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接下来聊聊“龙师火帝鸟官人皇”,从这一段开始我们聊的是我们华夏的历史。这里的“鸟官”不是《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抓到一个赃官后嘴里说的那个“鸟官”,而是古代用鸟的名字命名的官职。
说到这里,我们先从《左传》中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讲起。话说孔子的年代,有一个叫做郯(tán)国小诸侯国,大概在现在山东郯城一带。郯国的国君,按公、侯、伯、子、男的爵位,应该称子,所以叫郯子。有一次,郯子到鲁国朝拜鲁昭公,鲁昭公问他:郯国有一些习俗我不太明白,为什么你们那里的官名要用鸟来表示?也就是所谓鸟官。郯子说:最早的是太皞(昊)氏(也有人说就是伏羲氏,但是《左传》没有这么讲,只说是太皞(昊))是以龙纪,所以是龙师、龙名。上古黄帝的时候,是以“云纪”。什么叫“云纪”?就是用云来表示各部门长官的官名,这就叫云师、云名。炎帝的时候,是用火来表示官名,叫火纪,也就是火师、火名。到共工氏(也就是大禹治水的前一任。共工治水失败,大禹接替共工治水),是以水纪,叫水师、水名。再后来到我们祖先少皞(昊)氏强大的时候,“凤鸟适至”,也就是正好有凤凰出现,所以就以鸟纪名,比方:司马用雎鸠来表示,司徒用祝鸠来表示。这就是鸟官的来历。”所以说:“鸟官”是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
在这里,我们再把郯子的话再详细的说一下。在上古时期,很多官名不像现在这么系统和规范,那时候想到啥或看到啥感觉很好,就用来命名了。里面的龙师指的是三皇之首的伏羲氏,他一出场就从此就引出了人文三皇:伏羲氏、炎帝神农氏和黄帝。(为什么说是人文始祖三皇,后面还有一个天地人三皇,我们稍后再讲。)伏羲氏姓风,号太昊。他在位的时候黄河里面出来了一个长着马头、龙身的怪兽。它身上的毛带卷卷的,有斑点和花纹,伏羲氏见到以后受到了启发,划出八卦的符号,又根据龙马身上的花纹发明了渔网,人类文明进入了渔猎时代。因为伏羲氏见到了龙马,于是用龙来给百官命名,如有青龙官、赤龙官、黄龙官等等,因此把伏羲氏叫做龙师。
关于“火帝”,是有不同说法的。一种说法是火帝是发明钻木取火的燧人氏,他是人类文明的奠基人。有了火,人类才告别了黑暗,进入了光明的文明时代,所以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火帝。另外一说是火帝是指炎帝神农氏。神农氏姓姜,号炎帝,他自称是太阳神、火德王,两个火字为炎,所以神农氏也是"火帝"。神农氏选五谷、尝百草,教民稼穑,在位140年。从炎帝开始,华夏进入到了农业文明。炎帝既是农业的始祖、又是医药之王。药王庙供奉的药王就是神农氏,也有供药王孙思邈的,但孙思邈是唐朝的大医药学家,比神农氏晚得太多了。到炎帝的时候,是用火来表示官名,叫火纪,也就是火师、火名。但不论哪种说法,古代确实存在以火命名官职的时代。所以,综合起来讲,火帝也有可能是以火命名官职的领导人的总称,里面包含燧人氏和炎帝神农氏,其中可能还有没有流传下来的人和故事。故此,我们也不必深究了。到黄帝的时候,是以“云纪”。什么叫“云纪”?就是用云来表示各部门长官的官名,这就叫云师、云名。到共工氏(也就是大禹治水的前一任。共工治水失败,大禹接替共工治水),是以水纪,叫水师、水名。所以传说共工是水神,而祝融是火神。
说到这里,我们就先把人皇也讲一下。讲到这里我们要说说中国古代史的几个时间段:宋元明清时期属于近古,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是中古,夏商周秦汉时期是上古,三皇五帝时期是太古,伏羲氏以前就属于远古了。中国远古史的奠基就是盘古开天地。
关于人皇的很多解释说是人皇氏,其代表了远古史上的三皇:天皇、地皇、人皇。这个三皇指的是盘古氏下来的天地人三皇,不是后来的人文始祖的三皇。《史记·补三皇本纪》中说:人皇有九个头,乘着云车,驾着六只大鸟,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邑,一共传了一百五十代,合计四万五千六百年。那个时期太久远太古老了。只有神话传说,我们也无从考证。
关于人皇的三皇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在《鉴略妥注》这本儿童读历史课本里面讲道:乾坤初开张,天地人三皇,天皇十二子,地皇十一郎。人皇九兄弟,万八寿最长。人皇时代人的寿命最长,有一万八千岁。那时的人是穴居,住地窖、山洞,即潮湿又不安全,经常遭到野兽的袭击,于是在树上搭窝盖屋,吃水果、戴树叶,就进入有巢氏时代。接着学会了钻木取火,进入燧人氏时代,也就是"火帝"的时代了。所有的记载意思是盘古氏下来就是天地人三皇,后来才有了有巢氏和燧人氏,再之后才有了后来的人文三皇。
三皇以后是五帝。从少昊开始,我们中华文明就进入到了五帝的时代。五帝分别是代表了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帝。五帝后面还会提到,我们就不在这里细讲了。总之,龙师、火帝、鸟官这些都是三皇五帝那时候定制官制的名称。这里讲的是盘古开天地之后的这段历史。
下面说人皇。人皇是人皇氏,代表了远古史上的三皇:天皇、地皇、人皇。这个三皇指的是盘古氏下来的天地人三皇,不是后来的人文始祖的三皇。那个时期太久远太古老了。只有神话传说,我们也无从不可考证。《史记·补三皇本纪》中说:人皇有九个头,乘着云车,驾着六只大鸟,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邑,一共传了一百五十代,合计四万五千六百年。讲到这里我们要说说中国古代史的几个时间段:宋元明清时期属于近古,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是中古,夏商周秦汉时期是上古,三皇五帝时期是太古,伏羲氏以前就属于远古了。中国远古史的奠基就是盘古开天地。
