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初学者的一点感悟

图片发自App



九龙餐室的生意很好,从开门到打烊几无虚席,下午茶时间更是如此,我和同伴找不到位,只得跟别人搭台,同台的是一对小青年,他们原本相对而坐,看我们来就坐到同一边去了。坐下来不久,我就嗅到一丝不一样的气息,有一类人群,不管外形多五大三粗,内里似乎总透出一些纤弱与细腻,而且对面那两位也算是美型,又斯文,再加上某地方口音独有的软糥嗲,实在让人不多想都难啊。这时同伴给我看她用手机打的一行字,暗合了我的猜想:对面那两个人是GAY吧?

我若无其事地和同伴聊天,但开始有意无意地避开与他们的视线接触,由于他们就在对面,我有时候不得不把眼睛看向别处。气氛慢慢变得微妙,他们似乎察觉到了,很快吃完一碗炒饭就走了。看见他们离开,我竟感觉到一阵轻松。同伴说:“你是没看到他们那个表情,哎呀哦滴麻,简直无法形容!”不用看也能想象,“娇嗔”“宠溺”之类所有情侣间应有的表情都有吧。具体的还可以参看《霸王别姬》里程蝶衣挽着段小楼从菊仙身边扬长而去的那个表情(就凭这个传神的表演张国荣没拿奖真是天理不容!)

如果叙事仅止于此那就沦为纯粹的gossip了。平心而论我从未把同性恋看成异类,而且毫不讳言地说我对这个群体算是小有研究。从很多年前同时粉了两个选秀少年开始,几年时间内接触了大量同人和耽美文化,观阅了不少这一类的影视文学作品,曾误闯过某“女同”酒吧,与这一族群来了个面对面的接触。有一年去东南亚某国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和朋友进了那家著名的彩虹旗酒吧深入“探险”,在那里,置身于各种肤色的美男丛中,一饱窥探猎奇之私欲。这些年也因为旅游开阔了视野,增长了不少见闻,对少数族群文化从好奇,进而探索,再到现在的安之若素,我觉得自己的心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容器,各色异类文化对我已构不成冲击,颇有种“任世事风起云涌我自波澜不惊”的淡定从容。

可是,我为什么会感到不自在?


图片发自App


仔细检视了一下自己的心理,我并未因原本的猜想而不自在,是在看到同伴的那行字,这样一个情境下才产生了回避视线接触的行为,在这行为之前我在想什么?当时的自动思维是:他们也只是普通人,我不能有任何异样的表现。但这就好像在告诫一个人:你不要想大象不要想大象不要想大象,可他偏偏就会想大象。我的过分小心翼翼显得刻意,而对方敏感的触角显然捕捉到了这一变化。“感觉”真的是一种非常玄妙的东西,一个人内心的暗流涌动,像是蝴蝶在扇动翅膀,导致空气发生变化,引起微弱的气流,就能触动到对方的神经。根本不需要语言,一个眼神、一个微表情、一个感叹词,甚至语气的些微变化、或者自己压根儿没注意到的一些细节,却可能给对方造成意想不到的影响。

有一次课后小组演练,我给一个同学做实际案例分析,结束后她说“你知道吗?刚才有一个问题你问的前两次其实我有些阻抗的,后来感觉到你是真的很想帮我,才放下了防御。”这让我很是意外,我以为她的答非所问是没有领悟到我的问题,以为是我的引导式提问才让她打开了心扉,而在这之前我并未给到她太多的共情,她却从我的身体语言里感受到了我想帮助她的心意。

其实话说回来那两个小青年的“匆忙”离去未必就是因为我造成的,有可能是我同伴肆无忌惮地打量,以及许多其他的可能性。再说我所感觉到的“匆忙”,或许只是我自己内心的投射,他们本身其实是处之泰然的。但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有它的意义,它给我提了个醒,如果我现在已是一名咨询师,必须要面对各种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有些甚至是匪夷所思的,我如何才能始终秉承中立的价值观和态度,不对他们的任何观点作任何评判,也不让他们感觉到我的心念波动,只是去接纳、抱持、引导。我想,除了要提高基本技能和素养外,还必须修炼自己的心境,每个人内心所想的东西,就算捂住嘴巴,还是会从眼睛里跑出来,是要真正从内心生出来接纳与抱持,而不仅仅是表演“我与你同在”。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咨询初学者的一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