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

大洪水之后,部分幸存者回到曾经家园--埃及。过了很久,人丁越来越多,为养活增长多人口,需要更多粮食。然而,肆虐的鼠患却经常把人们储存在粮仓中的劳动成果彻底毁掉。太阳神拉的女儿巴斯特(bastet)不忍看到人类挨饿。于是离开天界,来到旷野,找到一只独来独往的猫。这是一种最具野性的生物。说明来意后,猫傲娇地回应:“我是独往独来的猫,为什么要接受人类的役使?”巴斯特解释道:“独往独来的猫啊,请信任我,作为你的保护者,我不会让你沦为人类的奴隶。我会让人类给你提供热乎乎的牛奶,可口的鱼,温暖的火堆。还要他们崇拜你,爱你,心甘情愿地把你奉养。而且,到了晚上,你将仍是独来独往的猫。”

     独往独来的猫心动了,但这还不足以让他接近人类。巴斯特又许给她的被保护者另一项好处,这才勉强同意。于是后来猫不再捕鼠但仍然在人类身边。

      巴斯特说服了一只又一只猫---因为猫是独居动物。巴斯特兑现了她的诺言。人们把猫邀请进自己家中,分享食物和住所。他们说:“猫的瞳孔开合与太阳和月亮有关,太阳所发出的生命之光被藏在猫眼里保管。”

       如果谁家不慎发生火灾,主人通常先抢救家里的猫;如果谁家的猫寿终正寝(若是过失致猫死亡,则要判处死刑),主人要剃眉致哀,死猫被放在亚麻布上,由防腐师进行处理,制成木乃伊。下葬时,随葬各种日常生活用品,例如牛奶和老鼠木乃伊。

      巴斯特更是受推崇。她不但是猫的保护神,还是勇敢与胜利的化身。掌管音、舞蹈、性爱与婚姻,是丰饶多产的欢愉女神。平民们为她建起一座座神庙供她居住。法老们声称自己的灵魂与女神相通,有的干脆宣称自己是巴斯特的儿子。

       巴斯特厌倦了埃及的生活,就去了克里特岛。一个月夜,她和心爱的猫在林中游荡。这时,一群猎狗呼啸而至,后面是一辆由红雌鹿拉动的金车,车上是一名美得超凡脱俗的女子:她一身银色长衣,头顶满月冠,身挂银弓,手持火炬。她就是宙斯之女,阿波罗之姊,月神阿尔忒斯。

     之后,她们产生了一段恋情。(具体情节我也不知道)但是巴斯特要回埃及了。阿尔忒弥斯不久也去了。这个月神一向刚强严厉。一次,她狩猎归来,正在洗浴,被一个名叫阿克特翁的凡人看见了裸体,恼羞成怒的她用泉水撩向入侵者的脸,说:“你要是有办法,就去说你看到了赤身裸体的女神吧!”刹那间把那人变成了一只鹿!   而动了真心的阿尔忒弥斯却格外柔情。

     她们在一起后,四处游历。她们还去过莱博斯岛。这里有一座女诗人萨福建立的女子学校。萨福的父亲是当地贵族,喜好诗歌。受父亲的影响,她迷上了吟诗写作。曾因政治原因被逐出故乡,在流亡生涯中,嫁给了一名西西里富商,并育有一女。后来被允许回到家乡。苦于在婚姻生活中没有灵魂交流的萨福回到莱博斯岛后创办了女子学校,教授诗歌、音乐、仪态、美容和服饰。许多贵族慕名把自己的女儿送到这里。她以护花者的方式培养着女学生们,同时,还为这些花一般清新美丽的女孩子们写了一首首动人的情诗。

     在莱博斯岛有过一段快乐时光后,她们选择在雅典长住。她们并不后悔和对方在一起,但她们的结合不可能有孩子。这不时让巴斯特和阿尔特弥斯感到遗憾。

     一个月圆之夜,一位天使从月球来到人间。它带来一名婴孩,交给她们抚养,还让鹳鸟叼来一只猫崽。什么也没说,就消失了。巴斯特给这婴孩取了昵称--miut

(埃及语,小母猫之意。这个孩子是女婴)。她们认为,这个孩子最好由希腊最智慧的人命名。

       一位在埃及的智者见到有颗星升起,知道是雅典的方向,于是立刻决定回去,他就是毕达哥拉斯。出身萨摩斯岛贵族家庭的他自幼聪明好学,因为向往东方的智慧而前往埃及学习当地神话、历史和宗教。这一学就是十年。

