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吴江农村婚俗

原创: 金华 吴江通 今天

“吴江通”连续两年勇夺全国冠、亚军。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前言

在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孩子到了十六七岁就开始找对象了。如果一个农村孩子到了二十岁还没有定下亲事,那这孩子的终身大事基本上就忧心了,那他们的父母是要愁白头的。祖母在世时,以给人说媒为业。她常常走村串户,为了这些农家孩子的终身大事奔波操劳。无论是说媒还是结婚,我们吴江农村是有很多讲究的。

祖母在世时,以给人说媒为业,也就是俗话说的媒婆。一说到媒婆,一般人脑海中都会浮现下面的一个媒婆画面:

媒婆

在当时的农村,孩子到了十六七岁就开始找对象了。如果一个农村孩子到了二十岁还没有定下亲事,那这孩子的终身大事基本上就忧心了,那他们的父母是要愁死的。对这一点,我的热心的祖母比他们的父母还要着急,她常常走村串户,为了这些农家孩子的终身大事奔波操劳。

说媒

一般来讲,养女儿的人家是不急的,所谓一家有女百家求,有女儿的人家总是矜持地等着人家上门来求亲的。而养儿子的人家就很着急,儿子一长到十六七岁,他们家的母亲,就会挑一个吉利的日子,手里拎一包点心,或者用围裙兜几个鸡蛋上门来找我祖母,甚至不管是下雨天还是什么坏天气,都会有人找上门,当然个别的也会由父亲来。

下雨天都有人找上门

都是乡里乡亲的,彼此都是熟悉的,来客在门外就扬着嗓子叫一声亲亲热热的“二宝婶妈”。祖母名叫二宝,人家尊称她一声“婶妈”,后来这“二宝婶妈”就成了她的招牌,无论男女老少都这样叫她。

坐着的就是祖母

来客总不过是前村阿三头的妈,或者是后村小阿二的娘,祖母亲亲热热拉着这些婆婆妈妈进门,招呼着坐下。乡下人不会拐弯抹角,来客一开口就直奔主题,请二宝婶妈帮忙给他们家的阿三头或者小阿二找个勤快老实的姑娘当对象。

乡下人找对象,漂亮是不谈的,首要条件是人勤快,脾气好。按照乡下人的审美标准,杨柳细腰袅娜身材是要不得的,这样的身板,如何下地干得了活!漂亮又当不得饭吃,何况乡下人是看不惯漂亮女人的,觉得这样的女人不牢靠,还是老实本分的姑娘可靠。最关键的是身体要好,看上去扎扎敦敦的最好,乡下人相信大屁股的女人好生养,大手大脚的女人干起活来利落,所以这一路的姑娘是最适合的人选。

勤劳的农村姑娘

东说洋话西说海,田间地头东拉西扯了一会,祖母就知道了来客心目中理想媳妇的大概模样,也了解了男家的家境人品。也有的人家指名道姓要哪家的姑娘,这姑娘不用说也知道肯定是人尖子。

其实祖母早就给阿三头或者小阿二找好了合适的对象放在了心里,就等着他们的娘上门来求她去说媒。四里八村凡适龄未配的姑娘小伙子都在祖母的心里排着队,她早就在心里默默做过多种排列组合。

勤劳的祖母

挑一个合适的日子,祖母浑身上下收拾一新去说媒了。到了姑娘家门口,祖母高声叫一声:某家婶妈在吗?那家的姑娘要是在家,看到我祖母上门,必然是对我祖母白个眼羞红了脸跑开去的,祖母吃了人家的“白果”却丝毫不生气,依旧笑眯眯地往人家里走,她心里吃准了这姑娘很快就会悄悄跑回来躲在门外偷听的。

姑娘家的母亲客客气气地招呼出来,对于祖母的到来,她是意料之中,也可以说是期待已久的,要是我祖母一直不登她家的门,她是要着急的。

祖母开门见山,说给她家的姑娘找了一家非常好的人家,小伙子是怎么老实能干,未来的婆婆是如何好脾气不管事,公公又特别好说话。大姑子出嫁了,小姑子不懂事。独养儿子,姑娘一进门就当家。家境又好,新翻新的房子,吃穿不愁。说得天花乱坠,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经过祖母加工的。但是不知情的姑娘一家却听得心动不已,姑娘的妈高声叫着姑娘的名字“快给二宝婶妈烧一碗水浦鸡蛋,二宝婶妈辛苦了!”躲在门外偷听的姑娘高声答应了,很快,一碗溏心水浦鸡蛋就端出来了。