面我们继续聊“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这是讲“三皇五帝”时代的“文明”。这两句讲的是作为三皇的最后一位的黄帝。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从黄帝开始,人类的人文文明进程才正式开始了。黄帝姓姬,名轩辕,号有熊氏,在位100年。
从黄帝开始中国历史开始记年,从甲子年开始记起,至今有5000年,所以说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黄帝手下有六个大臣,各有贡献。创造文字的是仓颉,仓颉造字;制作音乐的是伶伦,伶伦造乐;隶首做算数,大挠造甲子,岐伯作医学,发明衣裳的是胡曹。
先说“文字”。文字,传说是仓颉造的(有人把“颉”念成邪(音)——仓邪(音)。这是两种读音,我觉得读哪一个都行)。实际上,从现代人的角度看,文字很难说是某一个人造的,而是有一个长期演化的过程。当然,古人不了解这一点。从前有一本书叫《世本》,就是讲“谁造了什么、谁造了什么”。比方,前面讲“律吕调阳”,《世本》就认为,“律吕”是伶伦造的。还有什么“大挠造甲子”,很多这样的内容。《世本》还说,仓颉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为什么会有这种神奇的效果?因为人类掌握文字是一件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这种话可以当神话听,但实际上也有合理成分。
什么合理成分?我们现在知道的最早文字是甲骨文——商朝人在乌龟壳和牛肩胛骨上刻的字,上个世纪初在安阳殷墟出土,是中国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大家知道不知道甲骨文是做什么用的?祭祀!也就是说,是祭祀的时候占卜过程的记录。为什么要用文字记录?因为在古人的头脑里,神是识字的,而人可以通过文字跟神进行沟通。所以文字从一开始就是和神联系在一起的,是神圣的。从这里,我们也就能明白,为什么古人传说仓颉造字后“天雨粟,鬼夜哭”。
当然,这种文字和我们平常用的口头语言是有区别的。实际上,我们现在也能体会到这种区别。刚才大家读《论语》,读到第十篇(《乡党第十》),有没有感觉很别扭?为什么?因为这些内容离我们太远了,而且主要跟祭祀、礼乐有关。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古代书面文字,和口头文字明显不一样。当然,商朝肯定也会有口头文字,但是它跟祭祀神和祖先用的甲骨文肯定也不是一回事。因为甲骨文是给神看的,不是记录日常对话的。也就是说,最开始的书面文字跟口头语言完全是两种不同用途,可能离得很远、很远,后来才慢慢接近,到明清时代才有白话小说(其实也是半文半白的),到五四运动之前,才有纯粹的白话文。
咱们再说“衣裳”。在此之前的原始文明阶段,人只是拿树叶、兽皮往下身一围就算了。后来胡曹发明了衣裳。什么是衣裳呢?《说文解字》中说:“依也。上曰衣,下曰裳。象覆二人之形。凡衣之属皆从衣。“意思是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裙子叫裳。注意一点,这里的“裳”是裙裳,象裙子一样的,不是后来的裤子,裤子是很晚才出现的。
也一说衣裳说嫘(léi)祖发明的。《嫘祖圣地》碑文称:“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是以尊为先蚕。”;《汉日仪》记载:春蚕生而皇后亲桑于菀中。祭蚕神曰菀窳妇人寓氏公主,凡二神。北齐始祀黄帝元妃螺祖为先蚕神,以与妇女相合。嗣后道教;民间皆以其为蚕神。 确切地说,嫘祖是蚕桑和丝绸的始祖。
那嫘祖是谁呢?《山海经·海内经》记载:“黄帝妻雷祖,生昌义。”《世本·卷一帝系篇》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娶于西陵氏之子,谓之嫘祖,产青阳及昌意。”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两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现在有了文字,又有了衣裳,文明就会逐渐的得到强有力的发展了。在《论语》泰伯篇称赞尧“焕乎,其有文章”。什么是“文章”?在古代,文与章是两个概念。文指的是文字,在《说文解字序》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盖,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章指的是一首完整的音乐,在《说文解字》说:“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上“音”下“十”,意思是音乐终了为一章。所以,古代的文章是一种“礼乐文明”,不是现在写文章那个文章。也就是有很讲究的衣服、有文字、有很好的礼乐,然后垂拱而治。这种“文章”、“文明”就是从炎黄、尧、舜、禹那段历史开始的。
这段是讲中国最早的那段时间——也就是“传说时代”的大致情况。这里用仓颉造字、胡曹造衣裳代表黄帝时代完成的包括指南车、历法、舟车在内的传统科技成果和发明创造,称颂了中国人对人类物质文明的贡献。
-END-
卧云轩钧霆原创,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