      毕达哥拉斯受到了欢迎。看到了阿尔特弥斯怀中的孩子。这个婴孩皮肤非常白嫩,满室的色彩因她而熠熠生辉;呼吸声那么细微,比任何襁褓中的孩子都安静。他凝视这个女婴很久,看到了她的前世,也意识到她今世的伟大使命。充满虔诚地,俯伏拜这小孩子。

      她们把他扶起,请他为这个孩子命名。毕达哥拉斯想了想,说出了一个名字:赛琪(psyche

有了赛琪,周围的一切都会变得美好。

当她踩过淤泥,淤泥就美丽起来;当她在雨中奔跑,雨就镶上银丝;当她拾起一只蟾蜍,蟾蜍便化为俊美--对任何长相的动物她都有一种奇特的发自本心的爱。

     那只被鹳鸟叼来的猫长大了,巴斯特给它取名叫爱希丝(她是法老欧里西斯之妻,曾经治好了被蛇咬的太阳神拉。是爱与生命之神,同样是儿童的保护神)它总是和赛琪形影不离。在她四处游荡时,爱希丝总跟在身边,时不时用身子蹭她的腿。有时,赛琪会把它抱起来,轻挠它的头。

      赛琪一天天长大,她需要从头学起,找回前世的智慧。阿尔忒弥斯和巴斯特把她送入阿卡德米学园。学园在城外西北角,是一座纪念希腊英雄阿卡德米而设立的公园。它的创使人柏拉图,后来又建造了一座缪斯神庙。

      柏拉图出身贵族,早年喜爱文学,与苏格拉底相遇后,转而研究哲学。苏格拉底之死让本想从政的他对城邦政治倍感失望,离开雅典到埃及、西西里等地游历,一去就是十年。

      他在学园中起的作用,并非是讲授、教导、示范,而是推动、鼓励、评论、劝导。赛琪年纪小,听不懂高深的讨论。但对柏拉图讲的一个故事印象深刻:

      人类住在一个洞穴中,像囚徒一样双腿和脖子被锁住。所以不能回头,只能看到眼前的洞壁。他们之后有一堆火在燃烧。

在火与囚徒间有一条路和一道矮墙。有一些人举着各世各样动物和人的雕像走来走去。火光把它们投射到洞壁上,形成各式各样的影子。囚徒们把影子看作真实的存在。有一天,一个囚徒挣脱了锁链,他回过头来看到了火光。最初他的眼睛不习惯光亮,以为他所看到的不是真实的存在。

但他习惯后会发现,眼前的东西才是真实的。他开始怜悯那些仍然活在洞穴中的同伴,于是决定回去,拯救他们。然而洞穴中的人同样可怜他,以为他弄瞎了眼,再也不能适应洞穴中的世界了。。。。。

      柏拉图死后,学园又开办了900年。赛琪一直在学园中学习。这期间,两位母亲还带着她到各地游历。10月31日是小赛琪最期盼的日子。这天是巴斯特的生日。通常,她们会在前一天赶到埃及巴斯特城。晚上,巴斯特点燃神庙的灯,信徒们举灯传遍全城,音乐和歌唱的祈祷声响彻夜空。第二天,从各地来的男男女女在献祭后举行欢宴而这次欢宴消耗掉的葡萄酒比一年中其他时间加起来都多。来自埃及各地的商贩带来各式猫雕像,猫饰护身符卖给前来朝圣的人。艺人则载歌载舞,向女神致意。

       罗马也是她们一家常去的地方。在这里,赛琪见到了来自遥远东方的丝绸。她从未见过如此华美细软的织物。好奇心强的她向学者们请教丝绸的来历。老普林尼告诉她,丝绸产自塞里斯国。该国林中产丝,闻名于世。丝生于树上,取下以水浸湿,即可梳理成丝。希腊地理学家波金阿尼斯则是如此推测:塞里斯人所用织绸缎之丝,来自名为塞儿的小虫。此虫大于甲虫两倍,下有八足。该虫以所吐细丝缠绕其足,塞里斯人以冬夏两季建房舍畜养。

      赛琪生病了,阿尔特弥斯请希腊人盖伦诊治。他为赛琪放了血,留下了自己特制的草药成药。赛琪逐渐好转。又是一个月圆之夜,一群恶灵在劫持阿尔忒弥斯后正要带走赛琪,巴斯特及时赶到救下赛琪,发现大病初愈的女儿已昏迷不醒。