溏心水浦鸡蛋

祖母老实不客气地吃着人家的水浦鸡蛋,然后就说定了哪一天上男方家里看亲。

70年代结婚四大件

80年代结婚三大件

看亲是非常关键的程序,一对男女的婚事,成败往往在此一举。祖母必然对男方家有许多关照,应该让女方看到的东西,就是没有也要想办法去借来,比如桌上的三五牌座钟,红灯牌收音机。小伙子即使大冬天也必把衣袖挽起一截,露出明晃晃的手表。当然,不能让女方看到的东西也要藏好,比如瘫痪在床的老人,摆不平的三脚桌椅。也有的人家就两间破屋子,实在是无处可藏,那么就向亲朋好友临时借一个体面的家来充数,哄骗女方说这就是小伙子的家。这些都要经验丰富的祖母一一调停。

80年代农村新房

也有的女方家里比较精明,千方百计托人到小伙子的村上去打听。祖母从不担心,农村人在这方面有特别的讲究。就算是冤家,也不会在这种时候背后使坏。大家都穷,都知道娶个媳妇不容易,乡下人相信一句话:破了人家的婚事伤阴鹫。再说了,谁家以后不娶媳妇?

嫁妆

约定看亲的日子到了,祖母领着女方家的人到了小伙子家。男方家里早就打扫一新,桌上摆了茶水瓜子。寒暄一阵坐定后,男方殷勤地劝女方喝水吃瓜子,把茶碗送到人家手上,把瓜子硬抓到人家口袋里,然后紧张地看着人家的反应。如果女方家的人百劝就是不喝一口茶,那就是说明人家不满意,这门亲事就此黄了。乡下人虽然没有文化,却死守着一女不喝两家茶的老礼,看亲可以看上几回,看亲时的茶却只能喝一家的。祖母也眼巴巴地看着,如果看到女方家的人喝了茶,她也喜笑颜开,不然还要跑下一家。

相亲

其实这样的媒人相对来说还是容易的,高难度的做媒是调换亲。就是两家分别用自家的儿子来换娶人家的女儿,这是最贫困的农家为儿子解决婚姻问题的无奈之举。说成这样的婚姻,对祖母来说挑战不小。善良的祖母每次是慎重再慎重,希望能找到尽量合适的,期望两对婚姻都能过得幸福。但是要两对夫妻年龄相当,家境相当,彼此又都投缘对眼,这是非常难得的。所以换亲的结果总是免不了有一家的女儿要受点委屈,要愿意牺牲自己来换取她哥哥的幸福。

80年代结婚现场

结婚之前,祖母还有许多的忙碌,视男女两家对她的谢礼而关照一些事项。比如关照男方的婆婆,在新床的褥子底下放一根缝衣针,这样新媳妇就会对婆婆畏惧,看到婆婆就像引(隐)线一样隐身。而关照女方是新娘子进门时在大门槛上略站一站,这媳妇从此就在男家站住了脚,一家子都被她踩下去了。诸如此类奇怪的习俗还有许多,但祖母有时候不负责任地即关照了男家又关照了女家。结果是结婚那天,新娘到夫家门口还没来得及跨门槛,男家的人一边一个拉着新娘子的胳膊像抬一样把新娘子抬了进去,那新娘子惊慌之中在两脚离地经过大门的那一刹那,居然还是没有忘记用脚狠狠踢了一下门槛。

80年代的结婚照

80年代结婚的成本

乡村婚俗,洞房花烛夜,新郎新娘是不同房的。新郎要把新床让给新娘和她的那些伴嫁小姐妹们睡。于是晚上宾客散去,新娘子和小姐妹们把新房门一关,尽可以从从容容仔仔细细把新床翻个遍,哪怕它一根细小的绣花针,姑娘们还是能翻出来扔到马桶里去。此时那新娘子在心里把二宝婶妈谢了千万遍。

婚房

当然,也有的姑娘在结婚后才知道上当的,男方的家境不是看亲时那样的景象,但是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了,乡下女子都是认命的,而且嫁妆都已经在男方了,顶多把我祖母骂几声“乱说媒人”,日子还是一样过下去了。

船上运嫁妆

13岁做童养媳,29岁守寡,这个漂亮能干的媒婆,一辈子都在为别人的婚姻大事操劳忙碌,而她自己的婚姻却完全是一场悲剧。我想,这和木匠家里三脚凳,卖油的娘子水梳头是一样的道理。

祖母居住的老屋

本文编辑:顾晓红、吴英

图片来源:金华、馆藏及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忆中的吴江农村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