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不是演戏,成功者不做演员!

努力不是演戏,成功者不做演员。你是否遇到这样的情况:工作忙碌、学习紧张,日出而作、日落而终,自己觉得自己很努力,甚至在深夜回想自己的努力不禁感动流泪,然而职场上的升职加薪与学业中的金榜题名总是与自己擦肩而过。此时,我们需要摸着自己的良心,问问自己:你的努力是真的努力还是你以为的自己很“努力”。如果努力是一场表演,那么假装努力的低效率者可以斩获奥斯卡影帝。最可悲的是,领奖者却全然不知,完全陶醉在自己的“沉浸式表演”中。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工作家庭两不误,上班带娃都不耽。沃克哈德,普雷哈德,古德拉克,仨人凑在一块,便撬动职场学界,平步青云!而有的人非常勤奋,努力拉车,忘记看路,陷入“struggle”的泥潭中,越努力陷得越深,最后出尽了汗水,流光了感动的泪水。但蓦然回首,发现仍在原地踏步。悲壮苍凉!

张文宏说:“我们不能欺负老实人!”。现实是,老实人经常被别人骗,更可悲的是,被自己骗。我们需要做的是,揪出善于伪装的骗局,拆穿它的真相,让自己可以在真正的努力中展翅高飞,自由翱翔~

战略上,保护自己的梦想

一部非常感人的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有句经典的台词:You have a dream, you got to protect it. 人们在生活的各阶段都会有自己的小目标,勤奋努力的人甚至拥有自己的大梦想。我们经常发现,勤奋努力的人在制定目标之后,通过一段时间的自律,会不断地想要去触摸一下梦想,以检查它是否提前到来,从而实现对自己努力的安慰。如果,追梦人发现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近,此时产生的正向feedback会让我们更加投入到自己的努力当中,形成良性循环。如果,追梦人发现自己离梦想仍然非常遥远,尤其在自己付出短期且巨大的努力之后,连梦想的门都没看到时,梦想充当的将不再是动力,而是破坏力!

举个栗子,一位科研工作者小J,非常热爱宏观金融方面的研究,小J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顶尖的经济学家。在初出茅庐的几年内,小J勤奋努力,小有成就。慢慢地,小J开始琢磨如何发表经济金融方面的顶级期刊——梦想逐渐建立。之后,小J花费两年时间打磨自己的一篇重量级文章,试图冲刺经济学顶级期刊。投出稿件之后,小J回想自己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坚信上帝应该会给她汇报。然而,小J不久就收到杂志拒稿,那一刹那,小J的眼泪不光迷失了双眼,也蒙蔽了自己的内心。小J开始反思自己是否适合搞科研,整个脑袋充斥了怀疑与自卑。尽管旁人都已经觉得小J是一颗科研新星。

上述这种情况,小J就没有把梦想保护起来,让它过早地暴露给现实,从而挫败了追梦人的士气。我们不应该这样对待自己的梦想,梦想如同我们的孩子,我们应该将它保护,不要在幼苗的时候就让它饱经风霜。让梦想在幼苗时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茁壮成长,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压力,才是正确的努力方式。梦想给人力量,但本身又很脆弱,莫让梦想出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局面。保护自己的梦想,或许就是保护自己的努力吧。希望小J可以开心每天,科研顺利。

心态,完成比完美重要。

很多时候,当你完成一件事情之后,你会感觉到对自己仿佛有一个交代,你会自我感觉变得更好,这会推动你完成下一个任务。或者说,当你坚持下来一个好的习惯,会让你在开启下一个习惯时更加自信。值得注意的是,要实现上述的效果,你给自己设定的任务就不能太难,或者说刚开始建立计划的时候不能设定特别hard的模式。不幸的是,大多数人都过于追求完美,想把事情做的得一步到位。要知道,完美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这使得很多事情无法划上完美的句号,笔记本上的待办事项越积越多,给人带来无形的挫败感。