     巴斯特把她藏在深山洞穴里。守护着她,为她治伤。赛琪时而清醒时而陷入昏迷。这样过了一千年。爱希丝一直跟在她身边,有时会用舌头舔她的脸。一天,赛琪被剧烈的腹痛疼醒了,原来是她来了月经。这一次,她彻底醒过来了。

       醒来后的赛琪随巴斯特前往荷兰。这是当时欧洲最自由的地方。她拜笛卡尔为师。他为赛琪讲授哲学和几何学。据说,赛琪对他曾萌生过一种特别的感情。

        应洛克之邀,巴斯特母女前往英国。赛琪接触到了牛顿力学。于是她想开始设想用科学方法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的可能性。多年的游历生涯,已经让赛琪成长为一个有主见的大姑娘了,她决定独自闯荡。巴斯特千般不舍,但还是同意了。

      赛琪回到欧洲大陆,进入巴黎。此时的法国,思想家们在要求破除宗教迷信和王权专制的背景下,兴起了中国热。传教士们把中国的文化典籍翻译成西方人的文字,让赛琪发现了一个新世界。大革命前,赛琪离开法国前往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去拜访一位哲人--伊曼努尔•

康德。康德是一位好客的主人,席间谈笑风生,也很耐心地回答了她对康德哲学的疑惑。不过令她失望的是,这位哲人对用科学实验研究人的心理并不认同。

      旅行仍在继续。赛琪访问了莱比锡大学,与费希纳会面。他是心理物理学的奠基人。只是他也不看重赛琪,所以又把兴趣转向了美学。

       因此真正的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威廉•冯特。是他在1862年首次提出“实验心理学”一词,正式宣布心理学是门实验科学,并于1879年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此,赛琪走上了心理学这条成长之路。。

1900年到了。弗洛伊德坚持要求出版商把1899年出版的《梦的解析》的出版日期改在这一年。他希望自己这部充满颠覆性和革命性观点的世纪之书来宣告20世纪的开始。

      荣格是他最早的一批读者。在1900年即阅读了此书。不过没有完全理解。三年后重读,发现弗洛伊德许多想法与自己殊途同归。1907年,两人在维也纳会面。他们从下午一点开始,一口气进行了十三个小时的交谈。荣格对弗洛伊德的印象是:极为聪明、机敏和卓尔不群。他所谈的性理论同样吸引了荣格,但他的怀疑始终没有消失。对弗洛伊德而言,荣格的出现有重大意义。荣格工作的地方是当时欧洲最有名望的精神病医院,有了他的追随,意味着精神分析在那里有了代言人;同时,他的非犹太人身份可以帮助精神分析摆脱成为一项犹太人内部事务的危险;更重要的是,荣格本人拥有过人才华,他很自然地将他视为“儿子和显而易见的继承人”

     精神分析的影响与日俱增,赛琪前往维也纳,与弗洛伊德谋面要求学习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拒绝了。于是赛琪决定自学。靠着超群的悟性,用了六个月学完了精神分析基础课程。之后,再次提出拜师请求,同时表示希望跟从荣格学习。当时两人已经出现矛盾,不过弗洛伊德没有发怒,他先是笑而不语,接着答应了她的所求。

      荣格和弗洛伊德的关系从1912年开始迅速恶化。这一年,荣格在《利比多的变化与象征》中,将利比多阐述为一种普遍的生命力,表现于生长和生殖,也表现于其它活动。在寄给弗洛伊德的书上,他亲笔写下“由其桀骜不驯但充满感激的学生,置放在导师与主人的脚下。”弗洛伊德看后,1913年1月3日写信给荣格,建议“完全放弃我们的个人关系。”三天后,

荣格答复“我同意你的愿望,完全放弃我们的个人关系。”1914年,荣格辞去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主席职务,此后两人再未谋面。赛琪见证了两人的交恶,从个人情感上,她倾向于荣格,因为他的神秘主义气质与她接近。但她知道,两人的分立将对精神分析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极力促成他们重归于好,如今,所有努力皆归为徒劳。

     失望的赛琪去了美国。当踏上这片新大陆的一刻,她就发现美国与欧洲的不同。这里的人更注重效率和实用。在哥伦比亚大学,她被华生的系列讲座吸引。他反对内省法,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客观可观察的行为,把意识从心理学研究中驱逐出去。后来,赛琪专程到他工作的霍普金斯大学参与他对新生儿行为发展的研究。

