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读后感

    印象中《我与地坛》留给我的关键词是“史铁生、轮椅、坚强活”。

    而于现在的我来说,反而是“母亲、欲望、写作”这些看似零碎而其实充满联系的词语。

    「母亲」

    “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2017年开始,极其紊乱的内分泌让我身材肿胖,日复一日的水肿消磨了我所有的意志(虽然和残疾相比实在算不上事情),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失去了耐性,更失去了基本的社交勇气。可是这两年,我的母亲,明天都为我准备合理的一日三餐,按食谱的量称重、蒸煮,为了防止效果有差,连0.1mg都和自己计较;一旦我腹胀就帮我揉肚子,一揉就是两三个小时;当我水肿严重的时候,陪我慢走、晚上早睡;因为身材变胖不愿社交,不厌其烦劝说我自信……

    设身处地、角色转换,如果是妈妈像我这样的身体状况,我也会以同样的耐心待她么?或许心血来潮,亲情支撑,我定会悉心照料,可如妈妈这般长久的耐心我一定做不到。然而读完《我与地坛》,我开始恐惧,如若某一天妈妈以猝不及防的形式离开我,我会如何?一定会比现在糟糕一万倍,没有了这不求回报的的爱,没有人会允许我这般肆无忌惮的耍性子,即使水肿又与和人有干?“千万别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积极乐观的过好生活,给妈妈带来的一定是最大的宽慰;于我自己来说,是最基本的孝道。

    「欲望」

    “消灭恐慌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消灭欲望。消灭人性的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消灭欲望。那么,是消灭欲望同时也消灭恐慌呢?还是保留欲望同时也保留人生?”

    2018年,大学最后一年的交叉口,一直选择考研的我,因为越来越严重的水肿让我选择了放弃。

    开始的我懊恼、纠结、矛盾、看不起自己。

    读完《月亮与六便士》、《被讨厌的勇气》,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一定要选择考研?为了能进一个好医院?对研究感兴趣?突然发现,我谈不上很热爱现在念的专业,也并不向往进入一个极其好的大城市的医院,更不爱搞研究。相反,从选择专业到决定考研,都只是为让别人能看得起自己。可是,是谁定义“优秀”二字,是谁来评判”人生“。谁也没有,谁都不能,只是因为心里在和别人比较,才有了“高、低、好、坏”这些定义。只要自我满意,就足够了,只要比昨天的自己有了一些改变,就进步了。或许,我想明白了……

    而读完《我与地坛》,我又一次困惑了。欲望,是人之本性;消灭了考研的欲望确实消灭了我的恐慌,减轻了水肿;可是,我的未来呢?家乡小城,结婚生子,平平淡淡才是真?扪心自问,二十几岁,是人生的春天,就选择了落叶的秋?常常懊恼矛盾的我,是为什么纠结?

    这些书说的都没有错,反而都在最适当的时候给了我最珍贵的指导。

    为什么想考研?想进985?

    因为欲望,生而为人的欲望,这是我的人生必有的钙质补剂。

    为什么会恐慌、水肿?因为害怕失败。总把自己陷入自己设的枷锁,同学、亲人、陌生人成了假想敌,考研也仅仅是为了征服敌人。而身边人实质承担的是什么角色呢?“伙伴,平等,合作”,这可能是最好的解释。即使失败了,伙伴会嘲笑?

    「写作」

    “你真的不得不写吗?人都忍不住要为生存找一些牢靠的理由。”

    写作,也可以看成是任何一件小事情。过去我常为自己定计划,年计划,人生目标……如今渐渐明白,其实人生并不是线性的,而应该是点状的,敲出的每一个字,看过的每一页书,哪怕是吃的每一顿饭,都构成了一个个小点,连起来就构成了人生啊。所以呢,为何要依靠目标为自己施加压力呢?其实,过好当下,做好手头上的每一件事,就没有什么遗憾了。而这些小事情也是为生存找的可观的理由。既然生存着,为什么要否定在完成一些事情时所做的努力呢?可见,后悔一词,是没有根据的。

    或许,这篇文章,也是在说服自己。

    有欲望的人生是属于自己真正的人生,平静对待每分每秒,和伙伴共同度过八九十年,无论未来是否满足了内心的欲望,活着就是最好的奖赏。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与地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