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可乐经济学》 ,生活中的经济学(下)|木盒笔记

上一次我们了解了经济学就是采用“成本效益原则”的方法来判断我们如何去做决策。

我们知道了在产品设计中的经济学原理和供求关系中的经济学因素。

今天继续分享这本《牛奶可乐经济学》中,几个有趣的案例来揭示它们背后的原理。



在职场中的奥秘

我们大多数人从学校毕业后就进入到了社会,也就进入了一个大型的劳动力市场。

我们人口本身是不能买卖的,但是我们付出的劳动力服务是可以贩卖的。在这个市场中也有着供需关系,也蕴含了经济学的原理。

比如某一领域的人才最近紧缺了,那相对他们的工资就会水涨船高。


同样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也拉开了不同人的差异化的优势。

有这样一个例子:

在一些高档的餐厅里面,往往侍者的收入要比厨师助理还要高一些。

可能一晚上侍者收到的小费就能有好几百元,而助理厨师就不会有这么多。

其实对于餐厅来说,两者的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大多数人都认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助理厨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也需要经验、天赋以及长期训练,肯定要比一位好的侍者付出多得多。那为什么反而侍者的收入比较高呢?

除了两者都需要的技能,还有其他很多因素。比如我们现在社会许多是用熟练技能的岗位,工资一开始是比较低的,而许多新人也能愿意接受一开始比较低的工资。

因为他们是通过不断的锻炼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可以取得更高的发展。就像助理厨师可能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垫脚石,是为了以后晋升为主厨提供了一个必要的训练过程。

而主厨是一个相对受人尊敬的职位,而且收入也不错。

相对于侍者来说,大部分的侍者的岗位是一个偏终极的岗位,即便有个别侍者获得晋升机会其实也和他们训练的专业技能关系没那么的密切。


另外,在《国富论》中有提到过一个叫“补偿性理论”也是这个概念。就是如果当某一个岗位比较累,压力比较大,环境比较差,不受重视等不利因素的时候,相对来说会获得比别的岗位更多一些的收入。


打折中的经济学

我们生活中有着无数打折促销的经历,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共同的特点就是我们从中以折扣价购买到了物品。

其中呢其实牵涉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打折门槛”。一般商家都允许消费者以折扣价购买物品,但是购买之前需要通过一个小门槛。

比如:到了节假日、年末、店庆等情况,商家会开启限时促销,还会设置一些满多少送多少的福利环节。这时候大部分的消费者都会蜂拥而至,即便有些不顺路或者并不是特别想买什么的散客,也会过来看一看。

当你大包小包拿着心意的商品到结帐台前,甚至还需要排队排上好久。


这也就是我们常见商家的一种提供销量的营销策略。

而有一些顾客呢?反而在这个时候觉得人太多,影响体验,或者说并不是那么在意经济成本,他们觉得时间成本太大,宁愿以稍高的价格在平时购买。


同样针对这一类中高端人士的,商家也有他们的策略。

比如你有没有发现如果你要买飞机票,临时去买价格会比较贵,提前网上预定可能会有折扣;但是如果你想去看一个演出,没有买到门票。但在开场前或者已经开场一小段时间内,你去购买反而可以淘到便宜的门票。


因为商家发现,中高端人士出差往往很大几率会临时决定,而他们购买机票对价格不是特别敏感或者有些是公司可以报销,并且真的需要临时购买机票的客户都是急需的,为了追求更高收益,飞机就算到临时起飞,价格也不会有变动;而当你需要去看演出的时候,往往都是提前获得消息,中高端人士往往会提前选好场次和座位,不会临时去购买防止自己万一买不到自己想要的位置。所以临时会试试运气去现场购买的人群往往都会对价格比较敏感,也不像机票一样是当时一定需要的,所以当演出临近开始的时候,门票反而会比早些时间的价格略低。


当心理学碰上经济学

经济学家们常常假设人都是理性和自私自利的,可是结合心理学的行为经济学家提出的不同的意见。

在传统的经济模型中,金钱是一种完美的替代物,不管持有者想达到什么目的,都可以通过金钱来实现。

所以,理论上来说现金的奖励应该是高过其他同等价值的奖励。

但是我们却看到了一些不同的案例,比如:

新泽西一家电信公司宁愿奖励员工一辆免费的宝马汽车,而不是等值的现金,而且员工也非常乐意接受。

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提出了一个观点:最好的礼物,往往是我们想要但是又不舍得买的东西。


我们的好友过生日,都会送生日礼物,而且会送一些具有一定价值的物品,而不会送等值的金钱。

同样如果你的女朋友收到了一件她一直想买,却又觉得有的舍不得买的东西,肯定比你送上等额的现金让她自行购买要开心得多。

其实被奖励也等于了别人帮我们自己做出了选择,自己可以开开心心的享受奖品带来的愉悦,而又不会为自己的奢侈行为而感到内疚。


我们可以再做个实验,如果你花同样的价格送人礼物,你会买一瓶高档的红酒还是会买上几箱的啤酒;你会买上一块精致的巧克力还是会买上一大包散装糖果呢?

或许大多数人都会选前者吧,同样的逻辑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公司会赠送宝马汽车的理由吧。



说了这么多案例,当然书中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案例值得我们去深思。

自己虽然没有学过经济学,但是通过这么多有趣的案例分析,觉得逐渐改变了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和对事件原因的分析。

除了一个个故事可以帮助我们用理性的分析做出选择之外,更多的是提高了自己对于事物背后的兴趣。

你可能感兴趣的:(《牛奶可乐经济学》 ,生活中的经济学(下)|木盒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