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素质教育与学习选择

大家好,我是Elsa,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爱胡思乱想,同时一直想窥探心理学奥秘的水瓶座。

新冠疫情漫长的假期期间,终于鼓起勇气和朋友参加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经过了三个月的学习,也拿到了一个培训的证书。当然,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还需要很多咨询经验的积累,所以现在还不能从事相关的工作。但是,我可以和大家分享学习心理学咨询之后的感受和感悟。

正式开始和大家交流前,想讲一个认知的问题。一个人的家庭背景、社会经验或者人生经历会塑造认知,塑造出来的东西就会既有独特性又有局限性,从而影响对事物评论的角度和最终的评价“结果”。所以,我和大家交流的内容,也是基于我个人的认知。如果您不能完全认同,可以留言或直接关掉页面。就像曾经一部很火的电视剧《奋斗》。《锵锵三人行》栏目曾邀请该剧的导演(或是编剧),主持人曾经采访他:“你的《奋斗》虽然很火,但也有人质疑,就是说奋斗中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常见不接地。”那位导演(或者编剧)说,他身边年轻人就是这样生活的。

好,今天想聊的是:素质,这个词。可能大家会觉得,素质这个词有什么可聊的?!我从心理学对素质的定义延伸思考了一些内容,延展到中国的素质教育、国外的素质教育以及孩子学习方经历的选择。

首先,心理学定义素质,也叫做天赋,是一个人生来所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它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构造和机能这种特性特点。父母给你的,基因编好的,是没办法更改的了。日常常说的素质,是它的引申含义——后天被教育出来的品质和言行。

最近,看到一位国内的教育工作者谈国内外教育方式,曾讲到国外的素质教育,实际上是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去经历,去学习,见多识广,博学多才。成年后有多种选择、更开阔的眼界、更多彩的生活。这种博学多才,实际上是需要社会或者父母花精力和花金钱来获取的。国外的教育体制,就是建立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的。他们创造这样机会,并鼓励孩子们去经历。

这让我想起在欧洲留学时候的一些经历。我们学校里会提供体育学习课程,每学年只需要花10欧,可以学两种体育项目。每周一次2小时的课程,由专业的老师来陪伴你学习。除了日常的乒乓球、篮球、游泳,还有皮划艇、柔道、自行车、帆船、击剑等等。项目之多让当时的我特别的意外(也很羡慕)。我想,这样的课程安排不是要把学生都培养成专业运动员,而是提供一个广阔的接触机会。还有社会人士办的各种组织,不是学生社团,而是由一些闲来无事的享受退休金的老人办的组织(定期聚会,政府会有少量补贴),目的是让各国留学生做知识交换(直译),每周都要讲一个自己国家的故事或做一份美食。这大概就是素质教育融进全民意识中的体现。

拉回来,看我们中国的素质教育,虽然改革了很多年,但从我们现实的感受,和身边父母的评论了解到,还是以应试为基础,以分数为主要评价体系的。这里并不是吐槽国内的教育体制,因为我们人口多竞争大,教育资源不均衡,而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在中国的素质教育,有一部分需要课堂外的一堆兴趣班弥补的。经常会听身边有的宝妈们说,给孩子报了三个课程,花7-8万块,需要学两年,希望孩子能持下去。另外年长一点的宝妈会说课外班不用多,选一两个,好好学了就行了。日常学习、作业和考试负担已经需要耗费孩子大部分的经历,不能让兴趣班带来更多的负担了。选一两个兴趣,好好学,最好能拿级考证,可以加分,或者得到老师特别赏识和关照。其实也还是再为带有应试性质的教育服务的。家长和学生也会被这样的压力搞得精疲力尽。

再来看看近年来的留学数据。出国留学人数每年的同比增长平均在10%左右(数据来源见水印),留学的年龄也是在逐步降低的,92%是高中时期(数据来源搜狐网,作者:九州健康资讯)。

再看一下留学归国回国的人数。由于我国的崛起,带来了优质的就业潜力和发展平台。留学人员归国就业和创业与出国人数比例也是逐年增高。2016年时,已经达到了79%。(数据来源搜狐网,作者:九州健康资讯)。这样的趋势,再结合国内大学合并和扩招,未来可能会导致仅仅是国内大学经历的人缺少基础竞争优势。

宝爸宝妈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经历去办户口、买学区房、研究升学政策(政策还会经常变化),特别是外地人在北京打拼,这样一番努力,收获的可能是一个在你家乡可以轻松获得的应试教育的席位。这样的精力和财力,直接投资给孩子到国际学校就读,成长于相对优良的素质教育环境,提前和知名的院校接轨,又会怎样呢?我的远房小妹MM,小学时进入北京一座国际学校,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加拿大某高中的录取通知。疫情稳定后会出国读高中。她会演奏两种乐器,是击剑高手,和伙伴加入了b站影视翻译社,还会拍些微电影参加比赛。准备出国考试的时候,还和小伙伴儿一起开设了公众号,分享自己的备考经验和偶尔做做免费咨询。类似的现象,一位在上海定居的同事也提到过:他发现,上海本地的父母会直接把孩子送到国际学校,因为他们知道孩子未来一定要出国学习。而打听户口,小学区房和择校政策的是多是外乡在上海定居的人。

好啦!就这么多了,感谢大家看我叨叨了这么多话。我只是一个思考者,不是国际学校的托儿,也不是国内教育的反对者。希望能和大家有交流和共鸣,或者给大家一些启发。

从心理学的素质到素质教育,再到学习经历的选择,您有什么感悟呢?欢迎给我留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素质、素质教育与学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