更悲催的是,当你追求完美时,势必需要耗费更多的努力。无论是弹奏一首曲子,还是写一篇文章,或是做一个项目,要做到完美,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即使我们花费大量的努力,在追求完美时候也很难保证一定成功。按照经济学中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在做一个任务时,前半程的努力可以很快实现巨大进步,而到了后半程你要花费非常多的精力才能实现一点点的进步,甚至会给人原地踏步的错觉。此时,我们应该交换时间给边际效率高的事情,这样才能使你的努力变得更加有效率,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为以后完成难的任务做好心理建设与铺垫。追求完成的心态,会使人放下疲惫与紧张,精力聚焦到做事本身,反而容易达到完美的目的。

策略上,从微习惯开始。

如果你想一个月瘦下来10斤,我建议你把目标从“每天锻炼1小时”降低成“每天做一个俯卧撑”。因为,你给自己设立一个非常小的目标(这小到无法不坚持),会使得你每天都可以完成目标,而这不光可以使你离大目标越来越近,更在完成任务的时候给你带来愉悦感与自豪感。此外,当你开始一个俯卧撑的小目标时,你会惊讶地发现做一个俯卧撑之后,你会习惯地思考,既然做都做了,那我就再多做一个吧。做完俯卧撑之后,你甚至还想再做做拉伸运动,这样的话你就可以超额地完成目标,获得坚持与超额完成任务的双重快感。要知道,努力的时候愉悦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光靠意志力来坚持,会使人变得很痛苦,当然有的人可以在这种苦的环境中坚持下来,但大多数人不能从一而终。

正如斯蒂芬·盖斯的《微习惯》书中所写,采取微习惯,让自己每天前进一点,并在努力的过程中感受到快感与成就感。有的人疑惑,一天有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而微习惯因为其目标比较小,所以占用的时间也相对较少,其他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这里,有个小小的建议,就是大家可以把目标定得丰富一些,一天完成多个微习惯。比如,你喜欢读书,可以定一个“每天只读3句话”的小目标;如果你喜欢写作,可以加一个“每天只写1句话”;如果你喜欢背单词,就定一个“每天只背5个单词”,每个小任务中间隔着5分钟休息时间,这样的话,你会发现每天的时间都很充实,被各种小任务充斥着,而且每天都有不一样的进步。

视野上,长期与短期兼备。

当你在做一件长期的事情时,短期的波动不用考虑。当你在做一个短期的事情时,长期的目标可以让你舒缓压力。举个栗子,小J是一名经济学者,她的长期目标是成为一名宏观经济学家。然而,小J并不幸运,最近小J投稿经济学顶级期刊被拒稿,小J很难过,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做经济学者。这时候,小J就把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混淆了,成为一名宏观经济学家是个长期目标,而投稿被拒仅仅是短期波动,它并不能影响小J实现自己的梦想,何况小J一直在科研的路上,从没跑开过。所以,小J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要为拒稿而感到怀疑与迷失,认识到短期的波动恰恰是前行的动力所在。再举个栗子,小A在985高校读博士,因为发不出文章而担心毕业延期,最终从宿舍楼8楼跳下去一命呜呼了。这时候,小A就把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搞反了,短期内小A需要攻克科研难题,遇到科研压力,但是长期来看,科研的文章是为了毕业,而毕业是为了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短期发不出文章,并不代表不能毕业(有可能只是延期1年)。发了文章,毕业了,并不代表你就能在社会上如鱼得水。如果小A能从长期的角度看这个发文章问题,就会发现短期问题的重要性没有她想象得那么大。

我们的努力进步曲线类似经济学中的增长曲线,经常是长期向上伴随着短期的波动,然而很多人把短期的谷底看得太重,以致于自己产生了怀疑。更有人,把短期的波峰看得太重,自以为是,以致于忘了还有长期的目标需要去实现。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希望老实人莫要吃亏!一切的美好,都是从今天的努力开始。记住,是真的努力,不是你以为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努力不是演戏,成功者不做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