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观察之拥抱不确定试讲

这篇本来应该在昨晚完成的,原本安排来写作的时间,让位给了和一位“朋友”的“聊天”,实在不想丢掉这个机会。

---

昨天安排在第三位演讲。和往常一样,讲完之后都会懊恼不已,又表现“砸”了:放不开,自顾自的讲,缺乏和听众互动,时间把握不准,内容有遗忘......

1、放不开

我也知道,也告诉自己,讲演的时候,要正面对听众,要有演讲的气势,最好有手势配合。但是,一上场的结果,还是没有放开。上场的时候,带着手机,原本想通过提词APP来提示,另一只手拿着遥控键。结果手就变成了放在肚子前。按照辅导人Sophia的说法,这是有些自我保护的意味。

你无法打开自己,又如何让听者能够接近你?潜意识里自我保护,又怎么可能敞开心扉和听着无间隔交流,去影响他们?

按照讲演辅导师的说法,在百人以内的场合,手臂适合放在两边,场合人数越多,手的位置越要往上移,到了千人场合,就要“振臂高呼”。

记得年终总结会上,做总结的时候,两手也不是很自然,而是一直握着话筒。

2、缺乏与听众互动

原本在开始,想要有个小问题和大家互动一下,问有多少人有人生规划。后来因为是试讲,就把这个环节去掉了。正式演讲的时候,得把这个加上去,作为一个缓冲,一来缓解自己的紧张,给正式开讲一个过度,二来让引导听众进入正题。

显然,只有这一个环节进行互动是不够的。还应该多加些,或许可以在 a)讲到放弃院校教师职位,远走他乡的抉择时候,问听众,“要是你们,会怎么选择”,选择放弃还是拥抱不确定,做个现场调研。b)第二次分叉的时候,也要做一次互动吗?c)讲到执行的时候,做一次互动?有长远计划的、有开始执行的、能够长期坚持的,看看是不是逐渐减少。

通过互动,产生节奏,也让听众能够在一节与一节之间,能够有所休息,又通过这个休息,为下一节的聚焦提供契机。

3、自顾自的演讲

这个缺点,一来含有上面提到的缺乏互动的部分,主要还是内容方面,缺乏对听众接受程度的考虑。会有有两三个人提到了,虽然在做的有同行,对于其中的较为专业的部分,标示听了有些触动。但是在场的应该文科生居多,女生还偏多,对于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机器人、区块链等还不是很了解。

确实问题在我,把听众都想想为理工生了,或者以为大家都对现在趋势比较关心的。这方面,我的确应该调整下。后续的正式演讲力,会把这部分压缩,不提细节,通过几个实例就行。然后再不确定的环节中,增加公司的不确定(大企业受到未知的竞争)、个人情感生活的不确定(离婚率)等。

毕竟演讲的目的是要“有效”传播,是要“影响”。对我来说,是要传达出“分叉人生”的观念,要告诉大家,“自我可塑”,不必拘泥一个自我,要忘掉年龄等。

要达到这些目的,就必须充分考虑听众的特点,以及背景知识。否则,就会出现,自己讲自己的,不管听着是否能够理解。

4、时间把握不准

虽然对稿件做了删减,甚至在临讲前,还删除了好几段,但讲的时候,似乎还是超了两分钟左右。时间把握不准,导致有些虎头蛇尾,前面还能从容讲述,但到了后面,收得有些匆忙。

考虑到前面第二点提到的,需要增加互动环节,扣除互动的时间,以及讲速放慢的因素,内容上还得再做些调整。

第一部分,生命长度的,似乎大家的印象还不够时深,内容上也需要做调整,似乎应该直接对比,50、70、100不同寿命下,人生规划的不同,不能再有学习、工作、退休,不能再有单身、结婚、育儿这样的简单划分。

然后把三次分叉的感悟放在如何勇敢分叉的几个方面里去讲,这样会更合适。

5、增强多通道记忆

最后,PPT也得出个正式版,此次的其他几位嘉宾,有做交互的,有做建筑的,编排的都不错,我要多努力,让大家也能通过PPT这个视觉留下印象。

早上看“工作记忆”的文章,讲到听觉、视觉的记忆是分开的。这也是为什么课堂上,有同学总是四处张望,但是同时也在听,并且也听下午的原因。

所以,除了讲演时候,作为讲着自身的“形象”之外,PPT的视觉部分也很重要,它不是辅助,而是应该能让听者的印象也够深刻,在视觉上形成记忆。

--

今天要把内容和PPT出个正式版,下周几天每天做几次试讲,希望正式的时候,能够完满表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0318......观察之拥抱不确定试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