吧。

每次读到王维的这句话,都会有一种感概,它不仅适应于古时,对于我们现代的生活也同样富有哲理和禅意。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世事纷扰太多,我们每天疲于奔命,不是在忙,就是在忙的路上。

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奔跑在追名逐利的航道上,像个陀螺,无休止运转。

走着走着,便偏离轨道,与我们的初心背道而驰,甚至迷失自我,找不到人生前进的方向。

这时候,我们不如学学王维,在人生走到无路可走的境况时,便索性就地坐下来,看流水淙淙,观行云变幻。

不着急,不焦虑,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别想太多,好好生活,也许日子过着过着,就会有答案,努力走着走着,就会有温柔的着落。

有些东西,“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选择放下,不是为了原谅别人,只是为了放过自己。

成长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接受分道扬镳,接受世事无常,接受突如其来的无力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就如我们的诗人王维。

在唐代人们推崇的是代表大唐盛世气象的诗句,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亦或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样的诗,潇洒、飘逸,兼具豪迈的气势,更符合当时的时代气息。

而相比“李杜”,王维的山水诗却感觉有点安静,有点慵懒,拿现在的话来说,好像有那么点“佛系”。

李白狂放不羁,杜甫心系苍生。他俩都志向高远。

然而只有王维,夹在这二者中间,用禅意将自己的人生填满,也启发了后世。

他未必有李白那样天纵的才华,也没有杜甫那般伟大的济世之心。

他就是他,一个有着不完美人生的唐代田园派诗人。

正如稻盛和夫所说的:“接纳所有的不完美,看淡所有的不如意,放下所有的不顺心,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磨难过后便是福报。接纳,才是最好的放生。”


想当初,身处盛唐之中的“诗佛”王维,集诗、书、画、乐于一身,凭借“一张考卷”跻身于朝堂之上,心情何等豪迈,意气何等风发!

怎奈造化弄人,“安史之乱”竟使之大祸临头,身陷囹圄,几乎断送了性命。

那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陷落。

王维被迫出任伪职,却在战乱平息后入狱,差点丧命。

因在被俘时曾作《凝 碧 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还有,若无其弟以“削爵”相抵偿,换取其活命,王维恐早就殒命黄泉了。

经此大难,加之对以往宦海沉浮的倦怠,曾经中年时期就萌芽过的“中岁颇好道”的思想,重又蓬勃起来,终于以“晚家南山陲”的形式践行了初衷。

王维彻底看淡了官场,投向了佛的怀抱,寄情于山水。

760年,他升任尚书右丞,也是他此生担任过的最高官职。

但此时王维抬起头却发现,前路似乎只有自己一个人了。

曾举荐过自己的领导张九龄已经故去,好友孟浩然和王昌龄也已离去。

他厌恶的李林甫和杨国忠也已不在,连那个讨厌的李白都不知去向。

岁月,偷换了人的容颜,也偷走了身边的朋友和敌人。

也让王维,彻底活成了自己。

而今天我们学习的的这首《终南别业》,便是其晚年时期的作品。

其实内容特别简单,就好像一个老人家在唠家常,我在终南山有座别业,得空就去住住,看山看水和看云,难得遇到人能聊一下午,你说有趣不有趣?

初读之只觉得美,细品之却充满着哲理,一股淡然清雅的气息扑面而来。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唐•王维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此诗描写作者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突出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

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

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全诗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把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此诗的着眼点在于抒发对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的向往。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首联的意思是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中岁:中年。好:好(hào),喜好。

道:这里指佛教。家:安家。

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南山,即终南山。陲,边缘,旁边,边境。

点明诗人隐居奉佛的人生归宿和思想皈依。“中岁颇好道”作者强调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

一个“颇”字,点明其崇佛的虔诚心态。“晚”字,意蕴丰富,既可以指“晚近”,也可以指“晚年”。

如果是前者,“晚家南山陲”是对现实隐居生活的描绘;如果是后者,则是对自己晚景的构想。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颔联的意思是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胜事:美好的事。

山林的生活自在无比,兴致来临之际,每每独往山中信步闲走,那快意自在的感受只有诗人自己能心领神会。

“每”表明“兴来独往”非常频繁,不是偶然为之。

“独”并非没有同调之人,事实上,诗人隐居之际不乏同调之人与其往来唱和,如张諲、裴迪等,此处当指诗人兴致一来就等不及邀人同往了,一个洒脱的隐者形象便展现到了读者面前。

从字面意义上看,隐隐约约带有些落寞,但谁又能说这种情致不是件快乐的事呢?“胜事空自知”一个“空”字,也许带有几分无奈与孤独,但诗人是陶醉于这种山林情趣间的。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颈联的意思是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在山间信步闲走,不知不觉中,已到了溪水尽头,似乎再无路可走,但诗人却感到眼前一片开阔,于是索性坐下,看天上的风起云涌。

一切是那样地自然,山间流水、白云,无不引发作者无尽的兴致,足见其悠闲自在。

“行到水穷处”让读者体味到了“应尽便须尽”的坦荡;“坐看云起时”,在体味最悠闲、最自在境界的同时,又能领略到妙境无穷的活泼!

云,有形无迹,飘忽不定,变化无穷,绵绵不绝,因而给人以无心、自在和闲散的印象,而在佛家眼里,云又象征着“无常心”“无住心”。

因此,“坐看云起时”,还蕴藏着一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机。

简而言之,就是“空”,如果人能够去掉执着,像云般无心,就可以摆脱烦恼,得到解脱,得到自在,诗人在一坐、一看之际已经顿悟。

再看这流水、白云,已是无所分别,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从结构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二句,对偶工稳,一贯而下,从艺术手法上看,此二句俨然是一幅山水画,是“诗中有画”也。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尾联的意思是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值:遇到。叟:叟(sǒu),老翁。

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写作者在山间偶然碰到了“林叟”,于是无拘无束地跟其尽情谈笑,以致忘了时间,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跃然纸上,与前面独赏山水时的洒脱自在浑然一体,使得全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

“偶然”二字,贯穿前后,却行迹全无,其实“兴来独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也是“无心的偶然”。

然诗人至此方借“值林叟”点出“偶然”二字,可见艺术手段之高超。因为处处“偶然”,更显现出心中的悠闲自在。

“谈笑无还期”结句自然,却暗藏哲理,诗人因为体悟到物我两忘、物我一体之境,从而忘记了那流迁无常的世俗世界,这是真正的“空”境。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

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

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你可能感兴趣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