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我解《悟空传》

        其实第一次读《悟空传》,我对于分裂的两个“悟空”之界限一直有些模糊。如今我再把这本书翻出来看,对于这两只猴子有一些自己的猜想和理解:(为了便于区分,下文易混淆处我用加引号的“悟空”指代过去的猴子,而悟空指代现在的猴子。)

猜想1.“悟空”是那个没有去取经的真正的齐天大圣。

        “悟空”头上没有金箍,我猜想他此时应该还没有经历过取经。但是他已经看到了结局,他要阻止这一切。

        即使看穿一切皆空的结局我也要拼命作为一番。

        我对“悟空”的理解在于:意识到生命是有限的再去追求无限。

        悟到一切皆空并不意味着不作为。相反,这恰恰提醒我要更加拼命地作为。我愿意把它称作一种“无功利心”的作为。

        既然生命只有一次,那我要选择怎样活着?

        既然到头来一切终成空,那么来这人世走一遭,我就要尽力活得更精彩。正因为一切皆空,所以我所做的一切,不问结局,为的只是我的心。你们修你们的虚空,我修我的圆满。只要拼尽全力活得热烈,怕什么万事成空,我已修得内心圆满。这世界我来过,我战斗过,这就可以了,我不在乎结局。

猜想2.在炼丹炉里,如果“悟空”没有死,他跑到哪里去了?

        或许这只是他“不死心“的一个化象,代表过去的悟空。因为他只是一个幻影,并非实相,所以可以看穿这个局。而正堕在轮回中的悟空不过一凡夫俗子尔。他已在现实中沉沦,蒙蔽了双眼迷失了自己,又怎知自己正在局中?

3.可幻象终究敌不过现实。

        但无妨,即使一切都是设好的局,我还是不会输。

        结局左右不了我的内心。我心不死,我还是我。所以他还是跳出去了,他没有输。精神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那个坚守内心的“悟空“早已立于不败之境了。他不会死的,你们杀不死他。会死的只是肉身。他将永远战斗。

4.从须菩提处穿越回来的悟空看到狂笑中破坏一切的“悟空“,觉得过去的自己是如此的可笑。于是他再次与他战斗。他以为杀了过去的自己,自己就能获得解脱。

        我见:不要轻易用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也许你觉得过去无知轻狂的自己很可笑,其实那时候的你才可贵。那个时候你身上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还没有被剥夺。或许现在的你才可笑。原文说:为什么要让一个已无力作为的人去看他少年时的理想?是啊,现在的你已无力作为,多可笑。而那时的你拥有一身理想,多可爱。

        也许过去的你永远打不过现在的你。也许你永远逃不过这种命运,你终将面对过去与现在的矛盾。你以为否认过去忘掉过去就能获得解脱,其实你早就败了。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看上去好像活下来的那个是现在的你。但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所以主角其实应该是过去的那个“悟空”,他才是英雄。

5.为什么过去的“悟空”跳出去了?

        我把过去的“悟空”和现在的悟空理解为涉世未深拥有赤子之心的年轻人和久历风尘的红尘中人。

        因为那个时候他拥有一颗强大的“不死心”。无欲则刚。刚刚踏入红尘的你无欲无求。因为无欲无求,所以强大。而后来的你早已被欲望蒙蔽了双眼,你失了本心,变得麻木不仁。你已堕入十丈红尘,你已经跳不出去了。

        这里所谓取经成佛就是一场骗局。真正的灵山就在你脚下。万物归元才是真。道不是靠修来的,道本身就在那里。人们修道只不过为了去除尘污俗秽,让你回归本心,明心见性,而那个性是你的本性。需要修道,只因为你早已沾染了这红尘。你在没有学佛的时候,可能恰恰是最接近佛的。

        人世浮沉中,人们往往会为了种种诱惑而牺牲自己真正宝贵的东西。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为了一个更大的目标,我们都有可能会付出一些原本不该付出的东西,也许连你自己都不自知。“欲练神功,引刀自宫”。但你有没有想过:若不自宫,亦可成功。

6.原文“不在乎结局”句中其实还有一句“我深爱过”。

        大圣也有情,这也是对传统西游的一种颠覆。这种安排我其实很喜欢。我认为真正的英雄应该是有情的。英雄怎么会无情呢?心中有爱的人才会有力量。不过坦白说,原著的感情线我觉得来得有点莫名其妙,不知从何而起,没有让我看见深刻的真情实感。对于我来说不够有说服力,不足以打动我。这点稍感遗憾。

7.关于“不死心”:

        全书我最爱的就是“不死心”这个设定。西游原著中孙悟空就是“心猿”,原本他代表的就是心的力量。

        我从来不认为悟空的力量来自金箍棒。我认为金箍棒终究是外物,是别人给你的东西,到头来是可以舍弃的。金箍棒可以被人收走,真正始终不竭的力量源泉只有你的内心。“悟空”真正的力量,来自他的心,他心里的爱与恨。

        “那妖猴怎么样了?”

     “报玉帝,五万狂雷击完,那猴子还没有死呢!”

        “凌迟!”

        “报!三千刀砍过,那妖猴还活着呢!”

        “火烧!”

        “报!他还活着!”

          “派三百头天狼咬他!三百只天鹰啄他!”

          “猴子还没死吗?”

          “报!那猴子都被撕烂了!”

          “嗯。甚好。”

          “可是……”

          “可是什么?”

          “可是……他还没有死啊!”

          “啊!”玉帝惊立起来,“他为什么死不了呢?”

