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关于最近裁员潮

       2018年下半年至今,从国内的互联网新贵滴滴、网易、知乎、斗鱼、京东、人人车等,到欧美的跨国企业福特、通用、特斯拉、宜家、东芝等,陆续爆出裁员的消息,裁员人数有从几十人到2万人不等的。各家企业网传的裁员情况,具体可见小胖整理的脑图。

       有官方承认裁员消息,也有官方出来辟谣裁员消息不真实的。有意思的是,国内企业基本不承认裁员(除了滴滴),官方回复基本是组织升级调整、团队优化配置,属于正常人员调整;而国外的企业如宜家、通用等,官方直接公布即将裁员消息和计划。小胖猜测,可能是国内和欧美日关于企业用工方面的法律、政府监管的差异,导致各国企业对官方是否公布裁员消息的态度不一样。小胖后续研究下欧美日跟大陆在劳动用工方面的法律差异。

      下面,小胖从企业和员工两个角度来说说裁员这事儿。

一、企业:裁员方式和开人逻辑

       企业开人的逻辑是什么?哪些人容易成为被裁的对象呢?

1、从工作能力和工作意愿来看

       工作能力强,但工作意愿低、价值观跟企业不一致的,称为野狗,是首要被干掉的对象。

       工作能力差、工作意愿低的称为小白兔,小白兔一脸人畜无害的样子,还可能会隐藏得很好,但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大部分是小白兔,那离倒闭不远了。所以小白兔也要是被干掉的。

2、从成本和产出的维度来看

      企业的目的是盈利,所以高成本低绩效(拿着高工资但不干活或没产出)的人员是坚决被干掉的;低成本的员工,长期无绩效产出也会成为被干掉的对象。现在企业很多有“末位淘汰”的绩效考核,淘汰的就是低绩效的人员。

      总结:工作意愿低、价值观不符、低绩效的人员,一般会成为被裁员的对象。

       另外,一直处于亏损/不盈利的业务、人员冗余的行政后勤人员,在企业发生战略调整时,也容易成为被裁的对象(无关个人能力or绩效,整块业务被裁掉)。

二、员工:应对裁员

      当领导或者HR通知你,你被裁了,该如何应对?  

       裁员潮中,有人担心裁员,有人期待裁员,有人怕被裁的是自己,有人希望被裁的是自己,有人被裁后一蹶不振、闲赋在家,有人则很快找到新东家、迎来事业第二春。

      裁员之下,焉有完人。虽说无法将裁员的伤害降到最低,但至少在经济上,降低失业对未来两三个月的影响。小胖整理了劳动法关于裁员补偿的知识点(见脑图),让大家在在谈补偿这块时不至于一无所知。

       从劳动法看,裁员分四类:

       一锤子买卖(第三十六条):劳资双方不爱了,就经济补偿数额协商一致并签订《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赔多少由双方谈妥确认,补偿金额一般是N+M(M多少要看企业愿意给多少)。

      无过失性辞退(第四十条):员工没有过失,但单位仍可以依法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依法准赔偿。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单位需要进行举证的。提前三十天通知,N个月补偿金;没有提前三十天通知的,支付N+1个月补偿金。  

      经济性裁员(第四十一条):企业活不下去了,壮士断臂。企业通过这个条款裁员,需要经过严密的法定程序,既会受到工会限制,也会受到劳动行政部门的限制(国内企业不愿意官方承认裁员消息,也有这方面的因素)。因经济性裁员,补偿金是N个月。

       缘分已尽(第四十四条):你和企业离婚,或者企业告别人世了。


三、历史上的裁员潮

       在历史的长河里,1997年、2008年曾出现过裁员潮,伴随裁员而来是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这次小范围的裁员潮是巧合,还是经济危机前的信号,仍有待验证。


      最后,引用《双城记》的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提升自己的抗风险能力和迭代能力,面对裁员,希望大家至少能多份从容和淡定。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享#关于最近裁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