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文化漫谈

      慎终追远是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随着民族文化的复兴,华夏族人的民族意识日渐觉醒。近年来,各种对古圣先贤的祭祀活动越来越多。比较著名的就有黄帝祭祀大典、炎帝祭祀大典、祭孔大典、伏羲祭祀大典、华胥祭祀大典等等。一些县市也基于旅游文化的需要,纷纷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用祭祀的方式,扩大知名度,繁荣地方经济。

        这无疑是值得肯定和嘉许的。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人的祭祀活动由来以久。从史料来看,在初民时期,人们出于感恩意识,就开始了祭祀天地和上帝。河南安阳小屯殷墟出土的甲骨上面,所刻画记载的也大多是历代商王的祭祀活动。商人信奉神祗,各种活动均要征求神的旨意。

       对人文始祖黄帝的祭祀则更早。据《竹书纪年》记载,黄帝的大臣左彻是第一个祭拜黄帝的:帝以土德王应地裂而陟葬,群臣有左彻者,感思帝德,取衣冠几杖而朝飨之,诸侯大夫岁时朝焉。在儒家经典《礼记·祭法》中说:“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 由此而知,舜和启都祭祀过黄帝。

      祭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此后两千多年来从未间断,祭孔大典在古代被称作"国之大典",成为世界祭祀史上的一个奇迹。

      可以说,祭祀活动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举凡祭祀的规格、程序、仪式、祭品等均已形成了一套非常完备的体系。而研究探讨这一文化现象,则可以更好的了解社情民意和民族文化心理,从而更加有利于祭祀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

       从现有资料和各类祭祀活动的现象分析,华夏族人的祭祀活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祭神,一类是祭祖。祭神包括祭天地之神、山川河流之神以及各路神灵。祭祖则包括祭人文先祖和古圣先贤。从这些祭祀对象来看,中国人是一直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和怀念之情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国安定要感恩天地、拜谢神灵;家族兴盛、家业兴旺要感谢祖宗。这些祭祀活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及先祖的诚敬,体现了人们的原始信仰。

       祭祖活动最普遍的是家祭。这一活动范围较广,几乎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家祭。尤其是每年的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等重大节日,国人都会备好纸钱、酒肉、果蔬等去先人坟茔前拜祭。这种朴素的情怀很值得赞扬。它反映了人们对祖先的崇敬和怀念。

       其次是族祭。这种活动多发生在大的家族之间。像山西晋祠一年一度的王姓家族祭祀大典、福建青田举办的刘基后人祭祀大典等。近年来很多家族都恢复了这种对先祖的祭祀活动。这类活动的意义是能够增强族群的凝聚力,提升其荣耀和自豪感。很多名门望族历史上都出现过一些功业盖世的贤良之人。追溯他们的事迹,对后人也是一种激励和鼓舞。

       再是民祭。民祭为百姓自发的祭祀活动。多由社会贤达或有威望的民间文化人士发起,祭祀的也大多是民众普遍认可的华夏族群的共祖,譬如黄帝、炎帝、伏羲等。陕西桥山黄帝陵每年就都有民间自发的祭祀活动。

       再是公祭。公祭是指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以及企业组织发起的祭祀。对古圣先贤的公祭可以上溯至周初。周人灭商之后,遍访尧、舜、禹、伯益、皋陶等的后人,封之以土地,使之“不绝于祀”。像舜之后裔的陈国、禹之后裔的杞国、少昊后裔的郯国等都属于此类。仅在今山东境内,伏羲后人的封国就有任、宿、须句、颛臾等。《左传》:“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昊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意思就是风姓四国身负祭祀太昊等的使命。毫无疑问,这是族祭和民祭的升级版。《礼记·祭法》中云:“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由此可知,能够享受公祭的历史人物,必定是对民族文化做出过巨大贡献,且为人们所普遍敬仰的。是“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式的。一姓之家族,能有先人享受公祭,当是族人的骄傲和自豪。

       公祭的最高级别是国祭。也即是国家公祭。像目前山西桥山黄帝陵的公祭、甘肃天水的伏羲祭祀以及每年一度的祭孔大典,即是国家级别的祭祀活动。

       孔子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祀活动要求参加祭祀的人必须具有诚挚恭敬之心。祭祀先祖中的圣贤之士,仿佛圣贤就在面前。他们伟大的人格、高尚的品行、精辟的言论,仍在影响着我们,指引着我们。使我们在短暂的人生中,像他们一样去建立不巧功业。诚如此,方能领会祭祀之真谛,不负祭祀之要义。

       中国的祭祀文化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能够重新重视祭祀文化,一方面反映了对精神归宿的渴望,一方面则表现出对民族文化的认可。报本还始既是对古老文明的回望,又是对现代文明的省视。在文明的进程中,我们遗失了什么,继承发扬了什么,不能不引起深思。

你可能感兴趣的:(祭祀文化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