        一旁的观音微微笑道:“这是天地造化的灵猴,若心不死时,是杀不死他的。”

        这是全书我最喜欢的一段。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种矢志不渝的精神在我心里是最动人的。

        有的人,他宁愿死,也不愿输。

        人活在天地之间要有一种大丈夫的凛然气概。宁死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我要天下再无我战不胜之物。”

        听起来有些狂妄,但这种气概很可贵。

        毛泽东说:“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绝不被敌人所屈服”。

        人需要这种战胜一切压倒敌人的气概。

        而后来那个悟空已经拥有了令人恐惧的破坏一切的力量,他却更感到自己的无力。此时你手中力量虽强大,但你内心的力量,可能远不及方寸山那只孱弱却充满希望的小猴子。物质力量太多,得到的太多,反而成了一种障。人只要不觉悟,那些本事,反而成了名缰利锁。这个悟空已经失去了他最宝贵的“不死心”。离开了精神的力量,物质力量再强大也是徒然。

        精神强大、人格健全,这才是真正的强者。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8.知其不可而为之——革命应当是非功利性的。

        “悟空”在这本书里是个悲剧英雄,他这一生看起来都如此荒谬。

        “悟空”已看到荒谬的结局,但他还是选择了战斗。

        这是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如果失去是苦,你还怕不怕付出?

        悟空说他不怕。

        人活着本来就充满了荒谬。

        整个世界就是“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当我们发现了人生的那些苦难,那些荒谬之后怎么办?

        在荒谬中,有人沉沦了,而有人选择了挣扎。

        挣扎的战斗是很伟大的。挣扎是长痛不是短痛,挣扎意味着你将日夜承受痛苦。这本书里的“悟空”充满痛苦。

        即便迎接我的只有长久的苦痛,我也要奋然向荒谬发起反抗。我不认命!至于结局,我不在乎。

        我很喜欢这种过程主义者。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非功利心”。我以为只有不带功利心的革命者,才是真正的革命者。革命者应该享受过程。如果得失心太重,我想一个人很可能会在前路渺茫的时候放弃革命。

        “我愿去,我不得不去”。他明知前面的路对于个人来说是酷虐的,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挣扎起来,勇敢地前行了。我愿意相信“悟空”为的不是他自己。他是想起了那些涂炭的生灵。他想为大家,为他的猴子猴孙们辟一条光明的路,他不能再对不起他们。这才是我心中的大圣。即使现在的他已无人拥戴,落得个两边不讨好的境地,是众人眼中的“疯子”。但你们眼中的“疯子”在我眼里却是“超人”。他把个体的全部生命交付给了这场抗争。在众人的不理解中,他完成了对自己的理解与解脱。这苦痛的献身,无论结果如何,对他来说已是最大的幸福。

  9.“神不贪,为何容不得一点儿对其不敬?神不恶,为何要将地上千万生灵命运,握于手中?”

        书里的神佛,我不愿把他们理解为真正的神佛。因为他们不救苍生。

        真正的佛是不在乎你对他不敬的。佛不过是觉悟了的普通人。他不需要你搞个人崇拜。他接受你的欣赏也接受你的质疑。你完全可以诃佛骂祖,拆庙砸坛。

        在我看来《悟空传》需要抽离出《西游记》来看。这里的孙猴子不再是大圣,他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西游路就是一个平凡人的人生道路。而那些神佛,我更愿意把他们理解为一种象征,象征着你人生路上的那些阻碍因素。它代表不公的命运,代表那些阻碍你前行剥夺你信仰的东西。

        当然我还有第二种理解角度:

        这里的神佛是假的神佛,他们不过是披着伪善外衣的自私自利的利益集团。

        所谓抗争并不是无谓的叛逆。如果因为这个世界不如你意你就要奋起造反,那不叫抗争,那叫中二。你首先得分析你这个抗争是否具有合理性和正义性。

        这里我认为“悟空”的反抗有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压迫的存在本身就证明了系统的失衡。

        这个时候,反抗的作用就是使系统恢复平衡。如果不能平衡就建立新的系统。

        “后来,天下生灵皆长生不死,有漫长的时间,可以用来追求体验一切。于是再也没有人需要神,人人都把那个勾销生死簿的人敬为英雄。神于是大怒,将所有不死者斥为妖魔。”

        这足以说明,在这之前,孙大圣才是得民心的。

        神仙无法掌管的就叫做“妖”。这是赤裸裸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如果统治阶级不为人民,这个时候人民就有权利推翻暴政。儒家讲“君君臣臣”。“君君臣臣”的意思是:君首先要像个君,臣才能像个臣。这句话的背面本来就包含着:如果君不君,那么臣就可以不臣——你既君不君,就休怪我臣不臣。就像《徐策跑城》里唱的:“万岁准了我的本,君是君来臣是臣。万岁不准我的本,紫禁城杀一个乱纷纷!”这是很重要的革命精神。

后记:

        也许我的力量永远不足以改变这个世界,但我要尽力做到的就是不被这个世界改变。看遍风景,依然遵从内心。而我所不愿被这个世界同化的,不过是我那颗最原本的赤子之心。

        感谢悟空给了我冲破什么的力量。曾经我无比厌恶自己的模样:风华正茂的年纪,眼里却没有光芒。如今我找回了自己眼里曾经黯淡下去的光,眼中多了几分坚定少了几分犹疑,这使我心安。从前我活在别人的眼光下,不敢展现真实的自己,总是试图活成别人认可的模样。如今我只愿意活成我自己喜欢的样子。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花果山一只单纯但喜欢思考的松鼠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我解《悟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