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打卡20200913
90天打卡累计天数21天
90天当前30天打卡天数21天
宣言#只有感觉好,才能做得好#
孩子第一个30天目标:写日记
妈妈第一个30天目标:晨间日记
加油小宝(妞妞+12岁)践行打卡21/30
1、早睡早起
2、先吃青蛙
3、番茄2个
4、今日闪光点:
⭐️面对弟弟的闹情绪,积极想办法协助
父母教练检视#
【事件】
弟弟昨天还是闹情绪,姥姥姥爷带出去玩回来到家门口就在哭,一直哭闹着要求姥爷去给买冰棍。
爸爸哄没效果,姥姥哄没效果,我亲亲搂搂抱抱、安慰都不奏效。
诺大的屋子充斥着他的哭声。
急性子的爸爸吼了一声“不许哭啦”,无效,皱着眉头在沙发的一角“运气”。
姥姥认为是答应了买冰棍,而姥爷不同意。问题出在“一根冰棍”。
我在弟弟的嚎啕中努力保持平静,深呼吸,观察。
“爸爸带你去买吧”,弟弟不理。
“家里有冰棍儿,你看,味道一样的……”姥姥拿出冰箱里的存货,弟弟推开,继续哭。
姐姐拿过来一颗糖(之前弟弟死皮赖脸跟姐姐要,姐姐都没给的那种),拨开包装皮,弟弟含到嘴里,安静两秒钟,继续哭。
并且从我的身上使劲挣脱下来,去到姥爷面前,使劲要拉姥爷的手。
姥爷显然带着怨气,不让弟弟拉住。
姥爷想躲起来,阳台、卫生间,弟弟都嚎啕着跟上。
弟弟一直跟着姥爷,一次又一次去拉姥爷的手,姥爷一次又一次躲开。
满屋子都充斥着弟弟的哭声,屋子里的气压极低。
我向姥姥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上午带弟弟去公园玩,做海盗船好几十分钟不下来,姥姥诱惑“看看那个孩子吃的是什么,我们也下来去买吧”
弟弟被成功地诱惑下来,玩了一阵子其他设施后,决定回家。
回家路上,弟弟一直要求买冰棍。
姥姥和姥爷争执,姥爷埋怨不该靠零食诱惑孩子,姥姥认为这不是个问题,并告诉弟弟家里有冰棍。
那个一边听着大人争吵的小人儿坚持要“买冰棍”。
到家楼下的小卖店并没有让弟弟如愿,于是出现了开头家门口就在嚎啕大哭的局面。
听完姥姥讲述事情过程,看看弟弟和姥爷的互动,我看得出这件事情上姥爷生气了、弟弟的情绪“顶住”了
生的是姥姥的气,气的是自己没办法“掌控”局面。
弟弟最初心里有期待,但看到两个大人的争执,他知道姥爷不站在自己这一方,想要得到满足只能找姥爷。
而面对姥爷的“生气”、回避,小人儿的情绪一点点失控。问题已经不再是一根冰棍,而变成了想要找回那个随时求助都能够得到回应,什么搞怪主意都能被支持的姥爷。
我想明白这个问题之后,表面上对孩子说,实际说给仍然有点气,但是更多是无奈的姥爷说
”小赫赫想要跟姥爷和好,不跟姥爷吵架,对不对?“
”姥爷想要和小赫赫在一起,但是姥爷有点累了“
……
姥爷明白了我的意思,之前对姥姥的”怨气“、顶牛的脾气已经散掉了。
他从兜里掏出些零钱,塞到弟弟手里
”姥爷累了,赫赫和妈妈一起去吧“,”等姥爷休息一会,吃完饭,陪赫赫一起玩“
我赶紧说,”妈妈陪你去,赫赫想要什么口味呢?还要给姐姐带一根呢“
一分钟前扯着嗓子嚎,满脸泪水的弟弟不再哭了,但控制不住地抽搭,断断续续地回复我:”我想要绿舌头“
出电梯遇到了在家里实在受不了的爸爸
他以为问题出在”冰棍“,跑出去亲自购买。
见到电梯口手里摇着两根冰棍的爸爸,弟弟一见这个情景,哇地一声又要开始爆发
我推测到这个情况,赶紧示意爸爸回家,我安慰弟弟”我们自己去买吧“
弟弟举着姥爷给的两块钱,我跟在后边。
我能看到弟弟的脚步轻快了,声音欢乐了
主动让我帮忙找到他和姐姐喜欢的口味
他亲手将零钱交给商店的叔叔,拎着两支冰棍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就这样,一场“冰棍风波”宣告结束。
复盘这件事情,给我最大的启发是——
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
大人也好,孩子也好,有的时候并不是为了什么东西,而是为了那个“理”,或者那个“情”
这件事,姥爷认为姥姥做法不对,坚持让姥姥“收场”,情绪的关键点在于“我们俩到底谁对谁错”
弟弟的情绪关键点在于,“我要原来的那个姥爷”、“我要让事情回到我期待的那个样子”……
找到了关键点,事情也就能够迎刃而解。
之前的争执、吵闹、混乱,都是事情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过程。
在整个事件的前后一个小时中,我有过“在这样嚎啕大哭的背景下满足他吃冰棍的要求会不会纵容了他?”
但短暂的怀疑后我就再次坚定了自己的意见。这次事件,更大程度是大人的问题,而不是是否“溺爱孩子”的问题。
【反思】
1⃣️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
2⃣️大人的情绪也要保持平和,不要让孩子成为大人情绪的“牺牲品”
3⃣️姐姐在这件事情中的表现非常值得肯定,作为闪光点呈现
【行动】
1⃣️找机会和弟弟交流,问问他“是不是怕姥爷一直不理你了?”
2⃣️继续读书,这次风波的最终解决,得益于我阅读心理管理等方面书籍后的积累和分析,继续充实,随时应用。
【感悟】
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