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乌江自刎的霸王,就没有破釜沉舟的项羽

看到很多关于“如果项羽过江东”的话题讨论,有人觉得这是YY,世上哪有后悔药卖。我觉得其实“如果”挺有意思,最不济也是一次复盘的机会,如果就好像一个平行宇宙,似乎给历史、给我们又一次选择的机会,但平行宇宙之间是不会有交点~

说起YY,突然想起已故玄学大师黄易的《寻秦记》,最后一个章节中,项少龙的儿子项宝儿看到鹰击长空给自己改名叫项羽,希望自己能够像大鹏一样展翅高飞。项少龙知道后心中掀起滔天浪潮,岂非是与刘邦争天下,最后偕美人虞姬自刎于乌江的楚霸王项羽吗?项少龙正思忖应否向儿子预作警告。如果遇上一个叫刘邦的人时,立即挥刀杀了他。

但他回心一想,纵是自己知道历史的发展,最后还不是改变不了丝毫历史,命运从不因人的努力或意志有分毫改移。项少龙奋然道:“项宝儿以后就是项羽。我想通的是成又如何,败又如何。成功失败根本无关重要,只要能轰轰烈烈的活过,在历史上留下千古不灭的美名。便不负此生了!“

一个人骨血里的性格会决定他的命运,尤其是在临危或者高压环境下需要快速做出决策的时刻,往往左右我们的正是我们的性格,成也是它败也是它。所以在巨鹿之战,5万对阵秦军40万的情况下,那个毅然做出破釜沉舟,全军只带3天粮食决定的项羽,在乌江就不会做出过江东的选择。在他看来3天粮食就是3天内必胜的决心,在他眼里没有如果,3天内不胜就意味着结束。

【巨鹿之战的项羽,恃才】

当时的背景是秦军主帅章邯率军一路灭陈胜张楚政权,大破齐、楚、魏三国联军,接着又在定陶之战袭杀项羽的叔父项梁。接着章邯挥军渡黄河北上,会同王离的长城军团,夹攻下一个敌手赵国。王离的祖父王翦、父亲王贲是为秦国一统天下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王离又作为蒙恬的副将,率领长城军团驱逐匈奴。所以章邯+王离绝对是秦国的王牌军团。

赵国不是秦军的对手,于是求救于齐、燕、楚国。各国虽然派出援军,然而各路援军无不畏惧秦军兵威,因此只是高筑起十余处营垒,不敢进击秦军。其中楚国拿出了自己的家底5万楚兵,由宋义统帅,宋义在安阳扎寨连续46天不进军。我看到过一篇很不错的分析说安阳这个地点,在战国时期西面是大野泽,东面是梁山,汶水和济水在此交汇,宋义在此屯驻,进可北上黄河,退可撤退至彭城,西连魏地可直插函谷关,东连齐国,宋义安营扎寨的考虑是很全面的,但这些优势实际上都是在考虑稳妥与后路,楚怀王把仅有的5万家底交给宋义,他又岂敢肆意挥霍。但是项羽要的是与秦军主力决战于赵地,这是项宋之间的最大分歧。但凡能成就非凡之功的人都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性格,你宋义不打缩头缩脑四十六日还有脸饮酒高歌,那就我项羽去打,于是杀了宋义,自己拜为将军。

如果说秦军章邯+王离40万军团本打算一举扫平各路反秦诸侯,但他们万万想不到的是,定陶一站被章邯灭掉10万精锐的楚军,在项羽这个初出茅庐的新统帅的带领下居然也是把这一仗当做生死决战来打的。项羽要在巨鹿一战歼灭秦军所有的有生力量,项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在赵地决战。

兵法讲调动敌军就要功敌之必救。我们看看项羽是如何调兵遣将的。首先调走章邯,让王离与章邯分兵。项羽先后派兵攻击了秦军两个水师基地滑县和馆陶,然后项羽准备攻击章邯的大后方棘原(这就是章邯必救之地)。章邯只能率领全军南下回防棘原,此时项羽立刻率军攻打至巨鹿外围邱县。然后切断王离指挥部与包围巨鹿的主力军,断王离军补给,派出蒲将军率兵2万攻下威县的外甬道切断王离的补给,项羽再以迅雷之势直奔王离的指挥所:沙丘。项羽清楚虽然攻下了威县的甬道,但凭长城军的作战能力支撑到南面章邯援军的回救的话,那么楚军就会遭到秦军的反包围。所以这时项羽all in了,破釜沉舟,只带了3天粮食,烧掉房屋帐篷,身先士卒,战场上楚军无不以一当十,经过3天9次的猛攻,终于攻破了沙丘连接巨鹿城的内甬道。

最后牵引各路诸侯主力军全面总攻,歼灭王离军团。包围巨鹿的王离大军这时成了孤军完全断粮只能回救沙丘,巨鹿外的诸侯联军看到长城军回救沙丘,终于对王离军发动了全线总攻,到王离的长城军被击败为止,巨鹿之战在项羽的指挥调度下第一阶段结束了。之后就是打章邯的棘原之战,而此时项羽已经成为统帅各路诸侯的上将军,军力已经可以和章邯对峙,最后章邯怕赵高、秦二世加害投降了项羽。

彭城之战的项羽依然是3万精兵吊打刘邦56万诸侯大军。

【乌江自刎的项羽,傲物】

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在自刎前依然每战必胜,他的骨血里就没有失败,失败对霸王来说就是结束。项羽自己说的是“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这就是宁救乌雅马,也不肯过江东的西楚霸王。

【我说项羽成于恃才,败于傲物】

对于项羽最普遍的评价是匹夫之勇、妇人之仁,但在我看项羽性格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恃才傲物,无论说是鸿门宴还是鸿沟议和,在项羽骨血里根本没把其他任何人放在眼里,在他看来没有什么事是一战不能搞定的,而且他有打胜仗的必胜信心以及如何打胜仗的经验。项羽确实会打仗、打胜仗,只可惜恃才与傲物是分不开的,70余战胜仗成于恃才,垓下之战败于傲物。

所以我们试想一下这个画面,如果项羽在乌江之畔,带着虞姬乘船过了江东,那这个项羽就不会是那个破釜沉舟,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立下以5万楚军大败40万秦军,威震华夏的西楚霸王。这只是另一个平行宇宙中的项宝儿,这个如果给了历史又一次选择的机会,只不过历史选择的是隐居田园的项宝儿,而不是西楚霸王项羽。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有乌江自刎的霸王,就没有破釜沉舟的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