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百喻经》第三十一天

1.地得金钱喻

这个故事是希望佛教弟子在遇到参禅悟道的机会时,好好把握,勤于修行,不要因为贪恋无常琐事而不精心佛道,最终落入三恶道之中。

另一个角度看,本来捡了别人的钱,人家要回去是天经地义,而故事中的穷人却因此恼羞成怒,徒增烦恼。

2.贫人欲与富者等财物喻

故事中的穷人,自知没有富翁那么多的财富,但也不应该为此而把自己仅有的财物扔进水里。他显然只看到眼前的“少”,而没有大胆地去向往未来的“多”。

世上的愚人也是这样。虽然出了家,获得了一点供养,可是心中常常感到不满足,觉得不能与年高德重的人获得同样的供养。他们看到那些有名望、有功德的人,学问修养都很好,还受到大众的供养,心中便想与他们一样。因为做不到,心中便忧愁苦闷,就想放弃修行。

无论从故事本身还是从佛理来看,它都是在告诫人们:不要因为不能达到预想的目标,就轻易地放弃已经取得的成果。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理想、有愿望、有目标,却也不可能人人都能实现。因此,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不要急于求成,而应该踏踏实实,从小、从少做起。

3.小儿得欢喜丸喻

小孩子贪吃却因此失去了所有的财宝,身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免不了会遇到诸多的诱惑。倘若我们没有一定的控制力,一味地贪多,就会像寓言中的那个小孩贪吃欢喜丸,却丢掉了身上值钱的饰品。

有些比丘僧也是这样。他们喜欢在熙攘热闹的地方贪得一点利养,却在不知不觉间,被各种烦恼夺走了以往的功德、戒宝、璎珞。

由此可见,修炼自己的定力是适应社会生活的必须。在生活中,一些自以为聪明的成年人,他们也犯同样的错误,干出孩子般的蠢事来,让自己丢掉了原本已经拥有的美好事物。

你可能感兴趣的:(共读《百喻经》第三十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