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社会的正常现象,天下一统,承平时间久了,总有人坐不住,想搞点事情,天下就乱了,开始四分五裂。
一分裂,就开始战乱不断,人民又开始生活不下去了,就怀念以前太平的好日子。这时候一个能力不错的人又恰巧出现,就迅速完成一统,又开始了太平盛世了。
古代社会,就处在这样的不断循环之中,当然这种循环是出现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那么为什么秦始皇统一之后,即使秦朝灭亡以后,天下也没有陷入长久的分裂呢?
第一个原因,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后,一统的思想逐渐在社会渗透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实现天下一统,统一的进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样天下一统的思想也不是一下子形成的。
整部战国史,其实就是法家彻底瓦解周制,形成大一统思想的历程。从李悝、吴起、商鞅的霸主思想开始,一统天下的种子逐渐在秦国萌芽,最后发展形成韩非、李斯的大一统思想。
现在很多电视剧一直在渲染秦国从嬴驷时代就有什么一统的志向,其实都是扯淡了,秦国真正有一统天下的想法的时候,绝不会早于秦昭襄王后期,甚至是长平之战以后,才有的认识。
大一统思想的形成,与战国大争之世,法家思想占统治地位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各国陆续变法而形成的郡县制、君主集权,才滋生了大一统的思想。
法家之士主持的变法,让君王的地位提高,天下成了国君的直属领土,臣民、百姓成为了国君的子民,不再属于贵族的私产。
国君通过官僚制度,控制更多的土地也成为可能,古老贵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些措施都保证了大一统思想的发展和产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纳李斯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从经济、文化层面,将各国之间的壁垒打通,使全国成为更加方便互通的一盘棋。
不仅如此,秦始皇还采纳李斯建议,“焚天下诗书”,令天下传诵《秦记》。将天下的书籍收归府库,天下士子想学习的话,可以来官府,这可能算是最早的官办教育了吧!
其目的就在于,从思想上,统一全民认识,言论宣传统一由官方解释。这样就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思想认识,大家都是秦朝人,不再是赵国人、齐国人等等。
同时,秦始皇还下令修建驰道,堪称最早的高速公路,令全国三十六郡通往咸阳畅通无阻,政令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到达。
这样施政效率就极大地提高了,更方便了全国统一布局和治理。这一系列政策,都维护大一统思想,令天下合一成为可能的现实。
第二个原因,刘邦一个来自底层的平民,是维护大一统格局的关键
秦始皇做得再多,他的一系列政策,都可能在秦朝灭亡后被六国贵族破坏。但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接盘的却是一个来自沛县的,出自小农之家的刘邦。
必须要说,维护大一统格局的关键人物,别说是出名的窝里横的楚国贵族,就是任何一个六国贵族的后人都不行,唯有这个来自民间的刘邦可以。
第一点,六国贵族早已沉浸在祖辈曾经的辉煌乐土中,无法自拔了。他们复国的目的,就是为了享受曾经的荣光,就这样一群货色,他们在乎的完全是自己的利益,完全没有大的志向。
就像齐国的贵族田荣兄弟,恢复齐国领土后,并没有进一步的动作,面对南边的项羽干不过,可以向北的燕国嘛。完全就是一副守住祖产,坐等灭亡的嘴脸。
第二点,作为底层农民,刘邦代表的阶层。其实是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一群人。他们可能并不会在乎自己是楚国人,还是秦朝人,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有口吃的,好好活着。
所以面对秦朝官府的管理,他们完全可以接受,也更容易受到秦朝主张的大一统思想的影响,能够安然接受,因为在谁手底下当平民,都是一样缴税服役。
第三点,正是刘邦这样的平民百姓,才最能够体会到大一统带来的好处,对他们来说,至少不用担心每天打仗,甚至战争就发生在自己跟前了。
秦国统一之后,主要战事都集中在南北两个方向,十余年来,中原大地终于不用天天听到喊杀声了,也终于不用整天担心哪支箭就把自己搞报销了。
第三个原因,秦末乱世,让六国有识之士,真正接受了一统
这一点其实真得感谢项羽,可以说正是项羽和六国原贵族的低劣表现,让六国的很多有识之士,最终纷纷放弃原有的复国想法,投身到刘邦账下,为其一统天下出谋划策。
其中以张良、陈平最为出名,在秦始皇时代,张良奔波四方,一心光复韩国,好不容易等到秦朝灭亡。恳请项羽为韩国复国,结果项羽又惺惺作态,令张良大失所望。
然后又看到,虽然各地诸侯灭亡了秦朝,但是也同样留下了一地鸡毛,田齐与项羽矛盾重重,双方征伐不断。各国诸侯因为灭秦时团结在一起的和谐之气,慢慢被利益瓜分不均的怨气取代了。
张良和陈平这些有识之士,慢慢开始反思,恢复原来分裂的局势,是否真的有意义了。最后他们也认同了秦始皇大一统的做法了,所以都投奔到刘邦麾下,为其击败项羽,一统天下出谋出力!
第四个原因,外部强敌的威胁,使中原地区必须团结一致,争取更多生存空间
刘邦建立汉朝后,对于他结盟打败项羽的各诸侯进行了重新分封,以此来表彰他们在大汉建国中的贡献。
但是很快因为韩王信的叛逃匈奴,并且引匈奴进攻太原等地,导致白登之围的发生。令刘邦意识到,分封的异姓诸侯王都靠不住的,他们并不能保证大汉王朝的团结一心,逐步强大。
于是吸取教训,开始了铲除异姓诸侯王的行动,先后除去韩信、彭越、英布等强大的诸侯王,改立刘姓子弟为诸侯。
后来继位的汉文帝、汉景帝又发现,势力强大的同姓诸侯王也靠不住,就再度进行削藩政策,通过战争、政治逼迫多种手段,最终在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瓦解诸侯势力。
最终在大汉朝几代人的努力下,大一统的思想成为民族共同认可的标准,也成为后世王朝应试的范本。毕竟大汉王朝珠玉在前,后世王朝,不向它看齐,怎么配说自己是汉人的正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