      1920年,华生因婚外情被辞退。但他仍不忘心理学。1925年写下《行为主义》一书。1928年出版《婴儿和儿童的心理护理》。1936年,第二任妻子去世,从此不再写任何东西。1958年秋,去世。当时的赛琪正在瑞士,听说这一消息后,为这个友人的死,难过了很久。

      赛琪的情感生活困扰不断。在她的情人中有男人,也有女人。---她爱的是一个人的精神、思想、人格,所以不认为性别有多重要。只是她始终无法理解人类为何看重性。她并不认为性欲是一种堕落,只是觉得无趣无意义。她也会自慰,但只在经期;有性幻想,然而不想发生性关系;与情人发生关系后感到厌倦,觉得人类真是可笑,居然沉迷于如此无聊之事。然而,她又为自己的不正常而担心。 因此,她找到了金赛教授。金赛的父亲是工程师,也是一名苛刻的卫理会教徒。所以任何有关性的话题都是被禁止的。而在那个年代,这样的管教司空见惯。金赛选择了生物学为自己的职业,毕业后在印第安纳大学教书。女生们请求学校开设性与婚姻的课程,金赛对她们深为同情,因此被请去教这门课。但他没有讲授过性学课程,于是开始了性的调查。分别在1948和1953年出版了《人类男性性行为》和《人类女性性行为》(二者合称《金赛性学报告》)

         赛琪来到金赛研究所,向他说明自己的情况。金赛说:“女士,你的情形极为罕见,在我调查过的人群中,发现有1.5%的人感受不到性吸引,也没有性反应。只是目前我们无法把他们归类,只能用x表示。”

     “x,1.5%。。。”赛琪带着更多疑问,走出了研究所。

        在与情人的争吵过后,赛琪决定去瑞士散散心。她造访了苏黎世,再次见到荣格,此时,他已经80多岁了。在赛琪看来,他是一位有极突出个性的人:性喜沉思又天真爽朗;有敏锐的感受,同时保持着纯朴;保守而虔诚,顽固兼容忍,诙谐又严肃,冷漠超然同时关爱他人。他跟赛琪讲起自己对无意识的探索,还让她看自己的红皮书。

       赛琪提议他写一部自传。经过长时间的犹豫后,荣格同意了。他们每周都会用一个下午来做这件事。刚开始,荣格对提问显得有些顾忌。但他很快就热心起来了。有关他童年时代的那些久已隐没的各种意象浮现到他脑海中,正如他所说的:“

我的一生是潜意识自我充分发挥的故事,潜意识里的一切竭力做出种种外在表现,

而人格也强烈要求逐渐从潜意识中成长起来并作为一个整体来检验自身。我无法用科学语言追溯这一历程,因为我无法把自己作为一个科学问题加以体验。对于我们内在的想象力,我们是什么样子,人从永恒方面看起来是怎样的,可能只有通过神话的方式加以表达。神话是富于人性的。比科学还要精确地表现生活。科学以平均性的概念进行工作这样的概念太过普通化,因而无法给个人生活主观上的多样性作出公正决断。”

      此书在1959年完成,定名为《梦、回忆、思考》。1961年6月6日,荣格与世长辞。

      荣格去世后,赛琪回到美国,见证了人本主义心理学会的成立。该协会由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创办。马斯洛还促成了《后人本心理学杂志》的创刊。他将人本主义视作一种超越性的,以宇宙为中心的心理学的准备阶段。

      新时代运动影响了赛琪。她相信,人类将由追求物质的进步演进到注重心灵的探索。在下个世纪,人类作为一个物种会发生重大改变,人们从对物质领域的局限中解放出来,得到拓展和升华,实现有意识的演化。

       她将目光投向中国。在她心中,那一直是一个神秘和神奇的国度。她在丝绸上触摸过它,在马可波罗的书里读过它,在沙龙里谈论过它。可是,她从没有到过它

!“我要亲自去看一看,真正的中国是怎样的,真正的中国人是如何生活的!”于是在新世纪到来时,她开始了中国之行。

     另外,还有件事值得一提。新世纪的第四年,加拿大博克大学心理学教授安东尼•博格特将“感受不到任何性吸引力”定义为无性恋(Asexuality)约占世界人口的1%。两年后发表新论文,强调不是生理或心理障碍,而是正常的性取向。

你可能感兴趣的:(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