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 一生 一学校 ——纪实观殿小学

你是秋日的落木

飘落一地的慈悲

泥土里写满爱的箴言


你是冬日里无垠的洁白

装点了寂寞

稚嫩的生命变地斑斓

图片发自App

      在中秋的细雨中,我们驱车小心的沿着一条伸向大山深处的水泥路行驶,道旁标示着“急转弯、陡坡”的路标一个接着一个,从车窗外缓缓移过,他们像这孤寂的山路上孤独站立的卫士,在深秋的风雨里庄严而坚定,正如我们带了满心的惊奇,想要探访的默默隐匿于这大山深处的“一师一生一学校”,我想那老师、那学校、那教育,也是风雨里庄严而坚定的卫士。

        秋雨连绵,细细滴落,水泥硬化的山路也变得泥泞,车身沾满了泥浆,我坐在车里,望向窗外的风景,山蒙上了雨雾,灰灰的一片,看不清树木和零星的人烟,只有无尽的盘山道路和耳边雨刷吱吱的响声,使这一个多小时的行程更觉遥远和急切;终于车转进一条右向的岔路,看见两排四座青瓦红砖的房子,再驶近些,大门上写着“观殿小学”的字样,正是我们要探访的地方,观殿小学坐落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香莲乡观殿村,地处大山深处,偏僻而人烟稀少,虽然有很好的扶贫政策,但很难吸引人才,许多学生转入城市学习,老师也不愿意留在这里任教,尤其是今年开学,竟然只剩一个学生,谁愿意为仅有的一个学生坚守教育孤独呢?我的弟弟竟然选择了这种孤独,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个教育者,我心受震撼,作为一个七岁孩子的母亲,让我想亲眼去看看“一师一生一学校”的教育是怎样的?

  走进观殿小学的校门,一眼看见弟弟的车停在校院,我们喊弟弟的名字,只见他从一个小房子里跑出来,招招手:“在这里!”我们快步走过去,房子里还站着两个人,弟弟的唯一的学生和他的爷爷,弟弟给我们做了介绍,又说:“放学时间到了,孩子爷爷来接娃。”说完,弟弟详细的给他的学生叮嘱了中秋三天假期的作业。趁着弟弟帮他的小学生收拾文具的时间,我抬眼望向这间不到20平米的小教室,进门左手边放着一张小课桌,桌上放着教案书和学生的作业本,桌旁摆了两把凳子,我猜想,这既是老师的办公桌也是学生的课桌,课桌右上方的墙上挂着一块长70厘米,宽50厘米的小黑板,黑板上方写有工整的汉字:“上、下、人。”黑板中间隔一条线,下方写着简单的算术题,正对门右手边挨墙放着一张床,铺着干净的蓝白格子床单,床上的被子叠得很整齐,弟弟从小就很爱干净整洁,在乡村从教15年,如今30多岁了,这好习惯还是没变。即便是单调简陋的生活,对于那些心性坚定乐观的人,他们也丝毫不会降低对生活的精致要求。

图片发自App

  弟弟让他的学生叫我阿姨,那孩子用很胆怯的眼神看着我,紧张的用嘴舔唆着手指,我摸摸他的肩膀,也许是因长期的营养不足,也许是因缺少母爱,他身体瘦弱而单薄,和我七岁的儿子相比,同龄,却相差的不仅仅是个头。顺手拿起桌上的作业本,字写得很工整,一个7岁的孩子,没有上过幼儿园、学前班,初学写字,已这样工整,弟弟定是付出了很大的耐心。听弟弟说他的学生叫博博,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父亲长年在外打工,小博博只得留在农村,让爷爷奶奶照顾,博博的奶奶由于脑梗,手脚不灵便,做饭、洗衣、照顾一家生活的重担,便落在博博爷爷一人身上,这也是博博7岁多才上小学的原因之一,而更重要的原因是村里很多同龄的小孩都去城里上学了,观殿小学的校舍空了出来,再加地处偏僻,又只剩一个学生,就没有老师愿意来这里过“一师一生一学校”的日子。我问弟弟:“你为什么来?这么偏僻、荒凉,偌大一个学校,空荡荡,你不嫌孤单、害怕吗?”弟弟说:“这没什么啊,我有车,早上来下午回,我这个学生,他妈失去了音信,娃确实可怜。当时领导要派下村支教老师,我便举了手。”我听弟弟说着,他的语气里没有抱怨,没有愁闷,那种面临艰难生活境遇的乐观态度,打动了我,有多少人能有勇气选择一种逆向的生活,还有多少这样的乡村教师,他们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深山僻壤处的教育,他们付出的爱与耐心,都是默默无闻的,单为这种清贫支撑教育的精神,我也该写下文字,去记录这真实和美好!

图片发自App

  站在这间陈设简单的小教室的地上,我感觉有些冷,向脚下看去,因连天下雨,地面有些潮湿,我又想起秋过便是冬天,便问弟弟冬天怎么过?弟弟说:“要烧煤炉子。到时就可以烤红薯了!”我看见站在弟弟旁边的小博博开心的笑了。在这偏僻的深山里,烧煤炉子是大冬天人们取暖的唯一方式,在城市里呆惯的我最不能忍受煤灰乱飞,床单、衣服、书本全都会被染的黑乎乎、脏兮兮。可是有许多人依然不得不过这样的生活,并感受到一种寒冷里的温暖与幸福,就像弟弟和他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快乐,那是一种坚韧、善良的心性支撑下的快乐。

  我们走出那干净简洁的小教室,走进秋凉的风雨,走出观殿小学的大门,回望那些孤寂的校舍,明天见!当白天到来,你便不再孤单,老师和他学生的笑语、歌声,将会使这里变得温暖有趣!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师 一生 一学校 ——纪实观殿小学)